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更大的风暴似乎正在酝酿,但王旭早已做好了迎接一切的准备。他心中暗暗发誓,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他都要将这些腐败势力一网打尽,还朝廷一个清正廉洁的环境,一个充足的国库,为接下来灭辽国,西夏,吐蕃等国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王旭继续深入调查,他沿着线索追查,发现事情远比他想象的要复杂得多。牵扯其中的人越来越多,包括齐国公、邕王、兖王以及禹州团练使赵宗全等一大批权贵。
齐国公府虽然已经没落,在军中也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力,但齐国公娶的是从小在宫中长大的平宁郡主。平宁郡主与周仁宗和皇后关系极为亲密,宛如公主一般,甚至更为受宠,随时可以进宫面圣。
邕王和兖王曾经是争夺太子之位的有力竞争者。尽管当今太子并未像前几位皇子一样夭折,成功保住了地位,他们也失去了争夺皇位的机会,但当年他们还是拉拢了不少大臣,势力不容小觑。
就连看似不起眼的赵宗全,也是皇室宗亲,曾经被皇帝和皇后在宫中养育过一段时间。尽管因为太子的出生,他被送出了皇宫,但与皇室的关系依然十分亲近,而且血脉极为纯正,地位仅次于邕王,兖王。
王旭深知,这一次他捅了马蜂窝,但他并不畏惧。他迅速进宫面见周仁宗,将调查结果详尽地汇报给皇帝。
周仁宗听后,脸色变得极为难看。这些人都是朝廷的根基,牵一发而动全身。周仁宗虽然不是一个有魄力的君主,但太子年幼,他不能将这些麻烦留给年幼的太子。
他沉默良久,然后对王旭说道:“你继续查,朕给你撑腰。不过,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让朝廷和天下动荡不安。”
王旭领命后,更加谨慎地推进调查。他一方面秘密收集更多的证据,另一方面暗中观察各方势力的动向。那些豪门贵胄见王旭毫无退缩之意,开始狗急跳墙。他们在民间制造谣言,诋毁王旭,妄图引起民愤。
王旭对此早有预料,他冷静地对手下说道:“不要被这些谣言所影响,我们要迅速辟谣,稳定民心。同时,加快调查速度,在他们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之前,将他们一举拿下,让这场腐败大案彻底浮出水面。”
手下们纷纷表示明白,他们迅速行动起来,与谣言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斗争。而王旭则更加专注于调查,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他知道,只有掌握足够的证据,才能让这些权贵们无法逃脱法律的制裁。
那些人自然不愿意坐以待毙,以平宁郡主为首的人纷纷前往皇宫向皇帝求情,而其他人则四处联络朝中大臣,企图在朝堂上形成一股反对势力,给皇帝施压,让他停止对案件的追查。朝堂之上,顿时暗流涌动。
一些被权贵拉拢的大臣,在早朝上公然弹劾王旭,指责他行事鲁莽,不顾后果,严重破坏了朝廷的根基。面对这些指责,王旭毫无惧色,他挺直了身躯,在朝堂上与那些大臣们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王旭义正言辞地反驳道:“诸位大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周的长治久安,为了百姓的福祉。我所收集到的证据确凿,不容置疑!”说罢,他将一叠厚厚的证据摆在了众人面前。
那些大臣们原本还想继续发难,但当他们看到那些证据时,顿时哑口无言。这些证据都是王旭经过长时间的调查和搜集得来的,其中包括了一些权贵们违法乱纪的行为,以及他们与外敌勾结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