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外在的世界轰然倒塌,目光便会不由自主地转向内在。那些曾被忽略的文字,或许正藏着打开另一扇门的钥匙。
出院前的最后一个下午,阳光终于挣脱了连日的阴霾,变得有些刺眼。昭阳靠在摇起的病床上,看着光线中飞舞的微尘,心里空落落的。身体的虚弱感依旧如影随形,但比身体更空的,是那颗仿佛被一场暴风雨彻底涤荡过的心。
外婆那句“累了就回家,外婆养你”像温暖的基石,垫在了她破碎世界的底部,让她有了喘息和思考的空间。但接下来呢?回家吗?回到那个她拼尽全力才走出来的小村庄?她不甘心。可不回去,又能去哪里?继续回到那个消耗她、几乎摧毁她的职场和合租屋吗?她感到恐惧。
一种前路茫然的迷雾,再次缓缓弥漫开来。
就在她怔怔出神时,目光无意间落在了床头柜上。李莉在她住院第二天来过一次,不情不愿地帮她带来了几件换洗衣物和一个简单的洗漱包。此刻,洗漱包的拉链没有完全拉严,一个淡黄色的、不起眼的角露了出来。
是那本《金刚经》小册子。
她几乎已经忘了它的存在。当初随手塞进行李,后来又被她丢在合租屋的角落,没想到李莉会把它一并带来。
鬼使神差地,她伸出手,将那本薄薄的小册子抽了出来。封面上“金刚经”三个字,在阳光下显得有些陈旧,却莫名带着一种沉静的力量。
她随手翻开。纸张粗糙,印刷的墨迹也有些深浅不一。那些“般若”、“波罗蜜”依旧陌生拗口,整体的意思依旧如同天书。但这一次,或许是因为心境的剧变,她少了之前的烦躁和不屑,多了几分麻木中的、近乎本能的探寻。
目光漫无目的地扫过一行行佶屈聱牙的文字,直到定格在某一行: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八个字。比之前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更短,却像一道更强烈的闪电,骤然劈开了她混沌的思绪。
相?什么是“相”?
她怔怔地看着这八个字,脑海里却不由自主地开始浮现——
张薇那张在领导面前巧笑倩兮、背后却充满算计的脸,是“相”吗?
王总那看似威严、实则偏袒的眼神,是“相”吗?
母亲在电话里哭诉的委屈和不易,是“相”吗?
李莉在计算水电费时那精明的表情,是“相”吗?
合租屋里那条划分得清清楚楚的“楚河汉界”,是“相”吗?
还有她珍而重之收藏的那些奖状、证书,代表着她“优秀”和“价值”的证明,是“相”吗?
甚至这座她曾经无比向往、如今却让她感到冰冷和孤独的繁华都市,也是“相”吗?
如果这些都是“虚妄”,都是不真实的幻象,那她一直以来,究竟在为什么而痛苦?为什么而焦虑?为什么而拼命?
她苦苦追求的领导的认可、同事的尊重、母亲的依赖、在这座城市的“立足”、以及那个被定义为“优秀”的自我形象……如果这些都如同阳光下的泡沫,看似绚丽,却一触即破,那么她所有的挣扎和消耗,意义何在?
一种巨大的荒谬感,夹杂着一丝难以言喻的、近乎解脱的轻松,缓缓在她心中弥漫开来。
她想起自己晕倒前,对那份项目报告近乎偏执的完美要求,害怕出一点差错就会导致否定。可现在想来,那份报告,那个项目,甚至她所在的这家公司,在浩瀚的时空里,又算得了什么?它们真的值得她付出健康的代价吗?
她想起自己为了母亲的索取而精打细算,焦虑不堪。可那份源于血缘的责任感,以及母亲构建出的那个“不幸”的世界,是否也只是一场彼此纠缠的戏剧?
“虚妄”……
这个词像一把冰冷的解剖刀,开始尝试剥离她附着在万事万物上的沉重意义。那些曾经让她痛苦不堪、喘不过气来的东西,其本身的重量,似乎正在一点点消解。
当然,这种“消解”并非立刻带来欢欣鼓舞。随之而来的,是一种更深的茫然。如果苦苦追求的一切都是“虚妄”,那什么才是“真实”?人生的锚点应该定在哪里?
她合上小册子,将它放在胸口,感受着那单薄纸张下传来的、自己微弱却真实的心跳。
窗外,城市的喧嚣被玻璃过滤,变得模糊而遥远。
当我们开始怀疑眼前世界的真实性,真正的转变便已悄然发生。那些击垮我们的“现实”,或许只是我们自己赋予意义的幻象。
她依旧没有完全理解这本经书,依旧觉得它深奥难懂。但这一次,它不再是一堆无意义的符号,而是像在黑暗的房间里,有人为她推开了一丝窗缝,让她窥见了一种截然不同的看待世界和自身的可能性。这微光虽然陌生,却指向了一个或许更自由的方向。出院之后,是继续在旧有的幻象中沉浮,还是鼓起勇气,踏上寻找“真实”的未知旅程?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正握在她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