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疲惫的小心灵背后,都藏着一个渴望被理解的秘密
晨光熹微,来来已经站在小来的床前,看着女儿把被子裹成一团,只露出毛茸茸的头顶。这已经是开学后第三周,但每天早上叫小来起床仍然像一场艰难的拉锯战。
“小来,七点了,该起床了。”来来轻轻拍了拍被子团。
被子里传来闷闷的声音:“妈妈,我再睡五分钟,就五分钟...”
“不行哦,再睡就要迟到了。”来来柔声说着,拉开了窗帘。九月的阳光斜斜地洒进来,在床单上印下斑驳的光影。
小来不情愿地探出头,眼睛还紧紧闭着,小脸皱成一团:“妈妈,我今天可以不去学校吗?”
这句话已经成为小来早晨的口头禅。来来坐在床边,把女儿连人带被子搂进怀里:“怎么了?做噩梦了吗?”
“没有...”小来靠在妈妈肩上,声音有气无力,“就是好困,怎么睡都睡不醒。”
“你昨天晚上八点半就睡了啊。”来来摸摸女儿的额头,确认没有发烧。
“不知道,就是好累...”小来的声音越来越小,仿佛随时又会睡过去。
这样的对话几乎每天都在重复。自从升入二年级,小来就像变了个人。以前那个一大早就活力满满地跳下床的小女孩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这个总是睡不醒、不愿上学的小懒虫。
厨房里,来来为小来热着一杯牛奶,心里却五味杂陈。她注意到,最近小来的书包越来越重,作业也越来越多。即使是周末,小来也要花大半天时间写作业。
“妈妈,今天早上吃什么?”小来拖着书包走进厨房,校服穿得歪歪扭扭,头发也乱蓬蓬的。
“煎蛋和牛奶。快去洗脸刷牙,精神一下。”来来把早餐端上桌。
小来慢吞吞地放下书包,突然问:“妈妈,为什么我们要上学啊?”
“因为要学习知识啊。”来来随口回答。
“学知识为什么要这么早起床呢?我都睁不开眼睛。”小来揉着惺忪的睡眼,“我们能不能晚一点去学校?”
来来正想回答,手机响了,班级群里弹出一条消息:“各位家长,请督促孩子七点四十前到校,今天有单元测验。”
小来看见消息,小脸立刻垮了下来:“又要考试...妈妈,我肚子疼。”
来来蹲下身,平视着女儿的眼睛:“小来,告诉妈妈,你是不是不喜欢去学校?”
小来低下头,手指绞着衣角:“也不是不喜欢...就是觉得很累。上课总是想睡觉,老师讲的东西有时候听不懂,也不敢问...”
“为什么会听不懂呢?”来来轻声问。
“不知道...就是听着听着就走神了。”小来的声音越来越小,“而且下课时间好短,还没玩够又要上课了。”
来来想起最近家长群里讨论的话题,有些孩子升入中年级后确实会出现适应问题。她原以为小来只是暂时不适应,没想到情况这么严重。
“先去吃饭吧,不然真的要迟到了。”来来暂时把担忧压在心底。
送小来上学的路上,来来仔细观察着女儿。往常小来总会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今天却异常沉默,只是低着头慢慢地走着。
在校门口,来来遇见了小来的同班同学小雨和她的妈妈。
“小来早上好!”小雨活力满满地打招呼。
小来只是懒懒地抬了抬手:“早上好...”
小雨妈妈压低声音对来说:“你们家小来也这样啊?我们家这个最近也是,早上起不来床,总说累。我问了其他几个家长,都说孩子有类似情况。”
“是吗?我还以为就小来这样呢。”来来有些惊讶。
“听说他们这学期换了个新数学老师,要求特别严,作业也多。孩子们压力大啊。”小雨妈妈摇摇头,“这才二年级,往后可怎么办?”
来来看着小来慢吞吞走进校门的背影,心里一紧。她突然意识到,问题可能不像她想的那么简单。
晚上,来来特意早早下班回家,想和小来好好聊聊。但一进门,就看见小来趴在书桌前,对着一堆作业发呆。
“妈妈,这个数学题我不会做。”小来带着哭腔说。
来来走过去,看见作业本上密密麻麻的数学题,确实是二年级孩子难以独立完成的难度。
“没关系,妈妈教你。”来来拉过椅子坐在女儿身边。
辅导作业的过程中,来来发现小来经常走神,简单的题目也要反复讲解才能理解。这完全不像以前那个反应敏捷的小来。
“小来,你在学校上课的时候,是不是也经常这样注意力不集中?”来来试探着问。
小来点点头:“嗯...我总是想睡觉,控制不住。老师已经点过我好几次名了。”
“那你晚上睡得那么早,为什么白天还困呢?”
“不知道...”小来茫然地摇头,“就是觉得很累,每天都想休息。”
来来想起最近看到的文章,孩子赖床可能不仅仅是懒惰,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她决定认真对待这个问题。
第二天,来来特意请了假,去学校找小来的班主任王老师。
“李小来妈妈,我正想找您聊聊呢。”王老师一见到来来就说,“小来这学期状态确实不太好,上课经常走神,作业质量也下降很多。”
“是啊,她在家里也总是说累,早上起不来床。”来来忧心忡忡地说,“我问她,她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王老师想了想:“这学期开始,学校对二年级的要求确实提高了。而且小来是个要强的孩子,可能给自己压力太大了。我观察她下课也不太和同学玩,总是一个人坐着。”
“她以前可不是这样的。”来来心疼地说。
“孩子们在这个阶段正在经历身心变化,有时他们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王老师建议,“要不这样,马上就要到十一黄金周了,您趁这个假期好好陪陪孩子,别安排太多学习任务,让她彻底放松一下。节后我们再观察她的状态。”
来来感激地点点头:“好的,谢谢王老师。”
离开学校,来来心情沉重。她原以为小来只是暂时的厌学情绪,没想到问题已经这么明显。
晚上,来来没有催促小来做作业,而是陪她一起看绘本。
“妈妈,今天不用写作业吗?”小来惊讶地问。
“今天休息,妈妈想多陪陪你。”来来把女儿搂在怀里,“小来,你是不是觉得上学很辛苦?”
小来沉默了一会儿,轻轻点头:“嗯...有时候觉得喘不过气来。”
“那黄金周就要到了,你想怎么过?”来来柔声问。
小来的眼睛终于亮了起来:“我真的可以自己想吗?”
“当然,这个假期你来做主。”来来微笑着说。
“我想睡到自然醒!想去动物园!还想和妈妈一起烤饼干!”小来兴奋地列举着。
“好,都听你的。”来来在心里默默决定,这个假期,她要好好陪伴女儿,找回那个快乐的小来。
黄金周的第一天,来来信守承诺,没有叫小来起床。直到上午九点,小来才自然醒来。
“妈妈!我睡醒啦!”小来穿着睡衣跑出卧室,精神饱满,这是来来几周来第一次看到女儿这么有活力。
“睡得好吗?”来来问。
“特别好!一个梦都没做!”小来开心地说,“妈妈,我现在觉得好轻松啊!”
早餐后,小来主动帮妈妈收拾碗筷,还哼起了歌。看着女儿判若两人的表现,来来更加确信,小来之前的疲惫不是因为睡眠不足,而是压力过大导致的。
第二天,她们如约去了动物园。小来在动物园里跑来跑去,对每种动物都充满好奇。
“妈妈,你看长颈鹿的脖子好长啊!”
“孔雀开屏真漂亮!”
“大熊猫吃竹子的样子好可爱!”
小来叽叽喳喳说个不停,仿佛又回到了幼儿园时期。来来看着女儿红扑扑的小脸,心里既欣慰又酸楚。
回家的路上,小来突然说:“妈妈,我觉得今天的时间过得好慢啊,我们玩了这么久,天还没黑呢。”
“那是因为你今天过得很开心啊。”来来笑着说。
“那为什么上学的时候,总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还没玩够就要上课了?”小来问。
“可能是因为上学的时候,你总是在担心下一节课要做什么,不能完全放松吧。”来来解释道。
小来想了想,点点头:“好像是这样的。”
假期的第五天,来来和小来一起烤饼干。在等待饼干烤好的时候,小来主动谈起了学校的事。
“妈妈,其实我不是不喜欢学习。”小来一边捏着面团一边说,“我就是觉得...总是赶不上别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来来小心地问。
“数学课上,老师讲的新知识,别的小朋友一下子就懂了,我还要想好久。等我想明白了,老师已经开始讲下一题了。”小来低声说,“还有,体育课跑步我也总是最后一名。”
来来这才知道,女儿默默承受着这么大的压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啊。”来来安慰道,“就像这些饼干,有的烤得快,有的烤得慢,但最后都会变得很好吃。”
小来被这个比喻逗笑了:“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来来认真地说,“妈妈小时候学数学也很慢,但慢慢地就跟上了。重要的是不要放弃。”
“那如果我永远都跑不快呢?”小来问。
“那也没关系啊。”来来摸摸女儿的头,“你看,你画画很好,讲故事也很棒,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
小来思考着妈妈的话,脸上的阴霾渐渐散去。
假期的最后一天晚上,来来和小来一起制定了新的作息计划。
“小来,我们要想办法让你上学的时候也能像现在这么开心。”来来拿出纸笔,“你觉得怎么做才能让上学轻松一些呢?”
小来想了想,说:“我希望早上能多睡十分钟。”
“可以,我们以后晚十分钟起床。”
“还有,做作业的时候,妈妈可以在旁边陪我吗?”
“当然可以,但你要自己先尝试,不会的妈妈再教你。”
“还有...”小来犹豫了一下,“如果我考试没考好,妈妈不要生气。”
来来心里一痛,原来女儿一直在担心这个。“妈妈永远不会因为你考试成绩不好而生气的。只要你努力了,妈妈就为你骄傲。”
小来如释重负地笑了:“那我也会努力不再说‘不想去学校’了。”
“如果你真的觉得很累,还是可以告诉妈妈的。”来来把女儿搂进怀里,“我们可以一起想办法。”
这时,来来想起王老师说的“让孩子做好面对差异的心理准备”。她补充道:“小来,在学校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有人数学好,有人跑步快,有人唱歌好听。我们不需要样样都比别人强,只要尽力做最好的自己就可以了。”
小来认真地点点头:“我知道了,妈妈。”
黄金周结束后,小来的状态明显好转。虽然早上还是会赖床,但不再每天都说“不想去学校”了。
一天下午,小来放学回家,兴奋地告诉来来:“妈妈,今天数学课我举手回答问题了!”
“真的吗?太棒了!”来来为女儿感到骄傲。
“虽然答得不是完全正确,但老师表扬我敢于尝试了。”小来脸上洋溢着久违的自信。
来来发现,当不再给自己过大压力后,小来反而在学习上更加从容了。
周末,来来按照约定,陪小来一起去公园放风筝。秋高气爽,蓝天白云,小来在草地上奔跑,笑声清脆如铃。
“妈妈,你看我的风筝飞得多高!”小来兴奋地喊着。
来来坐在长椅上,看着女儿快乐的身影,感慨万千。她明白了,孩子的成长不是赛跑,而是一场马拉松。短暂的休息和调整,是为了更好地前进。
回家路上,小来牵着妈妈的手,突然说:“妈妈,谢谢你。”
“谢我什么?”来来惊讶地问。
“谢谢你这个假期陪我玩了这么久。”小来真诚地说,“我现在觉得上学也没那么可怕了。”
“那如果以后你又觉得累了怎么办?”来来问。
“那我就告诉妈妈,我们一起想办法。”小来说。
夕阳把母女俩的身影拉得很长,但这一次,来来不再担心。因为她知道,只要她们携手同行,就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而父母要做的,不是催促,而是理解和陪伴。在这个黄金周里,来来和小来都学到了宝贵的一课——适当的休息不是懈怠,而是为了积蓄力量,更好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