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越来越多,活儿也越来越多。
光是靠着李秀娟、张巧花和之前零散帮忙的那几个女人,眼看着就忙不过来了。
杨雪艳那边县里分店的事催得紧,要的菜量越来越大,品种也要求更多。
后山引水的工程也得抓紧弄,这都需要人手。
王铁柱琢磨着,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小打小闹了,得正儿八经雇几个人。
他不想找外人,还是想在村里找,知根知底,踏实。
他跟李秀娟和张巧花商量了一下,决定公开在村里招人,就招女的,干活细心,工钱一天六块,比镇上打零工还高点,但是得要老实本分、能吃苦的,优先考虑那些男人没了或者家里特别困难的。
消息让张巧花这个大嘴巴一传,没半天功夫,全村差不多都知道了。
“听说了吗?铁柱那儿要招人干活哩!一天六块钱!”
“真的假的?干啥活?种地?”
“就是种地呗!哎哟,六块呢!比编筐强多了!”
“不知道招几个?俺想去试试……”
“俺也去!家里都快揭不开锅了……”
第二天一早,王铁柱家院门口就聚了不少女人,有年轻的媳妇,也有年纪稍大点的婶子,大多都是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眼神里带着期盼和一点局促。
李秀娟和张巧花早就来了,一个拿着个小本本,一个帮着维持秩序,像那么回事。
王铁柱看着门口这阵仗,心里有点感慨。
以前他是人人躲着的傻柱,现在倒成了能给大家提供活计的人了。
他也没搞太复杂的,就让想干活的人挨个过来,简单问问家里情况,能不能吃苦,以前干过啥农活。
主要看人老不老实,眼神正不正。
大多数人都很实在,有啥说啥,就指望能挣点钱贴补家用。
“铁柱……不,王老板……”一个叫桂香的寡妇怯生生地开口,男人去年病没了,留下俩娃,“俺能干活,啥脏活累活都能干,就是……就是下午得早点回去接孩子……”
“叫铁柱就行。”王铁柱摆摆手,“接孩子没事,活干完就行。
算你一个。”
桂香喜出望外,连连鞠躬:“谢谢!谢谢铁柱!”
又一个叫春兰的,婆婆瘫在床上,男人腿脚不利索,家里就靠她一个:“铁柱兄弟,俺力气大,能挑能扛,就是中午得回去给婆婆喂口饭……”
“行,知道了。
也算一个。”
张巧花在旁边拿着本子记名字,一边记一边冲王铁柱挤眉弄眼,那意思像是说“看姐给你挑的人不错吧”。
李秀娟则细心地把干活要注意的事项,比如哪些菜娇贵不能碰坏了,啥时候该浇水啥时候该间苗,小声地跟选中的人交代着。
王铁柱最后挑了六个看起来最老实本分、家里也确实困难的,加上原来的李秀娟、张巧花,还有另外两个常来的,凑够了十个人。
一个小团队,算是初具雏形了。
人选定了,王铁柱就把大家叫到一块,开了个简单的“会”。
“活就是地里的这些活,除草、浇水、间苗、摘菜,秀娟嫂和巧花姐都熟,她们带着你们干。
工钱一天一结,绝不拖欠。
就一点,地里的东西金贵,大家干活仔细点,别毛手毛脚糟蹋了。
有啥不懂的,就问秀娟嫂或者问我。”
女人们都认真地听着,连连点头。
“铁柱,你放心!俺们肯定好好干!”
“这活比上山砍柴轻省多了,还能挣钱,俺们惜福!”
“就是,谁不好好干,俺第一个不答应!”
王铁柱看着这群即将帮他一起打理“产业”的女人,心里踏实了不少。
这下,人手短缺的问题暂时解决了。
他让李秀娟和张巧花带着新来的六个人先去熟悉地块和活计,自己则琢磨着怎么把人员安排好,谁负责哪块地,怎么轮换,以后这摊子越来越像样,没个规矩不行。
这公开一招人,他在村里的分量又不一样了。
以前是能赚钱,现在是能带着大家一起赚钱了。
那些家里有人在这干活的人家,见了他都客气得不行,连带着他在村里说话都更有分量了。
这事业,总算朝着像个正经事的方向,又迈出了一小步。
虽然还是土里刨食,但刨得越来越有章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