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二十五分,洛杉矶微光未醒,战术小组的办公室却已灯火通明。
汉森手持咖啡站在情报墙前,厚重的安保门将外界的喧嚣隔绝在外。墙上贴满照片、地点连线图和嫌疑人网络图谱,红色推针交错纵横。他的视线定格在一处:那是昨日c14突袭后留下的弹壳编号。
“这是5.56毫米NAto标准弹。”身后传来艾拉·巴恩斯的声音,她是国土安全局的技术情报分析员,声音清晰干脆,“m4系列突击步枪配用,特战单位标配。非市售。”
汉森点点头:“他们不再伪装成民兵了,c14已经从潜入模式转入半公开对抗。”他转身按下桌上的对讲按钮,“汉森呼叫战术情报组,五分钟后会议。”
五分钟内,会议桌前坐满了特勤局、LApd、国土安全局的代表。汉森一手翻着报告,一手投影出昨夜战场的三维地图。
“昨晚的战斗,c14从南洛杉矶仓库撤出,使用军规战术走位,清晰的火力掩护与撤离路线,说明他们至少有一名曾服役于美军‘q部队’或等效单位的战术指挥者。”
“战术组统计伤员与损毁装备了吗?”他看向LApd战术组长麦克·卡兰。
“我们小组三人轻伤,两辆装甲SUV受损。幸亏按手册操作,没有正面推进,而是围点打援。”卡兰递上作战总结报告,“但c14的掩护火力非常专业,具备压制性优势。”
汉森点头:“这不是街头帮派,是真正训练有素的战争部队。”
他在战场地图上放大一点:“这里,是他们撤退前引爆的小型地雷包。目的不是杀伤,而是拖延我们推进,掩护他们走火路线。”
“但我们不是完全没有收获。”艾拉接过话题,将另一幅图像投影出来:“我们在现场发现一枚未爆的近距电控地雷,核心芯片上残留了制造商代号。我们正在追查该芯片是否属于前五年国防军火库中流出的批次。”
“也就是说,”汉森低声说道,“他们有可能用的是美军残余制式物资。这事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深。”
会议室陷入短暂沉默。
几秒后,汉森拍了一下桌子,打破寂静:“我们不坐等。他们袭击的是我们、是洛杉矶、是联邦法律的权威。”他看向每个人的眼睛,“我们要主动出击。”
他摁下遥控,切换到另一张地图。
“我们在过去48小时内,锁定了三个与c14有关的资金流节点。”
“第一,是一间注册在巴哈马的空壳公司,用来为洛杉矶多个工业区支付仓库租金。”
“第二,是某个匿名捐赠者持续为‘自由维权委员会’提供资金支持,而这个组织的部分成员,与c14有接触记录。”
“第三,我们发现c14的通讯协议有变化,开始用一种老式短波调频进行本地低频通联,规避监控系统。”
“国土安全那边可以调用航管反射雷达,从空中探测这些发射源。”巴恩斯点头,“我们技术组已经调动。”
汉森转身对麦克下令:“LApd这边的战术组,调出所有参与昨天行动的录像,重新建模c14撤退路线,分析他们下一步可能藏身点。”
又是一轮协作、调度、数据交汇的风暴。对c14的调查像织网,每一个节点都可能拉出整个组织的另一端。
晚上九点零五分,办公室只剩下汉森一人。他靠在椅子上,翻看手中那本LApd战术小册子。作为曾在LApd最精锐小组服役的指挥官,他深知这类敌人最忌讳的是“知己”。
而他,不只是一个办案的人。
他是识局者,是追猎者,是在迷雾中逼近黑暗内核的尖刀。
他心里知道,这场博弈刚刚开始,c14还未亮出底牌。而他也还未出全力。
他低声自语:“来吧,看谁能走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