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的清晨,瓦窑堡兵工厂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独立团狙击手王铁柱裹着一身寒气冲进车间,手里还拎着那支太行式狙击步枪,脸上写满了焦急。
“林厂长!可算找到您了!”王铁柱顾不上拍打身上的雪花,“咱们这瞄准镜好是好,可遇上移动目标就抓瞎啊!”
正在指导工人调试机床的林烽转过身来,示意他慢慢说:“铁柱同志,别着急,具体什么情况?”
“昨儿个伏击鬼子运输队,”王铁柱比划着,“眼瞅着个鬼子军官在四百米外晃悠,等我调好焦距测算距离,那家伙早就躲到石头后面去了!这么好的机会就这么白白浪费了!”
一旁的牛大力闻言哈哈大笑:“我说铁柱,你小子是不是手生了?要不要老哥教你几招?”
“去你的!”王铁柱急得直跺脚,“林厂长,要是在瞄准镜里能直接看出距离就好了!”
这句话让林烽眼睛一亮。他立即召集研发组开会,小豆子、老张等骨干迅速到场。
“同志们,前线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建议。”林烽在黑板上画着示意图,“我们要在瞄准镜里加入测距功能。”
老张推了推眼镜,眉头紧锁:“厂长,这可不是简单事。测距仪咱们见过,那可是一整套精密设备,怎么塞进这小镜片里?”
牛大力更是直摇头:“要我说,这就是异想天开!要测距,让观察手拿望远镜看不就得了?”
小豆子却盯着黑板出神,突然开口道:“厂长,我有个想法。咱们能不能在镜片上刻刻度?就像尺子一样?”
车间里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看向这个年轻人。牛大力第一个笑出声:“小豆子,你当这是量布呢?刻上刻度就能测距?”
“老牛,让小豆子说完。”林烽示意他继续。
小豆子走到黑板前,边画边说:“我观察过,鬼子兵身高都差不多。如果以他们的身高作为参照,在镜片上刻上刻度,不就能快速判断距离了吗?”
这个想法让林烽拍案叫绝:“妙啊!就用鬼子平均身高1.6米作参照!”
研发工作立即展开。第一道难题是如何在镜片上刻刻度。
“这镜片比鸡蛋壳还脆,怎么刻?”老张拿着镜片直发愁。
牛大力自告奋勇:“让我来!我手稳!”
结果他拿着刻刀刚一用力,“咔嚓”一声,一片好不容易磨好的镜片应声而碎。
“我的老天爷!”牛大力看着碎镜片,心疼得直咧嘴,“这一片镜片可值三斤猪肉啊!”
小豆子思索良久,突然想起个土办法:“咱们能不能用腐蚀法?先在镜片上涂蜡,刻出刻度,再用酸腐蚀?”
这个主意得到一致赞同。说干就干,研发组立即试验起来。
第一次试验时,牛大力非要亲自调配酸液,结果手一抖,酸液浓度过高,把整片镜片都腐蚀成了毛玻璃。
“完了完了!”牛大力捶胸顿足,“又糟蹋一片!”
老张气得直瞪眼:“老牛啊老牛,你就别添乱了行不行?”
小豆子却不气馁,经过反复试验,终于找到了合适的酸液浓度和腐蚀时间。
当第一片带着清晰刻度的镜片出现在大家面前时,整个车间都沸腾了。
“成功了!”小豆子激动得声音发颤。
但新的问题接踵而至。该以多长的间隔来刻刻度?每个刻度对应多远的距离?
为了确定最佳参数,林烽特意请来各部队的狙击手开座谈会。
王铁柱第一个发言:“要我说,一百米一个刻度最合适!太密了眼花,太疏了不准!”
另一个狙击手却有不同意见:“一百米太粗糙了!我建议五十米一个刻度!”
大家争论不休时,李云龙正好来兵工厂“视察”,听见争论便插话道:“争什么争?每个镜片上多刻几套刻度不就行了?想要哪个用哪个!”
这话倒是提醒了林烽。最终设计的瞄准镜上有三套刻度:以日军身高1.6米为参照,分别对应100米、150米和200米的间隔。
第一批改进型瞄准镜很快制作完成。试射那天,王铁柱特意赶来。
透过崭新的瞄准镜,他惊喜地发现:一个模拟的日军靶标正好落在“2”号刻度线上。
“200米!”王铁柱脱口而出,随即扣动扳机。
“砰!”子弹准确命中靶心。
“神了!”王铁柱激动地跳起来,“这回可省大事了!”
正式测试数据显示:使用新式瞄准镜后,狙击手测距时间从平均10秒缩短到3秒,命中率提升了25%!
消息传开,各部队纷纷要求换装新瞄准镜。兵工厂不得不开足马力生产。
一天深夜,小豆子还在车间里改进工艺。林烽巡查时看见,关切地问:“怎么还不休息?”
小豆子兴奋地说:“厂长,我又有个新想法。既然能测距,为什么不能再加上风偏修正刻度呢?”
林烽欣慰地看着这个勤于思考的年轻人:“好!这个课题就交给你了!”
就在新瞄准镜大批量装备部队时,前线传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新一团的狙击手使用带测距刻度的瞄准镜,在一次战斗中连续击毙了八名日军军官,其中包括一名联队长!
李云龙特意派人送来一面锦旗,上面绣着“神眼铸剑,精准杀敌”八个大字。
牛大力看着锦旗,得意地对小豆子说:“看见没?要不是当初我打碎那几片镜片,你能想出腐蚀法吗?”
老张在一旁听得直翻白眼:“老牛啊老牛,你这脸皮比城墙还厚!”
车间里响起一片欢快的笑声。
随着新瞄准镜的普及,八路军狙击手的战绩节节攀升。日军指挥官再也不敢在射程内轻易露面,这对敌军士气造成了沉重打击。
而小豆子带领的研发团队,已经开始着手研究下一代瞄准镜了。在这个年轻人的心中,永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夜幕降临,兵工厂里依然灯火通明。每一片带着刻度的镜片,都凝聚着中国军工人的智慧和心血。它们将在战场上,为狙击手们提供最可靠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