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理老人们口述历史的过程中,昭阳听到了大量关于苦难的沉重记忆,但令她深思的是,讲述者们的神情大多平和,仿佛在说别人的故事。她由此领悟到,时间确实能化解执着,而智慧,更能将痛苦转化为生命的养分。
接连几日,昭阳都在村中的老人家中穿梭。她的笔记本上,渐渐填满了来自不同人生的、斑驳的记忆碎片。这些记忆大多与苦难相关,其沉重程度,远远超出了她这个在相对和平富裕年代长大的人的想象。
在陈奶奶家,低矮的灶间还保留着旧式的大灶。陈奶奶一边慢悠悠地往灶膛里添着柴火,一边用平静无波的语调讲述:“那年年景不好,我娘带着我们兄妹四个逃荒过来。最小的弟弟,在路上发了高烧,没撑过来……就埋在了不知名的路边。”火光映着她布满皱纹的脸,她的眼神望着跳跃的火焰,仿佛穿透了时空,看到了那个悲伤的黎明。“我娘哭哑了嗓子,用石头给他垒了个小坟头,我们就继续往前走,不能停啊,停下来都得饿死。”
昭阳握着笔的手指微微收紧,她能感受到那字里行间锥心的痛楚。可陈奶奶说完,只是用烧火棍拨了拨灶膛里的灰,轻声补充了一句:“都过去了。现在日子好了,想想那时候,像上辈子的事。”
在李爷爷家的院子里,老人正在编竹筐,粗糙的手指灵活地翻飞。他讲到动荡的年代,家里被抄,父亲被带走,再也没回来。“我娘一夜白头,”李爷爷的声音很稳,像是在讲述一个古老的、与己无关的传说,“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像野草一样,互相拉扯着长大。”他编好一个筐,举起来对着阳光看了看,满意地点点头,脸上甚至带着一丝完成手艺的惬意。“苦是苦,但也熬过来了。你看,这手艺就是那时候跟一个下放的老篾匠学的,倒成了养家糊口的本事。”
昭阳记录着,心中的震撼层层累积。她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这些承载着巨大伤痛的往事,从老人口中流淌出来时,虽然细节清晰,但那原本应有的、尖锐的痛苦棱角,似乎已被岁月磨平。他们讲述时,脸上没有太多的怨恨,没有持续的悲伤,更多的是一种历经风霜后的淡然,甚至偶尔还会在讲述间隙,因为孙儿跑过的一个滑稽动作,或是因为一杯暖茶,而露出真切的笑容。
这和她之前的“内耗”状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的痛苦,无论是失业、失婚,还是对未来的焦虑,都像是新鲜的伤口,碰一下就钻心地疼,让她反复咀嚼,难以释怀。可这些老人,他们经历的是生死离别、是家破人亡、是时代碾压下的个体悲欢,其重量远超她的烦恼。为何他们能如此平和?
晚上,她带着满腹的疑问和厚厚的笔记,回到寺院,在灯下梳理。清心师姐悄然走进,将一杯安神的野枣茶放在她手边。
“师姐,”昭阳抬起头,眼中带着困惑,“我听了太多苦难的故事,心里沉甸甸的。可我不明白,为什么亲身经历那些苦难的人,反而能如此平静地讲述?好像……好像那只是他们看过的一场电影。”
清心师姐微微一笑,在她对面坐下,目光落在那些摊开的笔记本上,仿佛能透过字迹,看到那些苍老而平静的面容。
“时间是一条漫长的河流,”清心师姐的声音温和而深邃,“再锋利的石头,在河水中浸泡、冲刷百年,也会变得圆润。执着如同这石头的棱角,时间确实能将其慢慢磨去。”
昭阳若有所思。这让她想起佛经中常说的“放下”,她一直以为需要极大的毅力和修行才能做到。但现在看来,时间本身,就是一位沉默而伟大的导师。
“但,仅仅是因为时间吗?”昭阳追问。她隐约觉得,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清心师姐赞许地看了她一眼:“时间磨去的是执着的情绪,是那种紧抓痛苦不放的蛮力。而真正的智慧,在于‘转化’。”
“转化?”
“是的。你看陈奶奶,她失去了弟弟,但这段经历让她更坚韧,更懂得生命的脆弱与珍贵,所以她格外珍惜现在的安稳。李爷爷家逢大变,却学成了一门养活自己的手艺,他将苦难的废墟,变成了滋养技能的土壤。”清心师姐轻轻拨弄着茶杯,“智慧,不是忘记痛苦,而是理解了痛苦是生命的一部分,并从这部分的经历中,提炼出对自己、对他人有益的东西。就像蚌,将侵入的沙砾,孕育成珍珠。”
昭阳恍然大悟。她一直试图“消除”自己的痛苦,将其视为必须割除的毒瘤,结果却陷入了与痛苦无休止的对抗和纠缠,这就是内耗的根源。而老人们,以及清心师姐所说的“智慧”,是“接纳”并“转化”痛苦。他们允许痛苦发生,承认它是自己生命历史的一部分,然后带着这份经历,继续前行,甚至从中生长出新的力量。
她想起九叔公的“天地良心”,那或许就是他在巨大苦难中提炼出的、支撑他一生行为的准则,是沙砾孕育出的珍珠。
这一刻,她对自己过往的焦虑、迷茫,忽然有了一种全新的视角。这些情绪和经历,或许也是她生命中的“沙砾”。她不必急于否定和摆脱它们,而是可以尝试去理解、接纳,看看它们最终能被她孕育成什么。
这个想法,让她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与希望。内心的沉重感,渐渐被一种探索的好奇与宁静的勇气所取代。
她重新翻开笔记本,看着那些记录着苦难的字句,目光不再仅仅是同情与压抑,更带上了一份深深的敬意与探寻。她意识到,整理村志,记录这些口述历史,不仅仅是为了保存记忆,更是在学习一门古老的、关于如何与苦难共处、如何将生命重量转化为生命智慧的功课。
窗外,月色如水,万籁俱寂。昭阳的心中却波澜涌动,她仿佛触摸到了一条隐秘的生命脉络。而明天,当太阳升起,她将继续她的记录工作,不知又会聆听到怎样的故事,邂逅怎样的灵魂,收获怎样的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