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的早高峰,长浏地铁站像一锅煮沸的水,每个安检通道前都排起了长龙。林晓梦站在三号通道的x光机后,感觉自己的神经像绷紧的弓弦。转正后的这些天,她逐渐适应了新的责任和期待,但每当面对这种极端繁忙的时段,内心深处仍会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请将随身物品放入安检机。”她的声音在嘈杂的人声中显得格外清晰,这是数月工作磨练出的结果。
就在她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时,二号通道突然传来激烈的争吵声。晓梦下意识抬头,看见两个中年男子正面对面地站着,脸红脖子粗地互相指责。
“你长没长眼睛啊?踩到我脚了!”
“谁让你站得离我这么近?怕挤别坐地铁啊!”
争吵迅速升级,两人几乎要动起手来。排队的人群开始骚动,有人试图绕过他们,有人伸长脖子看热闹,整个通道很快陷入了堵塞。
晓梦的心猛地一沉。她本能地寻找王班长的身影,却发现她正在站厅另一端处理另一个紧急情况,根本无暇顾及这里。周围的同事也都各自忙碌着,没有人注意到这边的混乱。
“请两位冷静一下...”晓梦鼓起勇气开口,声音却小得连自己都听不清。
争吵的两人完全无视她的存在,继续着他们的对峙。一个提着菜篮的老太太被堵在后面,焦急地跺着脚:“年轻人别吵了,我赶着去医院送饭呢!”
晓梦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走出操作台。她的双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手心渗出冷汗。这是她第一次在没有班长指导的情况下处理纠纷,每一个细胞都在叫嚣着退缩。
“请...请两位先生冷静一下。”她的声音颤抖着,几乎被周围的嘈杂淹没。
高个子的男子转过头,不耐烦地瞪着她:“关你什么事?他先踩我脚的!”
矮个子的男子立即反驳:“明明是你推我在先!”
晓梦感到一阵头晕目眩。她想起培训时学到的冲突处理技巧,却发现自己一个字都想不起来。大脑一片空白,只剩下本能驱使着她继续尝试。
“地铁站是公共场所...请大家互相理解...”她磕磕巴巴地说着,感觉自己像个蹩脚的学生在背诵课文。
两个男子根本不理会她的劝解,争吵反而更加激烈。后面等待的乘客开始不耐烦地催促:“能不能快点啊!”“安检员管不管啊?”“不行就叫警察呗!”
这些议论像针一样刺在晓梦心上。她感到脸颊发烫,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就在她几乎要放弃时,目光无意中瞥见了那个被堵在后面的老太太。老人脸上写满了焦急和无助,菜篮里的保温盒似乎还冒着热气。
这个画面像一记重锤,敲醒了晓梦。她突然意识到,自己的退缩不仅是个人的失败,更会影响无数需要准时到达目的地的乘客。
“两位先生!”晓梦提高音量,这次声音坚定了许多,“请考虑到其他乘客的需要。如果你们无法达成和解,我将不得不请公安人员来处理。”
这句话终于引起了两个男子的注意。矮个子男子冷哼一声:“叫警察就叫警察,反正我有理!”
高个子男子也不甘示弱:“叫啊!看警察来了怎么说!”
局面再次陷入僵持。晓梦感到一阵绝望,她意识到自己的威胁根本没有起到作用。就在她不知所措时,李哥从旁边通道走了过来。
“怎么回事?”李哥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
两个男子看到身着制服的李哥,气势顿时矮了半截。
李哥没有直接介入争吵,而是对晓梦使了个眼色,示意她继续处理。这个微小的支持让晓梦重新鼓起勇气。
“我看这样吧,”晓梦努力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稳,“这位先生,如果您被踩伤了,我们可以帮您联系站务人员处理。但现在,请先让出通道,不要影响其他乘客。”
她又转向另一个男子:“而您,如果真的推了人,也应该道个歉。大家各退一步,可以吗?”
这个相对公平的建议终于起到了效果。两个男子互相瞪了一眼,但都没有再说什么。高个子男子嘟囔着“算了算了”,矮个子也悻悻地闭上了嘴。
通道终于恢复了畅通。晓梦长舒一口气,感觉全身的力气都被抽空了。她向李哥投去感激的目光,却发现他已经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仿佛刚才什么都没发生。
午休时,晓梦还在为早上的事情感到懊恼。她知道自己处理得笨拙而生涩,完全谈不上专业。
王姐坐到她身边,轻声问:“早上处理纠纷了?”
晓梦沮丧地点点头:“搞得一团糟。”
“但你还是处理了,不是吗?”王姐意味深长地说,“第一次都这样。重要的是你迈出了这一步。”
王班长也走了过来:“听说你早上独立处理了一个纠纷?虽然方法有待改进,但勇气可嘉。”
这些肯定让晓梦的心情稍微好转。她意识到,虽然自己的表现不完美,但至少没有选择逃避。
下午的工作中,晓梦特意观察李哥和其他老员工处理类似情况的方式。她发现,有效的调解不在于声音多大,而在于能否抓住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威胁多狠,而在于能否提出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下班前,晓梦鼓起勇气向李哥请教早上的事。
李哥难得地没有讽刺,而是认真地说:“处理纠纷就像看病,要先诊断再开药。你早上就是没诊断明白就乱开药。”
这个比喻让晓梦茅塞顿开。她确实没有先了解清楚情况就贸然介入,自然难以服众。
回出租屋的路上,晓梦一直在反思今天的经历。她意识到,专业能力的提升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更体现在与人打交道的能力上。而这一课,是任何培训都无法完全传授的。
手机响起,是张磊发来的消息:“听说你今天独立处理纠纷了?可以啊,越来越有班长的样子了。”
晓梦苦笑着回复:“差得远呢,搞得一团糟。”
张磊鼓励道:“谁都不是天生就会的。重要的是你敢尝试。”
成长的道路上,有些尝试笨拙却必要。今天的调解经历让晓梦明白,真正的成长不是不犯错,而是从错误中学习;不是等待完美时机,而是在不完美中勇敢尝试。
夜深了,晓梦在日记本上写下:“今日第一次独立调解纠纷,表现笨拙,效果一般。但迈出了主动处理问题的第一步,学会了在压力下保持尝试的勇气。相信下一次,我会做得更好。”
是的,她可能还会遇到更多挑战,可能还会犯更多错误。但她已经明白,每一次尝试都是成长的阶梯,每一次挫折都是进步的养分。
明天的太阳依旧会升起,而她会带着今天的经验教训,继续在岗位上学习、成长。
因为她知道,通往专业的道路没有捷径,只有一次次笨拙而勇敢的尝试。而她,已经在这条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