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女士离去后的第七天,城市依旧保持着表象的宁静。然而,在守望者协议的深层感知中,某种不可见的“权重”正悄然改变。阳光斜照进杂货店,尘埃在光柱中舞动,却偶尔凝滞一瞬,仿佛被无形之手轻轻拨动。
“安墨,多维渗透的实时监测有异常吗?”陈默擦拭着那枚“和鸣玉”,感受着其中流转的温润波动。
“未检测到高维实体直接入侵,”安墨的投影悬浮在半空,数据流如瀑布般滚动,“但检测到十七个‘法则信标’已嵌入城市不同节点。它们正在缓慢地改写局部物理规则。”
苏晓抱着一摞新书从二楼下来,突然踉跄了一下,手中的书哗啦散落一地。“地面……刚才好像软了一下?”她惊魂未定地扶住书架。
张弛从后院冲进来,手里拎着一把扭曲的园艺铲:“见鬼了!我刚想松土,这铲子碰到地面就像碰到水面一样,还荡起一圈波纹!”
陈默眼神一凛,意识沉入守望者协议。城市的三维地图在他脑海中展开,十七个闪烁着异色光芒的信标如同钉子,深深楔入现实的结构。其中一个信标,就在三个街区外的老钟楼。
“是‘柔化法则’,”安墨迅速分析着张弛带来的园艺铲上残留的异常波动,“来自一个物理规则高度弹性的维度。该信标的影响范围正在以钟楼为中心,半径五十米内,固体会间歇性呈现流体特性。”
团队立刻出发。越是靠近钟楼,异常越是明显。行人困惑地看着自己偶尔陷入地面的鞋跟,车辆驶过路面会带起涟漪般的波动,一只野猫惊慌地跳上墙头,却在墙面上留下了一串湿漉漉的爪印。
钟楼内部,古老的齿轮机械依旧在缓慢运转,但在其核心位置,一个由不断变幻的七彩流光构成的复杂几何体正悬浮在半空,缓缓旋转。它就是“柔化信标”。
“不能强行破坏,”安墨警告,“信标已与钟楼的结构深度结合,暴力拆除可能导致钟楼及其周边区域永久性地‘液态化’。”
苏晓尝试靠近,却被一股柔软的斥力推开。“它在‘拒绝’我,”她皱眉,“它的‘声音’很奇特,不是恶意,更像是一种……固执的自我坚持。”
陈默凝视着信标,通过和鸣玉与守望者协议的双重感知,他逐渐理解了现状。“它不是在入侵,它是在试图将这片区域‘同化’成它故乡的样子。它认为这才是‘正确’的。”
“那我们怎么办?跟一个法则讲道理?”张弛无奈地摊手。
陈默思索片刻,走向钟楼角落那台古老的、需要人工上弦的报时钟。他没有试图触碰信标,而是开始缓慢而稳定地为钟楼上弦。伴随着齿轮咬合的咔哒声,一股沉稳、坚定、属于这个世界的“时间节奏”被重新唤醒。
“每个维度都有其核心的‘韵律’,”陈默一边操作一边解释,“找到我们世界的韵律,与之共鸣,才能让这些‘信标’认识到,这里并非无主之地,这里早已有了属于自己的‘规则之歌’。”
苏晓明白了过来。她闭上眼睛,不再抗拒那柔化的力量,而是将自己的情感感知调整到与陈默手动上弦的节奏同步,然后将这份蕴含着本世界“坚定”与“恒常”特质的情感波动,温和地导向那个柔化信标。
张弛则守在钟楼入口,确保没有不知情的市民误入这片变得柔软的区域。
起初,信标的旋转速度加快了,流光变得刺眼,柔化范围甚至有扩大的趋势。但随着陈默稳定持续的上弦动作,以及苏晓那如涓涓细流般不断注入的、属于此世根基的“存在证明”,信标的抗拒开始减弱。七彩流光逐渐变得柔和,旋转速度放缓,其核心那固执的“自我坚持”开始松动,仿佛在倾听,在理解。
最终,当陈默完成上弦,古老的钟锤敲响,发出洪亮而悠远的报时声时,柔化信标发出一声如同叹息般的轻鸣,流光内敛,形态固化,变成了一枚镶嵌在钟楼核心齿轮上的、温润如玉的七彩宝石。周围区域的异常柔化现象瞬间消失,地面恢复了坚实的触感。
“信标状态更新:”安墨汇报,“‘柔化法则’信标已被驯服,转化为‘弹性缓冲’节点。现在它能在特定条件下,吸收部分物理冲击,增强该区域的抗灾能力。”
首战告捷,但还有十六个信标散布在城市各处。每一个,都代表着一个来自异维度的、需要被理解而非摧毁的“法则”。
回到杂货店,陈默看着窗外华灯初上的城市,轻声道:“这不再是战争,而是一场……谈判。我们需要让这些来自其他维度的‘概念’明白,共存,远比取代更有意义。”
安墨的日志更新在意识中浮现:
【第五卷开启。新任务:维度调和。目标:与异维度法则建立共生关系。方式:理解,共鸣,引导。】
守望者的职责,进入了全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