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城第七十二日的清晨,新夏城的聚灵阵还泛着淡青暖意,城门楼的值守箭手却多了份警惕 —— 自从三天前接纳黑风岭逃难同胞后,进出城门的人比往常多了三成,有商队换粮、有居民外出采灵草、还有零星来打听归附的散人,城门口偶尔会出现面生的身影,让石壮忍不住在议事会上念叨:“人多是好事,可要是有魔族探子混进来,摸清咱们的城墙弱点、粮库位置,就麻烦了!”
这话戳中了大伙的担忧 —— 孙老药想起去年旧部落曾被魔族探子伪装成难民混入,最后引来了小股魔潮;青翎也说:“俺们旧部在西山时,就遇过探子假装商队,偷偷记部落的岗哨时间!” 李猛敲了敲议事桌,目光扫过各族代表:“是该立个城门规矩了!不是拦着大伙进出,是为了把探子挡在城外,护着新城的安稳!”
当天上午,李猛就联合驿站、城门守卫,定下了 “城门进出规矩”,还在驿站旁的城门边搭了个登记木棚:
进出必登记:无论居民、商队、归附者,进出城门都要在树皮登记本上记录 —— 姓名、来历(如 “新夏城居民赵河”“南边河谷商队”)、事由(如 “采灵草”“换粮种”)、进出时间;
外来需担保:首次来的散人或小股归附者,需由城内已定居的部落首领(如狐烈、青翎)或居民担保,确认无异常才准入城;
物品要检查:携带包裹、货物的人员,需打开让城门守卫查看,防止藏带魔族信物或危险工具;
值守双配合:驿站的石头、小羽负责登记,城门守卫(人族、石肤族轮班)负责检查,遇可疑情况敲铜铃示警,箭楼上的人随时支援。
规矩刚定,各族就动手筹备 —— 人族的阿明做了两本厚实的树皮登记本,一本标 “入城”,一本标 “出城”,每一页都画好横竖格子,方便填写;石肤族的石勇在登记棚旁砌了块青石台,放登记本和炭笔,还搬了张木桌、两把木凳,供登记时使用;青翎则给城门守卫和驿站值守的人画了 “魔族探子常见特征”(如 “耳后有暗纹”“回避粮库 \/ 城墙话题”),教他们辨人。
清晨的阳光刚把登记棚照暖,规矩就正式实施了。第一个来登记的是南边河谷商队的首领,他刚勒住马,石头就递上炭笔和 “入城登记本”:“麻烦写下您的名字、商队来历,还有来新城做啥。” 商队首领笑着接过,一笔一画写:“王商,河谷商队,来换灵稻种,带了二十张兽皮、五袋干果。” 城门守卫上前检查货物,确认都是寻常商品后,才放行:“进去吧,换粮种可以去粮库找张老栓!”
没过多久,之前归附的赵河扛着竹篮来登记出城:“俺想去东边的山坡采些凝灵草,给孙老药的药铺添点料。” 小羽在 “出城登记本” 上记下:“赵河,黑风岭归附者,事由采凝灵草,预计未时回来。” 还特意叮嘱:“要是遇见面生的人打听新城,别多说,回来记得说一声!” 赵河点头应下,扛着竹篮快步出了城。
临近正午,有个面生的汉子想进城,说 “来投奔亲戚”,却答不出亲戚的名字和住处。石头立马示意城门守卫拦着,小羽则跑去请狐烈过来辨认 —— 狐烈看了看汉子的衣着,发现他袖口沾着黑风洞特有的黑土,却谎称 “从北边平原过来”,当即摇了摇头:“俺不认识他,也没听说平原有人来归附!”
汉子见瞒不住,眼神慌了,想转身跑,石肤族守卫立马上前按住他,从他怀里搜出一块刻着魔族符文的木牌。“果然是探子!” 李猛闻讯赶来,让人把探子暂时看管起来(待问清魔潮动向再处置),转头对各族代表说:“你们看,这规矩立对了!要是没登记检查,这探子就混进去了!”
孙老药拍着登记本,感慨道:“以前在旧部落,就是因为没规矩,才让探子钻了空子。现在有了登记,谁来谁走、做啥都清楚,心里踏实多了!” 青翎也说:“以后俺们斥候在外探消息,回来也先登记,再把外面的情况跟大伙说,里外都能防着风险!”
傍晚时分,登记棚旁依旧有序 —— 出城采灵草的赵河按时回来,在 “出城登记本” 上补了 “未时一刻归” 的记录,还带回满满一篮凝灵草;收工的居民路过登记棚,会主动跟石头、小羽打招呼,说 “明天要去灵田干活,不用登记出城”,小羽就笑着记在旁边的小本子上,省得明天多跑一趟。
李猛巡查时,看见登记本上的字迹密密麻麻却整整齐齐,城门守卫正笑着帮一位老人搬东西,心里满是安稳:“这规矩不是给大伙添麻烦,是给新城加道‘安全锁’。以后人再多、来的人再杂,只要守着规矩,就能把风险挡在城外,让咱们的日子一直安稳下去!”
夜里,登记棚的马灯还亮着 —— 石头在整理当天的登记本,把 “入城”“出城” 的记录分好类,小羽则在检查明天要用的炭笔,城门守卫换班时,还特意绕到登记棚,问有没有可疑情况。聚灵阵的微光绕着登记棚转,像在守护这份细致的安稳。
所有人都知道,李猛立的不只是城门规矩,更是新夏城 “长治久安” 的根基 —— 从劈石砌墙到定规守门,从接纳同胞到防患未然,每一步都是为了让这座城不仅能住、能活,更能稳扎稳打地走向未来。这登记本上的每一笔记录,都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各族一起守护家园的承诺,为日后向人皇城进阶,筑牢了最坚实的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