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天海市,春风拂过黄浦江面,卷起细碎的波光。
这暖意也吹动了“灏阳新材料”总部大楼里每个人的心弦。
这一天,证监会正式下发同意“灏阳”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的批复文件。那张盖着鲜红公章的纸,被祁阳小心翼翼地铺在会议室的长桌上,如同打开了一扇通往资本市场的大门。
从去年启动上市筹备至今,整整十个月的时间里,“灏阳”的团队如同在精密仪器中运转的齿轮,每一个环节都不敢有丝毫偏差。
马明带领财务团队反复梳理近三年的财务数据,光是调整会计科目、补充凭证附件,就熬了无数个通宵;
法务部逐字逐句审核了上千份合同,从早期的技术开发协议到如今的国际供货合同,确保每一条条款都符合上市要求;
沈弘毅则频繁往返于天海与上海之间,与保荐机构、监管部门沟通,光是路演材料就修改了二十六版。
“终于等到这一天了。”马明站在祁阳身边,看着批复文件上的日期,眼眶微微发红。
他想起去年冬天,为了核实一笔早期研发费用的归集依据,他带着团队在档案室里翻找了三天三夜,指尖沾满了灰尘,最终在一堆旧文件夹里找到了关键的审批单据。
那些日子,财务室的灯常常亮到后半夜,咖啡杯在桌上堆成了小山,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疲惫,却没人有过半句怨言。
祁阳轻轻拍了拍马明的肩膀,目光扫过会议室里的核心团队。
“批复下来,只是上市流程的第一步。”他的声音沉稳有力,“接下来的发行定价、路演、申购,每一步都至关重要。我们要拿出最好的状态,让资本市场看到‘灏阳’的实力与潜力。”
按照计划,“灏阳”的股票代码定为发行股数为800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25%。
保荐机构给出的初步询价区间为每股38.5元至42.8元,对应市盈率约35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为后续股价上涨留下了充足空间。
路演环节定在两周后启动,祁阳亲自带队,马明、沈弘毅、刘晶等人随行,先后前往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四座城市,与近百家机构投资者进行面对面沟通。
首站北京的路演现场,能容纳百人的会议室座无虚席,后排甚至站满了没能抢到座位的分析师。
“请问祁总,‘灏阳’如何看待‘宏海能源’近期在钠电材料领域的扩产计划?是否会对公司的市场份额造成冲击?”一位来自大型公募基金的投资经理率先提问,语气中带着一丝审视。
祁阳从容起身,拿起激光笔指向身后的屏幕,上面清晰展示着“灏阳”与“宏海能源”的核心技术参数对比图。
“首先,钠电材料行业的竞争,本质是技术与产品的竞争。”他条理清晰地阐述,“‘灏阳’目前拥有127项核心专利,其中发明专利89项,覆盖材料配方、合成工艺、设备设计等全产业链环节。”
“其次,我们的‘磐石2.0’材料已实现稳定量产,循环寿命突破3000次,能量密度较第一代提升23%,而‘宏海能源’目前仍处于中试阶段,产品性能尚未经过大规模市场验证。”
“最后,我们已与‘大陆动力’、韩国SK等国际客户签订长期供货协议,客户粘性较高。”
“综合来看,‘灏阳’的行业领先地位短期内不会被撼动。”
清晰的数据、严谨的逻辑,让在场的投资者频频点头。
随后的问答环节,无论是财务数据细节,还是技术研发规划,祁阳与团队都应对自如,展现出了对公司业务的绝对熟悉。
路演结束后,机构投资者的反馈远超预期。多家头部公募基金、保险资管公司表达了强烈的认购意向,初步报价普遍高于询价区间上限。
最终,“灏阳”的发行价定为每股42.8元,恰好处于询价区间顶端,对应募集资金总额约34.24亿元。
这笔资金将全部用于邻省二期产线扩建、波兰海外工厂筹备、第三代材料研发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网上申购日当天,市场热情高涨。
投资者通过券商App、营业部柜台等渠道踊跃申购,最终网上中签率仅为0.032%,创下了当年科创板新股申购的最低中签率之一。
不少没中签的投资者在社交平台上留言:“太火爆了,根本抢不到!‘灏阳’可是钠电行业的龙头,未来潜力无限。”
挂牌上市的日子定在三月二十八日,天海市证券交易所内,气氛庄重而热烈。
交易所大楼前的广场上,飘扬着红色的旗帜,电子屏上滚动播放着“热烈祝贺灏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科创板上市”的字样。
祁阳、韩教授、陈明远、沈弘毅等公司核心成员身着统一的深色西装,胸前佩戴着金色的上市纪念徽章,站在敲钟台前,目光中充满了期待。
上午九点十五分,集合竞价开始。
大屏幕上的股价瞬间跳升至每股68元,较发行价上涨58.88%,现场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九点三十分,随着开市锣声敲响,“灏阳新材料”正式在科创板挂牌交易。
股价继续冲高,盘中最高触及每股75元,最终以每股72.5元收盘,较发行价上涨69.4%,市值突破232亿元。
“成功了!”陈明远激动地握住祁阳的手,掌心满是汗水。
他想起邻省产业园里,工人们为了保障产能,在车间里轮班值守,连春节都没能回家团聚;
想起波兰工厂的选址团队,在零下十度的寒冬里考察场地,冻得手指发紫却依然坚持记录数据。
如今,公司成功上市,所有的付出都有了回报。
祁阳站在敲钟台前,看着大屏幕上不断跳动的股价,心中却异常平静。
他知道,上市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资本市场的认可,意味着更多的责任与挑战。
他接过话筒,对着现场的嘉宾与媒体说道:“‘灏阳’能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全体员工的辛勤付出,离不开客户与投资者的信任,更离不开国家对硬科技产业的支持。未来,我们将继续深耕钠离子电池材料领域,加大研发投入,拓展国际市场,以更优异的业绩回报社会与各界的厚爱。”
当晚,“灏阳”在天海国际酒店举办了简朴而热烈的内部庆功会。
宴会厅里,员工们欢聚一堂,大屏幕上播放着公司从创立到上市的历程回顾——从校园实验室里的第一份实验报告,到第一条产线投产时的欢呼,再到如今在科创板敲钟的瞬间,每一个画面都勾起了大家的回忆。
祁阳走上舞台,手中拿着一份股权激励计划草案。
“今天,我要宣布一个好消息。”他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全场,“公司将启动首批股权激励计划,覆盖全体员工,其中核心研发人员、生产骨干与中层管理人员将获得重点激励。我希望,每一位‘灏阳’人都能与公司共同成长,共享发展成果。”
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不少员工眼中泛起了泪光。
他们知道,这份股权激励计划,不仅是公司对大家过去付出的认可,更是对未来的承诺。
庆功会结束后,祁阳独自站在酒店的露台上,望着远处璀璨的城市灯火。
手机里不断传来祝贺的信息,有合作伙伴发来的,有高校教授发来的,还有曾经的同学发来的。
他回复完最后一条信息,抬头望向夜空,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灏阳”的上市,不仅为公司带来了充足的资金支持,更提升了品牌影响力。
第二天,就有三家国内知名的储能企业主动联系沈弘毅,提出了合作意向;
海外方面,李伟从法兰克福传来消息,欧洲某大型能源集团希望能与“灏阳”合作建设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目前已进入初步洽谈阶段。
祁阳回到办公室,翻开桌上的波兰工厂筹备报告,嘴角露出一丝微笑。
上市的钟声已经敲响,新的征程正在展开。
他知道,未来还有更多的技术难关需要攻克,更多的市场需要开拓,但只要团队齐心协力,“灏阳”一定能在钠离子电池领域创造更多奇迹,成为全球能源转型浪潮中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