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书深吸一口气,目光坚定地再次看向众人,大声说道:“各位大人,为解眼前困境,下官有一计。不如设立一个独立监督机构,负责水利工程资金与利益分配的监督,由各派系推选代表参与。如此,既能保证公平公正,又能让各位大人安心。”此言一出,朝堂内顿时炸开了锅,官员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洪书看着众人的反应,心中忐忑,不知这一计能否奏效。
此时,礼部侍郎微微皱眉,率先开口道:“洪大人,设立监督机构虽有其合理性,但这推选代表,如何能保证其不被其他派系拉拢?若监督机构形同虚设,那这方案岂不是毫无意义?”
洪书早料到会有此质疑,立刻回应道:“侍郎大人所虑极是。但我们可制定严格的监督制度与惩罚机制,一旦发现代表有营私舞弊、被拉拢之嫌,严惩不贷。且监督机构的运作需定期向朝堂汇报,接受各位大人的共同监督。”
户部尚书抚了抚胡须,沉思片刻后说道:“洪大人,话虽如此,可这监督机构的资金从何而来?会不会又增加朝廷的负担?”
洪书微微一笑,从容说道:“尚书大人,这监督机构的资金可从水利工程的预算中按一定比例抽取。如此,既不会额外增加朝廷负担,又能保证监督机构的正常运转。”
吏部尚书也跟着提出疑问:“洪大人,这祭祀仪式与工程建设资金分配的问题,虽有了监督机构,但具体如何划分,还需明确。”
洪书点点头,说道:“关于这一点,下官认为可根据以往祭祀规模与工程实际需求,结合当下财政状况,由礼部与户部共同商讨出一个合理的比例。既要保证祭祀仪式的庄重,又不能影响工程的进度与质量。”
在洪书耐心解答众人疑问的过程中,朝堂内的气氛逐渐从最初的紧张对立,变得缓和了许多。官员们不再像之前那样激烈争吵,而是开始认真思考洪书提出的方案。
洪书趁热打铁,继续说道:“各位大人,水利工程乃国之大事,关乎百姓生计,社稷兴衰。如今我们虽身处不同派系,但都是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若因一时的利益分歧而阻碍工程进展,实非明智之举。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摒弃前嫌,才能让水利工程顺利完工,造福百姓,也为各位大人的政绩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随着洪书的一番劝说,一些官员开始动摇。其中一位支持礼部侍郎的官员低声说道:“洪大人所言有理,若能保证祭祀仪式的恰当进行,又有监督机构确保公平,似乎可以一试。”
另一位户部尚书一派的官员也附和道:“是啊,只要能保证资金合理使用,工程顺利推进,这方案未尝不可。”
看到部分官员态度转变,洪书心中一喜,但他知道,还有一些官员仍在犹豫。于是,他再次强调道:“各位大人,下官向大家保证,这监督机构定会公正无私地履行职责。而且,在工程推进过程中,若发现方案有不合理之处,我们可随时调整。”
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终于,礼部侍郎率先表态:“洪大人,若能如你所说,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合理划分资金,我等愿意支持此方案。”
户部尚书紧接着也说道:“既然礼部侍郎都已同意,我等也无异议。”
其他官员见两大派系的首领都已表态,也纷纷表示赞同。至此,各派系官员终于达成共识,这场因水利工程利益分配引发的矛盾暂时得到化解。
洪书看着众人,心中如释重负,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感谢各位大人的支持与信任,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水利工程定能顺利完工。”
皇帝坐在龙椅上,看着这一幕,微微点头,对洪书的表现颇为满意:“洪爱卿,此次你处理得当,朕心甚慰。希望你继续尽心尽力,确保水利工程万无一失。”
洪书赶忙跪地谢恩:“陛下放心,臣定不负陛下所托。”
随着官员们陆续退出朝堂,洪书望着他们的背影,心中清楚,虽然此次矛盾暂时化解,但派系之间的关系依旧微妙。这些官员长期处于不同阵营,积怨已久,并非一个方案就能彻底消除隔阂。
朝堂外,微风轻轻拂过,吹动着殿外的旌旗猎猎作响。洪书站在殿门口,望着天空中那几朵悠悠飘过的白云,陷入了沉思。此次矛盾的化解只是暂时的,未来在水利工程的推进过程中,或许还会出现各种问题,派系之间是否会有新的矛盾再次爆发,影响国家发展?这一切都是未知数。但他深知,自己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时刻警惕,未雨绸缪,为国家的长治久安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