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鹏城,空气中弥漫的味道都与江南水乡截然不同。这里没有棉纱和染料的混合气息,只有海风的咸腥、汽车尾气的刺鼻,以及一种无处不在的、焦灼而亢奋的资本味道。股市暴跌的余威仍在震荡,街头巷尾谈论的不再是暴富神话,而是套牢的哀叹和割肉的决绝。
龙西念没有时间去感受这氛围的转变。他第一时间回到了“龙腾贸易”。店铺依旧人来人往,陈小刀忙得脚不沾地,看到龙西念回来,如同找到了主心骨,差点扑上来。
“龙兄弟!你可算回来了!”陈小刀把他拉到里间,压低声音,脸上带着后怕,“妈的,太吓人了!你是没看见,前几天交易所那边,多少人哭爹喊娘!幸亏咱们撤得早!现在市面上资金紧得很,好多靠炒股起来的公司都快撑不住了。”
苏晚晴站在一旁,安静地看着龙西念,眼神里是毫不掩饰的关切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放松。她递上一杯温茶,轻声道:“龙大哥,一路辛苦。”
龙西念接过茶杯,对她点了点头,然后看向陈小刀:“账上现在能动用的资金还有多少?”
“店铺的流动资金不能动,咱们之前股市赚的钱,大部分你都带去江南了,剩下的……满打满算,八万块左右。”陈小刀报出一个数字。
八万块。对于普通人来说是巨款,但对于龙西念接下来的计划,却显得捉襟见肘。前进厂的股份制改造需要钱,设备升级需要钱,开拓市场也需要钱。
“知道了。”龙西念面色不变,“刀哥,这段时间辛苦你了。接下来,我们的策略是‘守成’和‘拓源’并举。”
他快速下达指令:“第一,龙腾贸易稳住现有业务,但暂停大规模扩张,现金为王。第二,你利用现在市场混乱、人心惶惶的机会,去接触那些因为股市暴跌而资金链断裂、急于出手优质资产的人,重点是那些有技术、有设备的小型服装加工厂或者有潜力的商标。注意,只接触,不轻易出手,等我判断。”
“明白!”陈小刀眼中精光一闪,搞这种趁火打劫……不对,是抄底捡漏的活儿,他最喜欢也最擅长。
“晚晴,”龙西念转向苏晚晴,“你继续负责店面和信息汇总。另外,帮我留意一下鹏城大学或者附近有没有懂企业管理、财务或者纺织工程的大学生,最好是家境贫寒、愿意吃苦、有上进心的,我们可以提供兼职或者实习机会,为以后储备人才。”
苏晚晴认真记下,用力点头:“好的,龙大哥。”
安排完鹏城的事务,龙西念立刻通过长途电话与江南的王镇长和沈建国沟通。他明确表达了参与股份制改造的决心,并提出了一个初步方案:由他个人出资购买前进厂51%的股份,获得绝对控股权和经营权;乡政府以土地、厂房和部分抵扣债务的形式持有30%股份;剩余19%的股份,设立职工持股会,由全厂职工认购,将工人的利益与工厂命运更深地绑定。
这个方案兼顾了各方利益,王镇长在请示县里后,原则上表示同意,但具体资产评估和作价还需要详细核算。这需要时间,也给了龙西念筹措资金的缓冲期。
资金!一切的核心还是资金!龙西念将自己关在房间里,面前摊开着笔记本,上面罗列着各种可能的融资渠道:银行贷款(门槛高,抵押物不足)、民间借贷(利息高昂,风险巨大)、引入外部投资者(可能丧失控制权)……似乎每一条路都布满荆棘。
就在他苦思冥想之际,一个意外的访客再次登门——林耀东的助理,赵先生。
“龙老板,别来无恙。”赵助理笑容依旧,但眼神里多了几分郑重。股市的暴跌,显然也让林耀东感到了寒意,并更加认识到龙西念提前撤离、转向实业的远见。
“赵先生,请坐。”龙西念心中微动,面上不动声色。
“林老板很关心龙老板在江南的事业。”赵助理开门见山,“听说龙老板正在筹划拿下工厂的控股权,进行股份制改造?真是大手笔。”
龙西念心中了然,林耀东的消息果然灵通。“小打小闹,比起林老板的生意,不值一提。”
“龙老板过谦了。”赵助理摆摆手,“实业是根基,林老板一直很看好。这次来,林老板托我问问,龙老板在资金方面,是否需要帮助?我们这边,可以提供一笔短期拆借,利息好商量。”
龙西念心念电转。林耀东主动伸出橄榄枝,无疑是雪中送炭。但这笔钱,拿还是不拿?拿了,可以解燃眉之急,快速推进江南的计划,但欠下的人情和潜在的牵连更深。不拿,可能错失良机,甚至让之前的努力付诸东流。
他沉吟片刻,没有立刻接受,也没有拒绝,而是反问道:“林老板的好意,我心领了。不知林老板除了资金,对实业本身,是否有兴趣?”
赵助理愣了一下:“龙老板的意思是?”
“如果林老板有兴趣,我可以考虑出让‘龙腾贸易’或者未来‘龙腾纺织’的一部分少数股权。”龙西念抛出了一个新的方案,“不是简单的借贷,而是深度的资本合作。林老板可以派财务人员监督,共享发展红利。”
这是他深思熟虑后的选择。引入林耀东作为战略投资者,而非简单的债主,虽然会稀释部分股权,但可以将双方利益更紧密地捆绑,也能借助林耀东的资源和影响力,化解许多潜在的麻烦。而且,只出让少数股权,他能保持控股权和决策权。
赵助理显然没料到龙西念会提出这个方案,他需要回去请示。送走赵助理,龙西念知道,这只是第一轮试探。与林耀东的合作,必须慎之又慎。
他并没有将希望完全寄托在林耀东身上。另一方面,他让陈小刀加紧寻找抄底的机会。很快,陈小刀带来了一个消息:一家原本给港资品牌做代工的小服装厂,老板深度套牢股市,如今发不出工资,急于转让全套进口的电动缝纫设备和一个小有名气的自有商标,开价只要五万块!
龙西念亲自去看了那家厂。设备保养得不错,商标也有一定市场认知度。他当机立断,让陈小刀砍价到四万二千块,迅速拿下!这不仅是为“龙腾”未来自创服装品牌埋下伏笔,这些设备本身也是优质资产。
与此同时,苏晚晴那边也有收获。她找到了一个鹏大经济系的大三学生,叫李维民,家境贫寒,学习刻苦,对企业管理很有兴趣,正在寻找兼职。龙西念亲自面试后,觉得这小伙子踏实肯干,脑子灵活,便让他先跟着苏晚晴熟悉店铺运营和账目,算是初步的人才储备。
双线并进,龙西念在鹏城雷厉风行地布局。一方面巩固基本盘,另一方面伺机扩张,同时未雨绸缪培养人才。他的每一个决策都精准而迅速,仿佛一台不知疲倦的精密机器,在资本市场的一片哀鸿中,冷静地捕捉着别人忽视的机会。
几天后,赵助理再次上门,带来了林耀东的答复:同意以资金入股方式,投资二十万元,获取“龙腾系”(包括贸易公司和未来的纺织厂)15%的股权,不参与具体经营,但享有财务知情权和分红权。
这个条件,比龙西念预想的还要优厚。林耀东显然更看重他这个人及其未来的潜力。龙西念没有犹豫,当场拍板同意。
二十万资金迅速到位!龙西念立刻将其中的十二万汇往江南,用于推进前进厂的股份制改造和首批关键设备(一台二手的意大利剑杆织机,通过林耀东的渠道找到)的定金。剩下的八万,连同之前店铺的积累,作为鹏城这边的运营和扩张资金。
资金瓶颈瞬间被打破!龙西念如同卸下了沉重的枷锁,动作更加迅猛。
他让陈小刀开始筹备,将新收购的服装厂设备整合,准备在“龙腾贸易”旗下,成立一个服装加工部门,利用前进厂自产的面料,尝试生产自有品牌的成衣,打通工贸结合的最后一个环节。
他指示苏晚晴和李维民,开始系统性地收集和分析鹏城及周边城市的服装市场数据,为未来的品牌定位和营销做准备。
他亲自与江南保持高频沟通,催促资产评估进度,指导徐师傅他们做好接收新设备的准备。
整个“龙腾”体系,如同上紧了发条,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运转起来。股市的寒冬仿佛与它无关,它在逆势中积蓄着力量,等待着爆发的那一刻。
龙西念站在“龙腾贸易”的门口,看着街上行色匆匆的人群。鹏城依旧喧嚣,资本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只是换了主角和剧本。他知道,自己已经在这片残酷的竞技场中,站稳了脚跟,并且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更稳健也更广阔的崛起之路。
疾风知劲草。这场资本寒流,对他而言,不是灾难,而是淬炼和机遇。龙腾之翼,在风雨的洗礼下,正变得愈发坚韧有力。接下来的扩张与整合,将决定它能否真正一飞冲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