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不用“黑料”如同卸下了一副无形的枷锁,让林晓梦得以将全部心神投入到竞聘本身的准备中。她反复演练述职陈述,设想着评审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甚至对着镜子调整自己的仪态和语气。那份沉甸甸的报告,此刻已不仅仅是文字,更是她过去所有努力和未来所有设想的载体。紧张感依旧如影随形,但一种“尽人事,听天命”的平静,也逐渐在她心底沉淀下来。
竞聘会安排在一个工作日的下午,借用站方的中型会议室。当林晓梦提前十分钟到达时,门口已经聚集了几位同事,包括志得意满的李哥和面色平静的王姐。李哥今天特意穿了一件略显紧身的衬衫,头发梳得油光锃亮,见到林晓梦,他鼻腔里发出一声几不可闻的冷哼,便将头扭向一边,继续和旁边一个相熟的站务员高声谈笑,仿佛胜券在握。
林晓梦没有理会,她深吸一口气,推开了会议室的门。
室内的气氛与门外截然不同。椭圆形的会议桌一端,坐着三位评审:面色沉稳的值班站长、神情严肃的李警官,以及一位戴着金丝边眼镜、代表劳务公司的人力资源主管。空气里弥漫着一种混合着打印件油墨味和紧张情绪的凝重。墙壁上的时钟指针走动的声音,在此刻显得格外清晰。
她和李哥作为候选人,被安排在评审对面的位置坐下。王姐和其他几位前来旁听的同事则坐在靠墙的椅子上。林晓梦的目光快速扫过评审席,当她的视线掠过李警官时,对方似乎几不可察地对她微微点了点头,那眼神依旧锐利,却让她莫名安定了几分。然而,当她目光移向评审席末尾时,心脏猛地一跳——陈默竟然也在!他坐在稍靠边的位置,面前放着一个笔记本,姿态放松,仿佛只是一位普通的列席者,但他那双深邃眼眸中透出的审视意味,却让林晓梦刚刚平复的心跳再次紊乱起来。他怎么会在?他和这次竞聘有什么关系?
不容她细想,值班站长清了清嗓子,宣布竞聘开始。按照抽签顺序,李哥第一个进行述职。
李哥站起身来,挺了挺并不算宽阔的胸膛,脸上堆起熟练的笑容,先是对着评审席方向微微鞠躬。“各位领导,大家好。我是李强,在三号口干了快八年了,不敢说功劳,苦劳总是有一些的。”
他开始了他的陈述。内容正如林晓梦所预料的那样,充斥着“资历深厚”、“经验丰富”、“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之类的词汇。他大谈自己如何熟悉站里的每一个角落,如何与各方管理人员“关系融洽”、“沟通顺畅”,如何凭借老资格的身份“镇得住场面”、“处理过不少麻烦事”。他列举了一些模糊的事件,但多是强调自己在其中如何“出面周旋”、“凭面子化解”,却鲜少提及具体的工作流程、应急处置方法或改进思路。
“……所以说,这个班长位置,不光是要能干,更要能协调,能服众。”李哥最后总结道,语气带着一种理所当然的倨傲,“我在站里这么多年,人脉关系都在这里,各方面都说得上话,由我来带这个班,保证出不了乱子,也能让领导们省心!”
他的述职,更像是一场人情世故的展示,而非基于岗位职责的能力论证。值班站长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看不出喜怒。人力资源主管低头记录着什么。李警官的眉头则微微蹙起,似乎对其中空泛的安全管理内容不甚满意。而陈默,始终保持着那副平静无波的神情,只是偶尔抬眼看一下李哥,目光深邃,难以捉摸。
李哥说完,自信满满地坐下,还挑衅般地瞥了林晓梦一眼。
轮到林晓梦了。
她站起身,能感觉到自己的小腿有些微微发抖,手心里也沁出了一层薄汗。台下,王姐投来鼓励的目光,李哥则是一副等着看好戏的嘲讽表情。评审席上,几道目光同时聚焦在她身上,尤其是陈默那平静却极具穿透力的注视,让她感觉仿佛无所遁形。
她深吸了一口气,强迫自己忽略掉身体的紧张反应,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准备的内容上。她摊开精心准备的述职报告提纲,目光扫过评审,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稳定而清晰:
“各位评审,大家好。我是林晓梦。感谢给我这次竞聘述职的机会。”
开场白有些干涩,但她很快进入了状态。她没有从资历谈起,而是直接切入她对三号口安检工作的理解和观察。
“我理解班长这一岗位,核心职责是确保安全底线,提升通行效率,并凝聚团队力量。基于我过去一段时间的工作和观察,我发现我们三号口在早高峰时段,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她开始引用数据,提及了那个被搁置的“潮汐通道”方案,并结合自己代班的体会,阐述了具体优化思路。她没有空谈概念,而是将问题、分析、解决方案清晰地串联起来。
接着,她谈到了团队管理。她没有说自己“人脉广”,而是提出了建立更透明沟通机制、关注员工状态、进行案例分享式培训等具体设想。她甚至提到了如何帮助像老赵这样沉默寡言、但经验丰富的老员工更好地发挥作用的思考。
然后,是案例部分。她提到了“行李箱事件”,但重点不是突出自己,而是复盘整个团队的应急流程,分析其中可以固化优化的环节。她也简要提及了应对“网红”和帮助情绪崩溃乘客的经历,用以说明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在安检工作中的重要性。
她的陈述,条理清晰,有数据支撑,有案例佐证,有具体规划。与李哥空泛的“苦劳”和“人脉”论形成了鲜明对比。她能感觉到,值班站长敲击桌面的手指停了下来,人力资源主管抬起头,听得更为专注,李警官紧蹙的眉头也稍稍舒展。
然而,就在她渐入佳境,准备阐述自己对安全管理细节的思考时,眼角的余光注意到陈默微微前倾了身体,目光落在她身上,似乎对她接下来要讲的内容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这无形的压力,让她刚刚平稳一些的心跳再次加速。她知道,真正的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