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拍拍林墨的肩膀,语气缓和下来:不要谢我,应该谢谢你!是你让我们发现了工作中的问题。他转向在场的干部们,语重心长地说:毛主席说过,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我们就是要为人民服务,为知识分子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接见结束后,主任特意嘱咐李主任要照顾好林墨的生活,并安排他暂时住在市革委会招待所,等待事情的进展。
第二天,由市革委会组成的调查组就进驻了农研所。调查组由三位资深干部组成,他们调阅了人事档案,约谈了相关工作人员,甚至还找到了一些知情者。经过仔细调查,确认林墨反映的情况完全属实。那个打击报复的领导不仅学术水平低下,还存在着严重的工作作风问题和经济问题。调查组还发现,此人经常利用职务之便收受礼品,并在科研经费的使用上存在严重问题。
三天后的一个早晨,主任的秘书找到林墨,递给他一份文件:这是组织上给丁秋红父母平反、落实政策的函件。经与劳改农场沟通,决定由你代表我们和农场交涉,尽快调他们回京!秘书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意味深长,主任特别交代,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了。
林墨接过文件,看着上面鲜红的公章和清晰的批示,心中百感交集。他明白,这是主任特意把这个天大的人情给了他。尽管从程序上来说,让他一个知青去办理这样的重要事务并不合适,但只要结果美好,这些程序上的瑕疵似乎也没有人关注了。
握着这份沉甸甸的文件,林墨不禁想起了秋红得知这个消息时会是怎样的表情。他小心地将文件折好,放进内衣口袋,感受着纸张贴近胸膛的温度。窗外,几只麻雀在枝头跳跃,发出清脆的鸣叫。
京城方面对几位知识青年的宣传如火如荼,因为几个人的假期不够用,知青办又与黑省方面协调,再度给四个人的假期做了延长……
北京的五月,槐花盛开,清香四溢。
林墨特意去拜访了张阿姨一家。这个曾经在他最困难时给予温暖的家庭,如今依然是他心中最柔软的牵挂。
张阿姨家住在林家不远处一条胡同里,和好几家同住的一个四合院,虽然有些陈旧,却收拾得干净利落。院门上的春联依然鲜红:“听毛主席话,跟共产党走”,横批“为人民服务”。
“张阿姨,张叔叔,我来看你们了!”林墨提着大包小包走进院子,声音洪亮。
张阿姨闻声从屋里出来,一看是林墨,顿时喜笑颜开:“哎哟!是小林啊!快进来快进来!你可是咱们四九城里的大名人啦!”
张叔叔也放下手中的报纸,笑着迎上来:“听说你在东北立了大功,还开了辆美国吉普车回来?真有你的!”
林墨不好意思地笑笑,将手中的礼物放在桌上:“这是从东北带回来的特产,木耳、蘑菇、松子,给您和叔叔补补身子。”
张阿姨嗔怪道:“来就来,带这么多东西干什么!快坐下,阿姨给你沏茶去!”
午饭时分,张阿姨做了一桌地道的北京菜:炸酱面、炒肝尖、白菜炖豆腐。饭桌上,林墨郑重地向张叔叔表示感谢:“叔叔,您送我的那支双筒猎枪可帮了大忙了!”
张叔叔摆摆手:“家伙什就是要用在正道上。你能用它保护同志、打击敌人,这枪就算没白送!”
饭后,林墨犹豫了一下,还是说出了自己的打算:“叔叔,阿姨,我想在北京买套房子。您知道,我那个家……是回不去了。想请您帮忙留意一下,有没有合适的房子。”
张阿姨一听,顿时来了精神:“这可是大事!你放心,阿姨一定帮你好好打听打听!”
谁知这时,在旁边吃饭的张丽丽突然开口:“小林,你要是真想买房,我倒知道一个地方。”
众人都惊讶地看向她。张丽丽在仪表厂上班,消息灵通,她压低声音说:“我们厂里有位领导,祖上从清朝起就是皇商,爷爷那辈是个大资本家。现在国内环境对他们这样的人家不是很友好,他们准备把祖传的四合院卖掉,全家去香港投奔亲戚。”
张叔叔皱起眉头:“这样的房子,会不会有麻烦?”
张丽丽解释道:“房契地契都齐全,成分问题也已经说清楚了。就是现在没人敢买资本家的房子,怕惹麻烦。”
林墨却来了兴趣:“房子在哪里?多大?”
“就在东城区,标准的四合院,正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两间,南房两间带个门楼,还有个不小的院子和后花园。”张丽丽说,“听说要价这个数。”她伸出两根手指。
张阿姨试探着问:“两千?”
张丽丽摇摇头:“两万!”
“多少?”张阿姨差点打翻手中的茶杯,“两万?我的老天爷!我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
确实,在1970年代的北京,两万元堪称天文数字。当时普通工人的月工资也就三四十元,一斤猪肉才七八毛钱,一辆永久牌自行车不到两百元。两万元足够买一百辆自行车,或者供一个普通家庭生活几十年。
张叔叔忧心忡忡地说:“小林,这价钱太高了。阿姨和叔叔手头还有点积蓄,你要是用的话先拿给你,但最多也就凑个五百来块,差得太远了。”
张丽丽说:一是因为担心买这种房子有麻烦,二是没有人一下子能拿出来这么多钱,所以,他又提出另外一个方案,可以先付总房款的四分之一,然后立下欠款契约,约定另外四分之三房款在两年内付清,他就同意交割。
张阿姨和张叔叔仍然愁眉不展:那也得5000块啊!
林墨沉吟片刻,说道:“叔叔阿姨,5000块钱,我自己能解决。”
在大家的注视下,林墨缓缓说出了自己的经济情况:打野猪、打狼、卖鱼……手里也有不少的积蓄……
“多……多少?”张丽丽瞪大了眼睛,手中的筷子“啪嗒”一声掉在桌上,“我一个月工资28块5,得干多少年才能挣到你这么多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