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勋章,成了如今的刑具。当“优秀”成为唯一的身份标识,任何一点偏离完美的轨迹,都会引发内心的山崩地裂。
又是一个加班的深夜。办公室里只剩下昭阳和寥寥几个同样被项目追赶的同事。她正在核对一份明天就要提交给客户的数据报告,眼皮沉重得像灌了铅,指尖也因为长时间敲击键盘而微微发麻。
一个数字,似乎有点不对劲。她反复核对了三遍,确认是源数据录入时的一个微小偏差。不是什么大问题,修正过来就好。
可就在她准备修改的那一刻,一股莫名的恐慌却猛地攫住了她。
万一……万一还有别的错误我没发现呢?
万一这份报告交上去,客户不满意怎么办?
王总会怎么看我?张薇会不会又借题发挥?
我是不是根本不适合这份工作?
这些念头像毒蛇一样窜出来,缠绕着她的思维。她的呼吸开始变得急促,握着鼠标的手心沁出冰凉的汗。原本简单的修改动作,变得无比艰难。她反复检查,一遍,两遍,三遍……明明知道已经没问题了,却还是无法按下“保存”键。
一种深刻的无力感和自我怀疑,几乎将她淹没。她怎么会变得如此瞻前顾后,如此……怯懦?
她几乎是逃也似的离开了办公室,回到那间冰冷的合租公寓。李莉不在,空荡的房间里只有她沉重的呼吸声。她没有开灯,径直走到床边,从床底下拖出那个从老家带来的、印着“安全生产”字样的旧行李箱。
箱子里,除了几件舍不得扔的旧衣服,最底下压着一个硬纸壳文件夹。她小心翼翼地把它拿出来,仿佛那是什么易碎的珍宝。
打开文件夹,里面整整齐齐地存放着她学生时代的所有“荣耀”。
小学时“三好学生”的奖状,纸张已经泛黄,老师的评语字迹稚嫩。
初中数学竞赛一等奖的证书,鲜红的印章依旧醒目。
高中时“优秀毕业生”的表彰文件,上面有校长的亲笔签名。
还有那张x大的录取通知书复印件……
每一张纸,都代表着她过去某个阶段的“胜利”,代表着她通过努力换来的认可,代表着她区别于他人的“优秀”。它们是她穿越贫寒、孤独、歧视,一步步走到今天的见证,是她曾经赖以生存的价值基石。
她用手指轻轻拂过那些字迹,冰凉的纸张触感却仿佛带着灼人的温度。
曾经,这些是她骄傲的资本,是外婆昏暗房间里唯一的光亮。可如今,它们却像一面面冰冷的镜子,映照出她此刻的“不堪”。
那个能在奥数考场上挥洒自如的少女,如今却为了一份普通的数据报告战战兢兢。
那个以全县第一考入名校的“天才”,如今却在职场被人轻易抢功,不敢发声。
那个被寄予厚望的“金凤凰”,如今却在为下个月的房租和母亲的索取而焦头烂额。
强烈的反差,像一把钝刀,在她心上来回切割。
“你怎么会变成这样?”
“你对不起曾经的努力!”
“你根本不配得到这些荣誉!”
内心那个严苛的法官,开始对她进行无情的审判。自我攻击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她无法接受自己如今的“平庸”,无法接受自己在这个庞大城市和复杂职场里的无力与笨拙。
“优秀”成了她套在自己脖子上的枷锁。她必须优秀,必须完美,不能犯错,不能示弱,否则就是辜负了过去的自己,辜负了外婆的期望,辜负了所有曾经看好她的人。
这种近乎偏执的自我要求,让她在工作中如履薄冰。每一个任务都重若千钧,生怕出一点差错就会导致全盘否定。她过度准备,反复检查,精神时刻处于紧绷状态。
然而,越是害怕犯错,越是紧张,就越容易在细节上纠结,消耗掉大量的心神和精力。她陷入了“越努力,越疲惫;越疲惫,越容易出错;越出错,越怀疑自己”的恶性循环。
曾经的“优秀”带来的应该是从容和自信,而现在,带来的只有焦虑和自我折磨。
她看着那些奖状,眼泪终于无声地滑落,滴在“优秀毕业生”那几个烫金大字上,晕开一小片模糊的水渍。
她终于明白,一直以来,她都在用外界的标准和过去的成就来定义自己。当外界不再给她清晰的分数排名,当过去的荣光无法照亮现实的坎坷,她的世界便失去了支撑,轰然坍塌。
真正的枷锁,不是现实的困境,而是内心对“完美自我”的执念。当我们把价值感完全建立在外部认可之上,便永远活在了害怕失去的恐惧里。
她把那叠沉重的“荣耀”重新塞回文件夹,塞进行李箱最底层,仿佛想要将那个被“优秀”绑架的自己也一并封存。然而,内心的审判并未停止。就在这时,手机的震动打破了房间的死寂,屏幕上闪烁的“妈妈”两个字,像另一道无形的枷锁,骤然收紧。她深吸一口气,按下了接听键,电话那头传来的,会是温暖的慰藉,还是另一场需要她独自面对的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