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1892年7月5日。
地点:马六甲海峡,新加坡港。
赤道的阳光异常毒辣,但此刻新加坡港的气氛,却比天气更加的热!
被誉为“东方十字路口”的新加坡港,平日里各国商船云集。但今天,所有的日常都被强行按下了暂停键。
所有人的目光,无论是码头上苦力、商人、水手,还是殖民政府办公楼里那些高高在上的洋大人,都不由自主地投向那条扼守海峡的水道。
远方的海平面上,一支令人望而生畏的舰队,以一种沉稳缓慢的速度,向着新加坡港逼近!
“龙威”特混舰队,抵达第二站——英国皇冠上最重要的东方明珠,新加坡!
为首的,依旧是那艘全球第一艘无畏舰——“杀神”号!它那堪比山峦的庞大舰体,远看都令人生威。其后,两艘“靖海级”装甲巡洋舰、四艘“疾风级”轻巡洋舰拱卫着它们的”王者“。整个舰队保持着完美的队形,充满压迫感。
“呜——”
“杀神”号拉响了低沉的汽笛,响声瞬间压过了港口所有的嘈杂,在整个新加坡上空回荡,敲在每一个欧洲殖民者的心上!
新加坡殖民政府布政司(首席文官)主官,威廉·爱德华·麦士威,此刻正站在总督府的阳台上,举着望远镜的手抑制不住地微微颤抖。他身边的一众英国官员,个个面色惨白,如丧考妣。
“上帝……这……这就是那艘‘杀神’号?”麦士威的声音干涩发紧,“电报里说的都是真的……甚至……甚至比描述的更可怕!”
他看得清清楚楚,那粗大的主炮炮管,那厚重的舰身装甲……这一切都像一记记重拳,砸得他头晕眼花。
“这群黄皮猴子怎么会有这么强大的军舰?”一个年轻官员声音带着颤抖。
“闭嘴!”麦士威低声呵斥,但他自己心里也慌得一批。大夏帝国和英国的关系近年来就没怎么好过,伦敦正在试图组建包围网的消息他也有所耳闻。这支舰队在这个敏感时刻出现在这里,其意味不言而喻!
“命令岸防炮台……”麦士威艰难地咽了口唾沫,“没有我的命令,绝对不许有任何挑衅动作!一枪一炮都不许放!另外,立刻给伦敦发急电,报告……报告大夏舰队的详细情况!”
他感到未来的海洋会因大夏人这艘“战列舰”改变规则了。
与殖民政府如临大敌的氛围截然相反,新加坡港区乃至整个城市的华人社区,却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狂欢!
无数华人涌上街头,挤满了能够看到海港的每一个角落。他们敲锣打鼓,舞龙舞狮,鞭炮声此起彼伏,比过年还要热闹!
“快看!是我们华人的舰队!”
“好大!好威风!你看前面那艘!可真大啊!”
“以前都是看英国人耀武扬威,今天终于轮到华人了!”
“爹!娘!你们看到了吗?咱们华人也有这么强大的海军了!”一个年轻人激动得热泪盈眶,对着大海的方向呼喊。
许多老华侨更是泣不成声,他们祖辈下南洋,受尽了洋人的欺压和白眼,何曾想过有朝一日,能看到挂着华夏旗帜的无敌舰队,开到英国人的殖民地里,让那些不可一世的洋大人吓得不敢出声?
这种扬眉吐气、民族自豪感的情绪,感染着每一个华人。他们自发地提着水果、食物、淡水,想要犒劳来访的海军将士,虽然被礼貌地拦在警戒线外,但那份热情却丝毫不减。
舰队并没有全部进港,只有几艘轻巡洋舰和驱逐舰入港进行必要的物资补给(主要是新鲜食物和淡水)。“杀神”号和两艘装甲巡洋舰则霸气地锚泊在主航道上,所有过往船只都小心翼翼地绕行,生怕引火上身。
舰队总司令林永升中将依照礼仪,拜会了布政司麦士威。会谈在总督府内进行,气氛“友好”而“融洽”。(英国表面没有与大夏正式宣战的,故表面的外交往来没断。)
林永升笑容温和,再次重申了“和平、友好、航行自由”的宗旨,并对英国政府对舰队补给提供的“便利”表示感谢。
麦士威则强颜欢笑,后背却已被冷汗浸湿。对方越是客气,他感受到的压力就越大。他毫不怀疑,只要自己流露出一丝一毫的不配合,外面那条巨舰上的305毫米巨炮,就会让“友好访问”变成另一种模式。
短短两天的停靠,对新加坡的英国殖民者来说,如同两年般漫长。
每一天,他们都要活在那支庞大舰队的阴影之下,感受着当地华人那几乎毫不掩饰的欢欣鼓舞和日渐高涨的民族情绪。
7月7日,补给完毕的“龙威”舰队再次启航。
巨大的舰身缓缓移动,驶出新加坡港,进入广阔的印度洋,朝着下一个目标——英属印度的科伦坡和孟买——驶去。
看着那支令人恐惧的舰队终于消失在视野里,麦士威和一众英国官员才长长松了一口气。
但轻松之后,更多的忧虑和恐惧。
这支舰队只是路过,就已经让新加坡鸡飞狗跳,华人人心浮动。那它最终的目的地……泰晤士河口?
麦士威不敢再想下去,他只能再次催促:“快!给伦敦发报!必须让内阁和海军部真正重视起来!大夏人的威胁,远超想象!”
而新加坡的华人,则久久不愿散去,他们望着舰队消失的方向,眼神充满了自豪和期盼。
龙威过境!这海峡,这天,似乎真的要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