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伦府邸静思苑的日子,仿佛凝固的琥珀,每一刻都漫长而煎熬。门外有福伦派来的心腹家丁“守护”,实则与软禁无异。饮食起居虽被照料得无微不至,但那种悬于一线、生死未卜的未知,足以消磨最坚韧的意志。夏紫薇大部分时间只是默默垂泪,或是对着窗外发呆,若非李娇娇日夜陪伴、温言开解,只怕早已支撑不住。李文启亦是强作镇定,内心却如油煎火燎,既要担忧紫薇的命运,又要思虑李家的前程。
就在这度日如年的等待中,终于等来了福伦亲自带来的消息。福伦的神色比前几日轻松了许多,但依旧带着恭敬与谨慎:“三位,皇上有旨,宣你们即刻进宫觐见。”
一瞬间,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夏紫薇更是浑身一颤,几乎站立不稳,全靠李娇娇用力搀扶。
“福大人,不知……皇上是何态度?”李文启鼓起勇气问道。
福伦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们一眼,尤其是看了李娇娇一眼,低声道:“圣意难测,但……总算是个机会。几位切记,入宫后谨言慎行,一切听凭皇上问话,切莫失了礼数。” 他这话,已然透露出些许积极的信号。
李娇娇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波澜,用力握了握紫薇冰凉的手,低声道:“紫薇,记住我说的话,到了这一刻,怕也无用。抬起头,让皇上看看你,看看夏雨荷的女儿,是何等的风采。”
紫薇泪眼朦胧地看着李娇娇,从她坚定如磐石的眼神中汲取了最后一丝勇气,重重地点了点头。
马车穿过重重宫门,那巍峨的宫殿、森严的守卫、无声的肃穆,无不彰显着皇权的至高无上。三人被太监引着,走在光可鉴人的金砖地上,连呼吸都不自觉地放轻了。
终于,他们被引至一处偏殿。殿内熏香淡淡,陈设典雅而威严。当那抹明黄色的身影映入眼帘时,三人几乎是本能地,立刻跪伏在地,额头触地,不敢仰视。
“民女(草民)李文启(李娇娇、夏紫薇),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声音在空旷的殿中带着细微的回响。
乾隆皇帝端坐于御座之上,目光如炬,首先落在那跪在最前方、身姿挺拔的李文启身上,随即,便不由自主地被旁边那道即便跪着也难掩其清丽绝俗的身影所吸引——李娇娇。她今日穿着一身素雅的浅碧色衣裙,未施过多粉黛,却眉目如画,气质清冽中带着一股难得的沉静与英气,在这金碧辉煌的宫殿里,宛如一株空谷幽兰,瞬间攫住了乾隆的视线。他心中不由暗赞:好一个灵秀的女子!难怪能想出稻田养鱼、献上高产稻种。
但帝王的理智让他迅速收敛了这瞬间的惊艳,他的目光,最终定格在了跪在最后、身形微微颤抖的夏紫薇身上。尽管她低着头,但那熟悉的轮廓,那与记忆中夏雨荷几乎重叠的纤弱身影,让乾隆的心猛地一紧。
“平身吧。” 乾隆的声音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谢皇上。” 三人谢恩,小心翼翼地站起身,依旧垂首敛目,不敢直视天颜。
“抬起头来,让朕看看。” 乾隆的目光主要集中在夏紫薇身上。
夏紫薇鼓足勇气,缓缓抬起头。刹那间,泪水如同断了线的珠子,汹涌而出。她看着御座上那个身着龙袍、不怒自威的中年男子,那张脸,与她母亲珍藏的画像有七八分相似,只是更添了岁月的沧桑和帝王的威严。血脉的呼唤,十八年的委屈,母亲的遗愿,在这一刻如同决堤的洪水,冲垮了她所有的防线。
乾隆也怔住了。眼前的少女,眉眼精致,楚楚动人,泪光点点中,那双酷似雨荷的杏眼里,除了悲伤惶恐,更有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纯真与贵气。无需任何言语,无需任何信物,只这一眼,那源自血脉深处的共鸣,便已让他信了九成九!这就是他的女儿,他和雨荷的女儿!
殿内一片寂静,只有紫薇极力压抑的啜泣声。李娇娇和李文启屏息凝神,心中七上八下。
良久,乾隆才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和温和:“你……就是紫薇?夏雨荷的女儿?”
“是……民女夏紫薇……” 紫薇哽咽着,再次跪下。她望着眼前至高无上的君主,那句深埋心底的称呼在唇边盘旋,却终究因巨大的生疏和敬畏而未能出口,只是深深叩首。
听到她确认身份,乾隆的心彻底软了下来。他离座起身,走到紫薇面前,亲手将她扶起。近距离看着女儿梨花带雨的脸庞,看着她眼中那份纯粹的孺慕与惶恐交织的复杂情感,乾隆心中对夏雨荷的愧疚如潮水般涌来。他轻轻叹了口气,语气充满了怜爱:“孩子,别哭了。起来说话。告诉朕……你娘……她……她这些年,是怎么过的?她……可曾怨朕?”
紫薇望着近在咫尺的父亲,感受着他手上传来的温度,泪水流得更凶。她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泣不成声:“娘……娘她从未怨过皇上……她总是说……皇上是天子,有江山社稷要顾……她只是……只是日日盼,夜夜想……盼着有一天,皇上能想起大明湖畔的夏雨荷……”
她顿了顿,用袖子用力抹去眼泪,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一字一句,清晰地说道:“娘临终前……除了让紫薇带着信物来京城……还有一句话……让紫薇一定要亲口问……问皇上……”
乾隆的心提了起来,紧紧盯着女儿:“什么话?你娘……让你问什么?”
紫薇抬起泪眼,直视着乾隆的眼睛,那眼神清澈而执着,仿佛透过他,看到了另一个时空苦苦等待的女子,她缓缓吟诵道:
“我娘问……蒲草韧如丝,磐石……是不是还是无转移?”
轰——!
这句话,如同最沉重的钟杵,狠狠撞在了乾隆的心上!
《孔雀东南飞》!这是当年他与雨荷定情时,曾戏言过的诗句!他曾笑言自己是那“磐石”,雨荷是那“蒲草”,磐石无转移,蒲草韧如丝,情意当长存!
“磐石……无转移……” 乾隆喃喃重复着,眼眶瞬间湿润了。雨荷到死,都在问他这句话!她不是在怨,而是在求证,求证当年那份情意,是否如磐石般,从未改变!可她等了一生,最终也没能等来他的答案,只能让女儿来问!
突然的悲痛和遗憾淹没了乾隆。他贵为天子,坐拥四海,却辜负了一个对他痴心一片的女子一生!他猛地将紫薇揽入怀中,这个突如其来的拥抱,充满了父亲的愧疚与疼惜。
“是!磐石无转移!朕的磐石,从未转移!” 乾隆的声音低沉,带着帝王罕见的真情流露,“是朕对不起你娘……对不起你……”
父女相认的感人一幕,让一旁的李娇娇和李文启也忍不住红了眼眶。李娇娇心中更是百感交集,她所有的谋划、所有的努力,终于在这一刻,看到了成功的曙光。紫薇认父成功,她们所有的冒险都值得了。
乾隆安抚了紫薇好一会儿,才慢慢平复了情绪。他牵着紫薇的手,重新坐回御座,目光再次投向一直安静侍立一旁的李家兄妹。此刻,他再看李娇娇和李文启,眼神已完全不同,充满了感激与赞赏。
“李文启,李娇娇。” 乾隆的声音恢复了帝王的威严,但语气温和了许多。
“草民(民女)在。” 兄妹二人连忙躬身应答。
“你们李家,于国有功,于朕有恩!” 乾隆缓缓说道,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献稻种,活民无数,此乃大功一!抚育紫薇,视如己出,千里护送,助其认父,此乃大恩二!尤其是你,李娇娇,” 他目光灼灼地看向李娇娇,“稻田养鱼是你,献上稻种亦与你李家息息相关,如今紫薇能安然抵京,站在朕面前,你更是功不可没!朕,要重重赏赐你们!”
“皇上言重了!” 李家兄妹和紫薇几乎同时开口。李文启道:“守护紫薇妹妹,乃草民一家本分,不敢居功。” 李娇娇也道:“皇上谬赞,民女只是做了该做之事。”
乾隆看着他们宠辱不惊的样子,心中更是满意。他沉吟片刻,心中已有决断。原本因稻种之功,他考虑封李娇娇为县主已是破格,但此刻,在认回爱女的巨大情感冲击下,加之对李家恩情的双重考量,他决定给予更高的荣耀。
“李文启,”乾隆看向他,“你虽尚是秀才功名,但沉稳干练,忠义可嘉。朕特破例准入国子监深造,望你勤勉向学,将来为国效力!”
准入国子监!这对于一个秀才而言,简直是鲤鱼跃龙门般的恩遇!李文启又惊又喜,连忙跪地谢恩:“草民谢主隆恩!定当刻苦攻读,不负圣望!”
接着,乾隆的目光转向李娇娇,语气中带着前所未有的郑重与欣赏:“李娇娇,你屡立奇功,才智超群,于国有大功,于朕有深恩。区区县主之位,不足以酬汝之功。朕破格晋封你为‘安乐郡主’,享郡主俸禄,赐金牌一面,可随时入宫陪伴明珠格格!”
郡主! 这可是仅次于公主的崇高封号,通常只授予亲王、郡王之女!此封赏一出,连一旁的吴书来和福伦都暗自心惊,可见皇上对李娇娇的看重程度何其之深!李娇娇心中剧震,饶是她再镇定,此刻也感到一阵眩晕,但她迅速稳住心神, 跪下,声音依旧清晰平稳:“民女李娇娇,叩谢皇上天恩!定当竭尽所能,不负圣恩!”
最后,乾隆的目光回到紧紧依偎在自己身边的紫薇身上,充满了慈爱:“紫薇,从今日起,你不再是民女夏紫薇。你是朕的爱女,是大清的和硕格格!朕会即刻诏告宗人府,为你上册,赐号……明珠!寓意朕失而复得的掌上明珠!”
“明珠格格……” 紫薇喃喃念着这个封号,泪水再次滑落,但这次是喜悦的泪水,“紫薇……谢皇上恩典!”
乾隆看着殿下跪着的三人,看着失而复得的女儿,看着功勋卓着的臣子(未来),心中充满了感慨。将李娇娇以郡主之尊留在紫薇身边,既是对她功劳的极致肯定,也是为紫薇在宫中树立一个强有力的臂助和陪伴。
“吴书来,” 乾隆吩咐道,“带明珠格格和安乐郡主先去皇后宫中歇息,让皇后好生安置。李文启,你随福伦先去办理相关手续。”
“嗻!”
命运的齿轮,在这一刻,终于完成了最关键的咬合。夏紫薇,从此成为了大清的明珠格格。而李娇娇,也以超乎想象的“安乐郡主”身份,正式踏入了这波谲云诡的紫禁城。她们的未来,将在这片金色的牢笼与战场上,展开全新的篇章。而属于她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