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战,关乎国运!”
“即便你们都不愿随行,朕,一人一马,也要为大明,守住这万里边墙!”
这番话,何其悲壮,又何其豪迈!
话音刚落,人群中立刻站出几人。
“父皇!儿臣愿随父皇出征!为父皇牵马执蹬!”
正是太子朱高炽和汉王朱高煦。
紧接着,一个更年轻的身影也排众而出,跪倒在地。
“皇爷爷!孙臣也愿随您出征,上阵杀敌!”
那是皇太孙,朱瞻基。
祖孙三代,同心同德,欲共赴国难!
这一幕,让虚空中的众人看得是热血沸腾。
“好!好!好!”
朱元璋连叫了三声好,激动得满脸通红。
“这才是咱的儿子!这才是咱的孙子!都是好样的!”
他指着画面中的永乐帝,对身边的徐达喊道:“你看看!你看看!多像咱!简直跟咱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徐达也是与有荣焉,用力点头:“陛下圣明!燕王殿下,有您当年的风范!”
马皇后看着画面里那个已经不算年轻的儿子,眼神里满是心疼和骄傲。
“老四这一年,得有四十好几了吧……”
她轻声说道:“这个年纪,还要亲上战场,风餐露宿……这孩子,有气魄。”
连马皇后都如此说了,朱元璋更是被彻底折服。
他看着画面中那个成熟、稳重、霸气,又充满了责任感的永乐大帝,心中所有的芥蒂和不满,早已烟消云散。
取而代之的,是无与伦比的自豪。
“咱这个儿子,没白养!”
“他娘的,这才是真正配得上咱这身龙袍的皇帝!”
被老爹、老娘和岳父三百六十度无死角地夸赞,朱棣反倒有些不好意思了。
他挠了挠头,嘿嘿傻笑,完全没有了刚才那股燕王的气势。
“爹,娘,岳父,你们就别夸了,我……我这都快找不着北了。”
就在这时,画面再次变换。
朝会已经散去。
空旷的宫殿里,永乐大帝却并未脱下身上的铠甲。
他独自一人,一步步走到了奉先殿。
殿内,正中悬挂着一幅巨大的画像。
画中之人,正是大明开国皇帝,太祖朱元璋。
永乐帝走到画像前,默默地注视了许久。
然后,他整理了一下身上的甲胄,双膝一软,跪了下去。
没有了朝堂之上的威严,没有了万军之前的霸气。
此刻的他,只是一个儿子。
一个渴望得到父亲认可的,儿子。
他抬起头,仰望着画像,声音里带着颤抖。
“爹……”
“您……都看到了吗?”
“儿子不敢忘您的教诲,不敢堕了您打下的江山。”
“儿子亲征漠北,将鞑靼打得俯首称臣;儿子修《永乐大典》,欲将华夏文脉尽收其中;儿子派郑和下西洋,宣我大明国威于四海……”
他一件件地数着自己的功绩,声音却越来越低,越来越没有底气。
“可是……儿子做的这些,够了吗?”
“您……认可儿子了吗?”
“儿子知道,这皇位来得名不正言不顺……儿子只能拼了命地去做,去证明自己比大哥做得更好。”
“儿子不敢停,也不敢歇……”
“这大明的江山,还有太多事要做。”
“爹,您在天上,能看到吗……”
虚空之中,一片死寂。
朱元璋看着画面里,那个跪在自己画像前,卸下所有伪装,袒露着内心脆弱和不安的儿子。
这个铁打的汉子,这个一手缔造了大明王朝的洪武大帝,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两行滚烫的泪水,顺着他苍老的脸颊,无声地滑落。
虚空之中,朱元璋那张饱经风霜的老脸,再也绷不住了。
两行热泪,就这么滚落下来。
他看着画面里那个跪在自己面前,哭得像个孩子的儿子,心口堵得厉害。
“这个……这个憨货……”
朱元璋喃喃自语,声音里带着浓重的鼻音。
“他都当了皇帝了,还跟咱计较这些做啥……”
“允炆那小子,咱早就看出来,他守不住这江山!咱传位给他,那是……那是……”
他“那是”了半天,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最后只能一跺脚,恨恨道。
“他娘的,咱就是错了!老四抢了就抢了,他有啥好愧疚的!他做得比那小子好一万倍!”
这话一出,旁边的马皇后和徐达都听不下去了。
“你还好意思说!”
马皇后凤目一瞪,直接开怼。
“你是怎么偏心你那好大孙的?你忘了?”
“老四逼到北平,又是削藩又是派人监视,差点就把他往死路上逼!”
“他要是不反,现在坟头草都三尺高了!”
“他心里能没有疙瘩?他能不委屈?”
马皇后越说越气,指着画面里那个已经不再年轻的永乐帝,眼圈也红了。
“他这是做给你看,做给天下人看,更是做给他自己看!”
“他要证明,他比朱允炆强!他比谁都强!”
徐达也在一旁叹了口气,瓮声瓮气地说道。
“陛下,娘娘说得对。”
“燕王殿下……不,是永乐陛下,他心里那道坎,太高了,不好过啊。”
“而且,您看看他,都这把年纪了,还要五次亲征漠北,风里来雨里去,这身子骨哪能受得了?”
徐达的话,让朱元璋彻底沉默了。
是啊。
老四已经不是当年那个精力旺盛的毛头小子了。
他也是个快五十岁的人了。
这个年纪,还要穿着几十斤重的铠甲,在草原上跟鞑靼人拼命……
图啥呢?
还不是图一个心安理得。
图一个,能让他这个当爹的,真正认可。
虚空中,徐妙云看着画面里那个孤独的背影,心疼得无以复加。
她知道,若是自己还在他身边,定然会劝他歇一歇,劝他保重龙体。
可是,徐皇后早已病逝。
那个唯一能让永乐大帝停下脚步的女人,已经不在了。
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能管住他。
他只能像一头永不停歇的猛虎,将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治理这个庞大的帝国之中。
他要用赫赫功绩,来洗刷自己身上的“篡逆”之名。
他要用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来向九泉之下的父兄和列祖列宗证明,他,朱棣,才是最合格的君王!
画面中,永乐帝的声音还在继续。
他向着画像中的父亲,诉说着自己的功绩,也诉说着自己的不易。
“爹,儿子马上又要去漠北了。”
“阿鲁台那小子,又开始不老实了,在边境上小动作不断。”
“儿子得亲自去一趟,再去敲打敲打他,让他知道,我大明的疆土,不是他能随便染指的!”
“可是……朝中那些言官,又在背后嚼舌根,说儿子穷兵黩武,说儿子好大喜功……”
说到这里,他的声音里带上了委屈和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