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城第一百六十六日的清晨,新夏城西门的街道格外热闹 —— 路北的 “精工铁匠铺” 前,老铁匠正带着两个学徒调试新架起的青铜熔炉,炉火烧得通红,火星顺着烟囱飘出,落在铺前挂着的 “铁砧木牌” 上,映得木牌上的 “修造武器、打造农具” 八个字格外醒目;路南的 “百草药铺” 里,孙老药和绿禾正将晒干的草药分类摆进藤筐,每个筐上都贴着桦树皮标签,写着 “清咳草”“抗沼毒叶”“凝神花”,药香顺着敞开的门飘到街上,与铁匠铺的烟火气交织在一起。
“开炉喽!” 老铁匠抡起小锤,在铁砧上敲了三下,清脆的 “叮当” 声引得街上的居民围过来。他指着铺内的工具架 —— 上面摆着磨得发亮的凿子、钳子,还有用黑晶碎片镶嵌的锻打锤,笑着说:“以后大伙的武器坏了、农具钝了,都能来这修;想要新的镰刀、锄头,也能订,用的是灵铁矿和之前缴获的鳞甲边角料,又结实又耐用!”
第一个来光顾铁匠铺的是张强,他扛着一把卷了刃的黑晶铁矛,苦笑着说:“老匠师,这矛上次打毒蜥王时砍在鳞甲上,刃就卷了,您给整整?” 老铁匠接过铁矛,眯眼瞅了瞅刃口,伸手从熔炉旁夹起一块红热的铁块:“放心!半个时辰给你修好,还能在矛尖嵌点碎黑晶,砍起来更锋利!” 学徒小铁立马递过磨石,师徒俩一锤一凿地忙活起来,火花在铁砧上溅开,看得周围的兽人战士们直点头,纷纷说要把家里的旧骨斧拿来翻新。
路南的百草药铺也迎来了第一位顾客 —— 蜥婆婆牵着小孙子,手里攥着几枚灵麦粒,轻声问:“孙老,俺想给娃买些‘防凉草’,最近夜里凉,怕娃再咳嗽。” 孙老药从藤筐里取出一小捆带着露珠的防凉草,又额外抓了把凝神花:“给娃煮水喝,防凉草加两片凝神花,既防咳嗽,又能睡得稳,这些不用灵麦粒,刚开张,送你了!” 蜥婆婆连忙道谢,怀里的小孙子盯着铺内熬药的陶锅,好奇地问:“爷爷,这锅煮的啥呀?好香!” 绿禾笑着递过一小块用凝神花做的药糕:“这个甜,吃了不困,还能防蚊虫。”
日头升高时,两条街已挤满了人 —— 铁匠铺前,青羽族的青翎订了十把轻便的羽箭(箭头用薄鳞甲打造,能减少飞行阻力),河狸族的阿木订了一套编藤用的铁钩(之前的木钩总断),连人族的陈秀才都来了,想订一把小铁刀,用来裁桦树皮;药铺里,木灵族的姑娘们买了些凝神花(用来泡灵草茶,辅助修炼),兽人战士们买了抗沼毒叶(怕以后去沼地巡查时中毒),连后勤队的张婶都跑过来,买了些清菌草,说要加在粥里,防吃坏肚子。
最热闹的要数正午时分 —— 铁匠铺的熔炉还在 “呼呼” 烧着,老铁匠刚给张强修好了铁矛,矛尖闪着黑晶的寒光,张强试了试,忍不住赞叹:“比新的还好用!” 周围的居民见状,纷纷排队登记要修的东西,学徒小铁忙得满头大汗,却笑得合不拢嘴;药铺里,孙老药正给一个受伤的石苔族战士敷药,绿禾则在给排队的居民分发草药说明书(用桦树皮写的,教大伙怎么煮药、用量多少),连路过的青羽族战士都落下来,买了些治翅膀劳损的草药膏。
街道中间,王婶的灵麦饼铺也来凑热闹 —— 她推着小推车,在两店中间摆起摊子,喊着:“刚烤的灵麦饼,就着药铺的灵草茶吃,暖心又暖胃!” 居民们有的买了饼去铁匠铺看打铁,有的端着茶在药铺外的长凳上坐着聊天,孩子们则围着铁匠铺的熔炉跑,时不时捡起地上的小火星,吓得老铁匠连忙喊 “小心烫”,引得大伙哈哈大笑。
李猛带着虎烈在街上游走,看着眼前的热闹景象 —— 铁匠铺的 “叮当” 声、药铺的招呼声、居民的谈笑声、孩子们的嬉闹声,还有饼铺的叫卖声,交织成一片鲜活的烟火气。虎烈摸着下巴,笑着说:“以前在部落里,哪见过这样的日子?有吃的、有修东西的、有看病的,比以前安稳多了!” 李猛点头,望着不远处正在订镰刀的人族农夫 —— 他要去灵田收割新熟的灵麦,有了新镰刀,收割起来能快一倍。
傍晚时分,铁匠铺和药铺才渐渐清闲下来 —— 老铁匠盘点了一天的活计,记了满满一页桦树皮:修武器十五件、订农具八件;孙老药也算了算,卖出去的草药装了二十多个藤筐,还送出去不少给老弱的药,绿禾说灵草园明天要再送一批新鲜草药来,保证供应。
收摊时,老铁匠把铺门关上,却没熄火 —— 他说要连夜给张强打造一把新的黑晶匕首,作为 “开张谢礼”;孙老药则在药铺里熬了一大锅 “防瘟汤”,说明天要给各聚落的老弱送去,防夜里着凉。街上的居民渐渐散去,却留下了满街的热闹痕迹:铁匠铺前的铁砧上还沾着火星,药铺外的长凳上放着一个忘了拿的陶碗,饼铺的推车上还剩几块碎饼,被路过的小狗叼走一块,引得最后关铺的王婶笑骂 “馋狗”。
夜色降临,西门的街道渐渐安静,只有铁匠铺的熔炉还亮着一点红光,药铺的窗纸上映着孙老药整理草药的身影。李猛站在街尾,望着这两盏温暖的灯火,心里清楚 —— 新夏城的热闹,不只是商铺开张的一时繁华,更是各族居民扎根这里、安心生活的证明。铁匠铺的铁砧、药铺的草药、饼铺的麦香,还有居民们脸上的笑容,正一点点把这座城,变成真正的 “家园”,变成能抵御一切风雨的安稳港湾。
第二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进西门街道时,铁匠铺的 “叮当” 声又准时响起,药铺的门也早早敞开,王婶的饼车再次推到街中间 —— 新夏城的热闹,就这样在日复一日的烟火气里,慢慢延续,慢慢焕发出更蓬勃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