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方点名表扬的余温尚未完全散去,如同冬日里呵出的一口白气,看得见形状,却抓不住实体。林晓梦努力让自己保持平常心,将那份被认可的欣喜与随之而来的压力,一并转化为更谨慎的工作态度和更细致的行为观察。她很清楚,在李哥那样的人眼里,这份表扬无异于一种挑衅,他暗地里的“小动作”只会更加隐蔽和频繁。那台“c-03”安检机依旧时不时闹点小脾气,她已学会不再为此 visibly 烦恼,只是更加留心地提前预防和快速处理,同时在心里默默记录着每一次“故障”的细节。
然而,真正的风浪,往往源于更深层的水流变动。
最先传递出信号的,是空气中那些无形无质、却又切实可感的“风声”。它并非来自正式通知或广播,而是通过同事间交换的眼神、午餐时压低嗓音的交谈、以及休息室里某种骤然微妙起来的气氛,悄然弥漫开来。
“听说了吗?老班长可能要动了……”
“好像是上面有个项目缺人,要调他过去。”
“那这边……岂不是要空出个位置?”
“嘘……小声点,还没正式公布呢。”
只言片语,像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在林晓梦心中激起了千层浪。班长调岗?这意味着三号口安检班组,将出现一个权力的真空,一个足以改变许多人处境的机会。
几乎是在风声传出的同一时间,李哥的行为发生了显而易见的变化。
他脸上那种惯常的、带着惫懒和讥诮的神情收敛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刻意营造的“活跃”与“亲和”。他不再总是窝在角落抱怨,而是开始在站厅里更频繁地走动,主动与不同班组的同事打招呼,甚至对一些平日里他根本不屑一顾的年轻站务员,也露出了堪称“和蔼”的笑容。
林晓梦亲眼看到,在一次交接班间隙,李哥凑到站方一位负责设备统计的文员旁边,递上一根烟(虽然站内禁止吸烟,但这是一种示好的姿态),压低声音说着什么,脸上堆着略显夸张的笑容。她也注意到,他有事没事就往值班站长办公室附近溜达,遇到任何一个稍微有点级别的管理人员,都会立刻挺直腰板,热情地喊一声“x站”或“x主任”,试图刷足存在感。
这种一反常态的活跃,目的昭然若揭。他在提前布局,在拉拢关系,在为那尚未正式宣布、却已山雨欲来的班长竞聘铺路。他资历老,熟悉站内各种明暗规则,也懂得如何利用人情世故为自己造势。在他看来,这个位置,几乎是他的囊中之物,绝不容许任何人,尤其是林晓梦这样的“新人”来染指。
林晓梦的心一点点沉下去。她并不意外李哥的野心,只是当竞争如此直白地拉开序幕时,那种无形的压力还是扑面而来。她知道自己劣势明显:资历浅,人脉几乎为零,背后更没有李哥那种盘根错节的关系网。她唯一的依仗,就是这段时间积累的业务能力、几次突发事件中展现的素质,以及那份被站方点名认可的“成绩”。
但这够吗?在很多时候,“能力”在“关系”和“资历”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就在她内心纷乱、暗自衡量之际,王姐在一个午休时分,端着饭盒再次坐到了她对面。
“最近风声,听到了吧?”王姐没有绕圈子,一边夹着菜,一边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音量说道。
林晓梦点了点头,筷子无意识地戳着饭盒里的米饭。
“李哥那边,动静可不小。”王姐朝李哥平时常待的方向努了努嘴,“看见没?上蹿下跳的。他是志在必得啊。”
林晓梦沉默着。她当然看到了。
王姐看了她一眼,眼神里带着一种过来人的了然和一丝不易察觉的鼓励:“晓梦,我知道你心思正,干活踏实,也有想法。上次站长表扬你,不是白给的。”她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意味深长,“这机会……可不是常有的。有些人,等一辈子可能都等不到一个空位。”
林晓梦抬起头,看向王姐。王姐没有明说,但那双眼睛里传递的信息很清楚:你也可以准备。
这句话,像一道闪电,劈开了林晓梦心中的犹豫和阴霾。是啊,她为什么要默认自己不行?为什么要未战先怯?李哥可以活跃,可以拉关系,那她呢?她就只能被动等待,祈祷“能力”会被看见吗?
不。她想起了自己第一百章时的反思与定位。她渴望成长,渴望话语权,渴望实践自己的想法。而竞聘班长,是她目前能看到的、实现这些目标最直接有效的路径。
竞争固然激烈,前路固然艰险,但如果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那她之前的坚持、她所承受的委屈、她所付出的努力,又算什么?
一股久违的、混合着紧张和兴奋的战意,在她心底慢慢升腾起来。李哥的活跃不再仅仅让她感到压力,更成为一种刺激,激起了她骨子里那份不肯服输的倔强。
“王姐,”她放下筷子,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下定决心的沉稳,“我知道了。谢谢您。”
王姐看着她眼中重新燃起的亮光,满意地点了点头,没再说什么,只是默默地吃着饭。
从那一刻起,林晓梦感觉周遭的一切仿佛都镀上了一层不同的滤镜。她不再仅仅是一个执行任务的安检员,更是一个潜在的竞争者。她开始更加留意班长的日常工作内容,不仅仅是表面的排班和协调,更包括如何处理突发状况、如何与站方和公安沟通、如何平衡组内不同成员的关系。她甚至开始在脑海里模拟,如果自己是班长,在面对李哥的刁难、老赵的沉默、或者其他突发问题时,该如何应对。
她也开始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她知道自己没有李哥那样的人脉可以倚仗,所以更要珍惜每一次展现能力的机会,无论是日常的安检工作,还是可能突然发生的应急事件。她要让所有可能参与评价的人看到,她林晓梦,不仅仅是“表现不错”,而是具备承担更大责任的能力和潜力。
站厅里,李哥依旧在活跃地穿梭,笑容满面。而林晓梦,则在他看不见的地方,默默地、坚定地,开始了属于自己的“备战”。
空气中,竞争的火药味,渐渐浓了起来。一场没有硝烟,却关乎前途的暗战,已然拉开了序幕。而林晓梦知道,这一次,她必须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