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讲座需要,昭阳时隔多日再次打开社交网络,海量信息与焦虑营销瞬间扑面而来,让她感到强烈不适与眩晕。她立刻关掉,并深刻意识到,在这个时代,主动保护内心的清净已成为修行的重要一环。
为了准备下周的城市讲座,昭阳需要查阅一些最新的社会热点和大众关注的心理话题。这个任务让她不得不打开那台许久未用的笔记本电脑,连上网络,并迟疑地点开了那个曾经无比熟悉、如今却感觉有些陌生的社交软件图标。
登录成功的提示音刚落,屏幕仿佛瞬间爆炸了。
无数条未读消息、点赞和关注的红色数字标识,像密密麻麻的虫蚁,爬满了界面各处。她尚未反应过来,主页信息流便以一种近乎疯狂的速度开始自动刷新、加载。
一条条色彩鲜艳、标题惊悚的推送文章争先恐后地跳出:
“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
“财务自由的十个秘密,不看后悔一辈子!”
“全球危机升级,普通人该如何自保?”
“她靠这个方法瘦了三十斤,老公回心转意!”
紧接着是各种精心剪辑、节奏快得让人眼花缭乱的短视频——夸张的表情,激烈的背景音乐,语速极快的推销,刻意营造的焦虑或搞笑场景……它们自动播放,声音混杂在一起,形成一种刺耳的、令人烦躁的噪音。
还有那些曾经关注的“朋友”或“大V”们,晒着精修过的度假照片,展示着看似完美无瑕的生活,发表着或极端或煽情的观点,进行着无休止的争论和站队……
昭阳的手指僵在触摸板上,眼睛被迫接收着这海啸般涌来的信息洪流。
她感到一阵强烈的眩晕。
不是生理上的,而是心理和认知上的。仿佛一个长期居住在静谧山林的人,突然被扔进了最嘈杂、最混乱的证券交易所中心。她的感官被过度刺激,思维被强行拉扯向无数个互不关联、甚至彼此矛盾的方向。
一种熟悉的、令人窒息的压迫感从四面八方围拢过来。那是在都市生活中曾经日夜伴随着她的,对落后、对不足、对不确定未来的深层恐惧,被这些精心设计的内容无限放大和撩拨。
她的呼吸不自觉地变得急促,心跳加快,眉心下意识地拧紧。一种想要立刻做点什么、抓住点什么、改变点什么的焦躁感,像小火苗一样在心底窜起。
这与她在溪边感受到的流动,在禅坐中体会的宁静,在共修时融入的平和,形成了天壤之别、冰火两重天般的巨大反差。
仅仅几分钟,她感觉自己好不容易滋养出的内心安定,就像被投入石子的平静湖面,瞬间波纹四起,浊浪翻涌。
她几乎是出于本能地,移动光标,找到那个红色的“关闭”按钮,用力点了下去。
屏幕瞬间暗下,所有喧嚣、色彩、焦虑和诱惑,戛然而止。
世界重新恢复了安静。
只剩下电脑风扇微弱的嗡鸣,和窗外偶尔传来的几声鸟叫。
昭阳靠在椅背上,深深吸了一口气,再缓缓吐出。她需要一点时间来平复那被骤然搅乱的内心频率。
太可怕了。
她清晰地意识到,这种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信息轰炸和焦虑营销,其威力丝毫不亚于任何外在的苦难。它直接作用于人的潜意识,挑动最原始的恐惧和欲望,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耗尽心力,陷入持续不断的“内耗”而不自知。
过去,她身在其中,如同温水中的青蛙,虽感不适,却已麻木。如今,她跳出那个环境,再回头去看,才惊觉那潭水是何等的浑浊与滚烫。
保护自己内心的清净,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必要的、主动的修行。
如同身体需要避开污浊的空气和有毒的食物,心灵同样需要远离那些污染精神、扰乱心神的垃圾信息。这不是逃避,而是持戒,是守护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内在秩序。
她想起清心师姐说过,修行人需要“守护根门”,即管好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不接触那些会让心念散乱、烦恼增上的外境。如今这个网络世界,无疑是对“意根”最大的考验和冲击。
她决定,除非必要,绝不再轻易打开那些社交和资讯软件。即使需要查阅资料,也要带着极强的觉知,明确目的,快速获取所需,然后立刻离开,绝不流连,绝不陷入信息流的漩涡。
她知道,这很难。因为那些内容的设计,本身就是利用人性的弱点,让人上瘾,难以自拔。
但这正是修行的意义所在——在充满诱惑和干扰的环境中,依然能保持内心的自主与清明。
这次短暂而强烈的网络冲击,像一记警钟,在她心头敲响。
它让她更加珍惜在乡村获得的这份宁静,也更加坚定了她守护这份宁静的决心。
真正的强大,不是拥有处理海量信息的能力,而是拥有选择不处理哪些信息的定力。
她合上电脑,起身走到窗边,看着院子里在阳光下安然啄食的母鸡,看着远处静谧的田野,让自然的频率重新洗涤和安抚自己被扰乱的心神。
然而,一个更深层的问题也随之浮现:她可以主动选择远离网络,但那些长期浸泡其中、以此为常态的都市人呢?他们是否也渴望一份内心的宁静,却又无力挣脱这信息的牢笼?她即将再次面对他们,她的讲座,又能为他们带来什么?
夜色,在思考中悄然降临。
昭阳凝视着恢复宁静的电脑屏幕,心中雪亮:信息时代的修行,始于手指轻点关闭键的刹那。真正的自由,在于有能力选择何为滋养,何为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