西王母的婉拒与劝诫,并未动摇东王公(东华帝君)的决心,反而激起了他更强的执念。在他看来,西王母的避世是懦弱无为,辜负了道祖的期望。而他,身为男仙之首,肩负统御群仙、梳理洪荒的重任,绝不能坐视巫妖坐大,必须有所作为!
“既然西王母不愿共举大事,那我东华便一力担之!”东王公手持盘龙杖,立于紫府洲最高处,俯瞰着下方汇聚的数千仙真,豪气顿生。这些仙神,多是仰慕道祖册封之名,或寻求庇护的散修,其中不乏一些大罗金仙,声势已然不小。
他深吸一口气,运转法力,声如洪钟,借助盘龙杖之威,传遍东海,乃至向着洪荒大陆扩散:
“天道在上,道祖鉴之!吾乃鸿钧道祖亲册男仙之首,东华帝君!今感洪荒纷乱,巫妖争锋,生灵涂炭,仙道式微。为全道祖梳理洪荒之命,为护佑万灵,延续仙道,吾今日于此东海紫府洲,立下一方净土,曰——仙庭!”
“仙庭者,众仙之庭!凡洪荒散仙,有志于仙道,不愿卷入巫妖纷争者,皆可入我仙庭,受吾庇护,共参大道!仙庭之内,禁绝私斗,共尊秩序,以盘龙杖镇压气运!仙庭,立!”
话音落下,天道有感!虽不如巫妖立族时那般气运磅礴(因仙庭本质是汇聚现有散修,而非开创一族),但也降下了一道颇为可观的气运光柱,融入紫府洲,与盘龙杖交相辉映!东王公自身气运随之大涨,周身仙光更加璀璨,威严更盛。
下方数千仙真齐声欢呼,朝拜之声震天动地:“拜见仙帝!仙庭永昌!”
一时间,东海之上仙乐阵阵,祥云汇聚,紫府洲光芒万丈,“仙庭”之名迅速传遍洪荒。
太阳星,太阳神宫。
帝俊与太一几乎同时睁开眼,目光穿透虚空,望向东海方向。
“仙庭?东王公?”太一冷哼一声,眼中太阳真火跳跃,“区区一介散修之首,也敢妄立仙庭,与我妖族争锋?不知死活!”
帝俊面色平静,但眼神深邃:“道祖所立仙首,有名分在手。暂且观望,若其安分守己,便容他存在。若敢阻我妖族大业……”后半句未言,但寒意凛然。
不周山下,盘古殿。
十二祖巫亦有所感。
“仙庭?什么东西?”祝融脾气火爆,周身火焰升腾,“大地是父神所化,什么时候轮到这些练气的来立什么庭?”
帝江声音低沉:“跳梁小丑,不必理会。若敢踏足大地,灭了便是。”巫族信奉绝对的力量,对这等“虚名”并不在意,但若有冒犯,绝不手软。
西昆仑,瑶池。
西王母轻抚昆仑镜,镜中正显现出紫府洲立仙庭的景象。她幽幽一叹:“东华道友,你终究还是走上了这条路……立庭容易守庭难,巫妖之势已成,你这仙庭,恐将成为众矢之的,祸非福啊……”她再次坚定了不卷入纷争的决心。
洪荒各处大能, 如三清、女娲、镇元子等,闻此消息,反应不一。有的冷眼旁观,有的暗自摇头,有的则思量着其中可能带来的变数。但大多选择静观其变,不愿轻易涉足这新生的漩涡。
仙庭的建立,确实在短时间内吸引了不少厌倦纷争或寻求靠山的散修加入,势力进一步膨胀。东王公志得意满,大封仙官,制定天条,俨然以洪荒第三大势力之主自居。
然而,他却忽略(或选择性无视)了几个关键问题:
第一根基薄弱:仙庭成员多为散修,良莠不齐,缺乏如巫族血脉或妖族星辰大阵那样的核心凝聚力与战斗力。
第二位置敏感:仙庭立于东海,虽暂避巫妖锋芒,但也处于夹缝之中,极易受到冲击。
第三因果缠身:立庭之举,主动卷入了巫妖之争的因果漩涡。道祖所予的“梳理”之责,被他理解成了“争霸”,已然偏离初衷。
东王公立仙庭,看似风光无限,实则如同在汹涌的火山口筑巢。巨大的因果已然种下,劫气悄然附着。洪荒的量劫大势,并不会因一个“仙庭”的出现而改变,反而可能因其存在,而加速了某些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