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铁柱坐在自家门槛上,看着院里院外那一片长势喜人的菜畦和药材,心里头琢磨的事更深了。
光自己闷头发财不行,这村里眼红说闲话的人不会少。
二狗子那种是无赖,但更多人是看着眼热,又捞不着好处,心里头自然不平衡。
时间久了,指不定又生出啥幺蛾子。
得让大伙儿都沾点光,至少让那些本分老实的困难户得点实惠,这根基才能稳当。
而且地越来越多,光靠他自己和三叔公也忙不过来,确实需要人手。
他想到了村里那些男人进了山没回来的女人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平时就靠点针线活或者帮人打短工挣口吃的。
这些人性子大多老实,能吃苦,也知恩图报。
对,就找她们来帮忙!
说干就干。
他先去找了李秀娟和张巧花。
这两人跟他最熟,也信得过。
“秀娟嫂,巧花姐,我这点地越来越忙不过来了,想请你们来帮帮忙,除除草、浇浇水,
活不重,一天我给算六块钱,你们看行不?”王铁柱说得诚恳。
李秀娟一听,眼睛就亮了。
一天六块,这可比她纳鞋底、绣鞋垫强多了,还稳定!
她连忙点头:“行!行!铁柱,这有啥不行的!嫂子肯定给你好好干!”
张巧花更是笑得花枝乱颤,手指轻轻戳了下王铁柱的胳膊:
“哎哟,咱们铁柱兄弟这是要当小老板了呀?
请姐干活,姐肯定来!保证把你的宝贝菜伺候得妥妥帖帖!”她眼神瞟着王铁柱,话里带着钩子。
王铁柱假装没听出来,憨厚地笑笑:“那就说定了。
工钱一天一结,绝不拖欠。”
接着,他又去村里另外几家比较困难、口碑也好的寡妇家问了问。
那几家一听有这好事,简直不敢相信,哪有不答应的?纷纷千恩万谢,说铁柱真是好心人。
第二天一大早,王铁柱的“小农场”就热闹起来了。
李秀娟带着头,几个女人拿着小锄头,在菜畦里仔细地除草,说说笑笑。
张巧花负责领着两个人浇水,她性子活泛,一边干活一边逗得大家直乐。
王铁柱也没闲着,他安排活计,指点哪里该重点照顾,哪里可以稍微放放。
更多的时候,他是在地里来回溜达,看似检查工作,实则暗中运转龙气。
他的手指看似无意地拂过地头的杂草,那些草瞬间就蔫巴了;
他弯腰查看菜苗时,掌心贴近地面,一丝微不可察的金色气流渗入泥土,滋养着作物根系;
他路过那些药材地时,停留的时间稍长,龙气滋养得也更精心些。
这一切做得隐蔽自然,干活的女人们根本察觉不到,只当他在认真管理。
“哎呀,铁柱兄弟这种菜是真有一手!
你看这草,轻轻一薅就掉,土也松软,一点都不费劲!”一个叫春梅的寡妇一边除草一边感叹。
“可不是嘛!这菜看着就精神,浇点水都噌噌长!看着就喜人!”另一个女人附和道。
李秀娟听着,心里甜丝丝的,与有荣焉。
张巧花则冲王铁柱飞了个媚眼,那意思像是说“姐就知道你厉害”。
到了傍晚收工,王铁柱拿出早就准备好的零钱,给每人结了六块工钱。
女人们捏着那还带着体温的票子,一个个喜笑颜开,脸上的愁容都淡了不少。
六块钱,够买好几斤粮食了!
“铁柱,明天还来不?”春梅小心翼翼地问,眼里满是期待。
“来!只要天好,天天都来!”王铁柱爽快地说,“以后活多了,工钱还能涨!”
“哎!好!好!”女人们顿时欢呼起来,对着王铁柱又是一阵感谢,才欢天喜地地回家了。
等人都走了,王铁柱看着被打理得井井有条、生机勃勃的田地,心里也充满了成就感。
这法子好,既解决了人手问题,又帮了人,还悄悄把龙气的事儿遮掩了过去。
消息很快在村里传开了。
“听说了吗?傻柱……呸,王铁柱雇人种菜了!一天给六块钱呢!”
“真的假的?雇的谁?”
“就秀娟、巧花她们那几个……日子最难的那几家……”
“哎哟,这铁柱是真发达了?心肠还挺好……”
“是啊,以前傻了吧唧的,没想到开窍了这么能干,还知道帮衬人……”
村里人的议论风向悄悄变了。
以前是看热闹、眼红,现在多了几分佩服和羡慕。
那些得了实惠的人家,更是对王铁柱感激不尽,见了他都笑着打招呼,客气得很。
王铁柱在村里的名声,眼看着一天比一天好起来。
他的这个小农场,也渐渐成了村里一个不大不小的新鲜事,每天都有人远远看着那一片绿油油的菜地,和那几个忙碌却带着笑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