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火岛”的仁心播种,与“光明顶”的冲突淬炼,如同沈清言精心谱写的上下两阕乐章,在现实世界的宏大舞台上,奏响了影响深远的回声。随着两大遗迹探索的阶段性落幕,其所带来的影响,开始如同涓涓细流,汇入社会意识的江河,也清晰地反映在沈清言自身那玄之又玄的信力体系之中。
这一日,说书结束,喧嚣散去。“清言书院”后院,月光如水,万籁俱寂。沈清言独坐于石桌旁,并未像往常一样立刻开始冥想或研读《文明纪行》,而是罕见地闭目凝神,仔细体会着意识深处那汹涌澎湃,却又与以往截然不同的信力洪流。
这股信力,前所未有的磅礴!其总量远超“葵花宝典”事件时期,甚至比“五绝遗迹”初现时还要雄浑数倍。但这并非最关键的改变。
最显着的变化,在于其“质”。
如果说之前因“六脉神剑”和“葵花陷阱”而来的信力,充斥着强烈的“震惊”、“恐惧”、“贪婪”与“好奇”,如同烈酒般猛烈却驳杂;那么此刻汇聚而来的信力,则更像是一坛经过岁月沉淀的醇酿,温和、厚重,且层次分明。
意识海中,太初的声音带着一丝分析后的满意,精确地汇报着:
“宿主,信力结构分析完成。当前信力储备达到新高,且构成发生显着优化。”
“‘感悟信力’占比提升至41%,成为主导力量。其主要来源为:对‘仁心’理念的深度认同,对‘力量与道德’关系的反思,对‘团结协作’价值的切身体会,以及对‘正邪之辨’复杂性认知后的思想升华。”
“‘敬畏信力’稳定在25%,源自对遗迹规则与宿主手段的叹服。”
“‘认同信力’占18%,来自支持者对宿主价值观与行为的追随。”
“其余为‘好奇’、‘向往’等常规信力。”
“综合评估:信力质量显着提升,能量活性稳定,惰性及负面杂质比例降至最低点。此类信力更易于引导、转化,对‘言灵’构建的稳定性与精细度有极大加成。”
沈清言缓缓睁开眼,眼中闪过一丝了然。这正是他想要的结果。通过“冰火岛”与“光明顶”,他成功地将“仁心”与“大义”(包含侠义、团结、大局观等)的核心理念,不再是作为空洞的说教,而是作为能够带来切实益处(身心健康、智慧提升、团队强化)的“规则”,深深地烙印在了无数人的心中。这种基于理解、认同与实践后产生的信力,远比因恐惧或单纯好奇而产生的信力,更加坚实、持久,也更具成长性。
他与官方NSId的关系,也借此契机,从最初的警惕观察、有限合作,迈入了如今由周明远亲自定性的“S级文明战略资源”的深度协作阶段。苏晚作为特别联络官的存在,以及NSId在幕后提供的无形而高效的支持网络,为他扫清了许多世俗的障碍,让他能够更加专注于“文明传播”本身。这种稳固的官方背景,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震慑与保障,使得许多潜在的麻烦消弭于无形。
可以说,沈清言已经成功地度过了最初“小有名气”的积累期,凭借“五绝遗迹”立威,借“葵花陷阱”清除威胁,再以“倚天双遗迹”输出核心价值观并绑定官方,彻底在这一方天地站稳了脚跟,拥有了不容小觑的影响力与话语权。
---
就在他梳理着此阶段成果之时,侯小天捧着一个外观极其简约、材质特殊的银白色平板电脑,快步走了进来,脸上带着一丝好奇。
“老大,刚才星耀科技的人来了,说是他们的林总特意嘱咐,要将这个交给您。说是他们基金会最新研发的‘文化情感记录仪’测试版,还有一些关于……关于什么‘文明共鸣波动’的初步数据分析,希望能得到您的指正。”侯小天将平板递上,咂咂嘴,“这玩意儿看着挺高级,不像市面上能买到的货色。”
沈清言接过平板。入手微凉,触感细腻,显然采用了特殊工艺。屏幕漆黑如镜,边缘没有任何按钮。他心念微动,指尖刚刚触及屏幕,那屏幕便瞬间亮起,没有繁琐的解锁过程,直接进入了一个界面极其简洁、充满科技感的系统。
这显然不是普通的商用平板,而是星耀科技基于其前沿技术定制的特殊设备。
界面主屏幕上,只有一个图标,名称正是“文明共鸣记录仪(内部测试版)”。沈清言点了进去。
App的UI设计充满了未来感,但操作逻辑却异常 intuitive(直观)。它并非简单地记录声音或图像,而是试图量化一些极其微妙的东西。沈清言能看到,上面有实时波动的曲线图,标注着“群体情绪共鸣强度”、“文化符号认知集中度”、“信力流向模拟推测(基于林氏模型)”等字样。旁边还有数据库,链接了星耀科技庞大的文化资料库和经过脱敏处理的、部分来自光明顶和冰火岛的探索者生理与神经反馈数据(显然是与NSId合作获得的)。
沈清言饶有兴致地浏览着。星耀科技试图用他们的方式——通过监测脑波、神经递质、微表情、群体语义分析等海量数据,结合他们那个“集体意识场”的理论模型,来构建一个能够近似描绘“信力”产生、流动与转化的数学模型。
尽管这个模型在沈清言和太初看来还显得非常粗糙和间接,如同试图用温度计和气压计去描述一场风暴的全貌,但其方向无疑是正确的,其展现出的技术实力与探索勇气,也令人侧目。
尤其是一份名为《基于“仁心”叙事的情感共鸣与生理优化关联性初探》的分析报告,其数据翔实,逻辑严谨,虽然结论尚显稚嫩,但已经敏锐地捕捉到了“正向价值观引导”与“群体意识能级提升”之间的潜在关联。
沈清言的嘴角,不由得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
他在意识中对太初说道:“太初,看来我们这位潜在的‘盟友’,比我们想象的,要走得更远,也更……有趣。他们试图用科学的尺子,来丈量玄学的天地。”
太初回应,语气中带着一丝计算后的认可:“目标‘星耀科技’的研究路径,与‘言灵’规则底层逻辑存在部分模糊映射关系。其技术手段,虽无法直接触及信力本质,但作为辅助观测与现象记录工具,具备一定参考价值。该势力行事风格理性且具远见,可作为有限度的信息交换与技术协作对象。”
沈清言轻轻放下平板,目光仿佛穿透了书院的屋顶,望向了无尽的历史星空。
“通过武侠的拳脚与刀剑,我们让这个世界感受到了气的存在,记住了仁的分量。”他轻声自语,又像是在对太初宣告下一个阶段的开启,“那么接下来,是时候让这个世界,感受一下另一种力量了——那源于灵魂深处,能够跨越时空,勾连天地,乃至……撼动神鬼的,‘诗词歌赋’的力量。”
一个新的,更加注重精神与文化层面的宏大篇章,已然在他心中勾勒出雏形。
然而,就在他准备退出App时,目光无意中扫到了报告文档的末尾。在所有的数据分析、图表结论之后,还有一小段被设置为隐藏、需要特定意念(或者说足够强大的精神力量)才能激活的、以手写字体呈现的私人留言。
留言的署名是——林知夏。
沈清言目光微凝,一丝精神力轻轻触及。
那段文字在他“眼前”缓缓浮现,字迹清秀而有力,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感怀:
“沈先生敬启:”
“数据分析枯燥,唯恐玷污先生法眼。然,知夏研发此物,追溯其初心,皆源于家父。家父一生痴迷敦煌壁画,常言那飞天飘带、佛陀微笑之中,蕴藏着超越时代的文明密码与撼人心魄的力量。他曾立志以科技手段,永久留存那些正随风沙逝去的色彩与线条……惜乎天不假年,遗志未酬。”
“今日,见先生以无上妙法,唤醒沉睡之历史,重燃文明之星火,知夏每每感怀,仿佛见家父理想之另一途。科技或可记录形骸,而先生之道,直指神魂。知夏不才,愿效仿先生,以手中之科技,略尽绵力,守护那些不应被遗忘的文明记忆。前路漫漫,望先生不吝指点。”
“—— 林知夏 谨上”
留言很短,信息量却极大。
它揭示了林知夏投身于此领域背后的个人情感驱动力——对父亲遗志的继承,对文明记忆流失的痛惜。
它巧妙地将星耀科技的“科技守护”与沈清言的“精神唤醒”联系了起来,暗示了二者在终极目标上可能存在的共鸣。
更重要的是,它提到了“敦煌壁画”!这无疑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信号和伏笔。那片承载了千年艺术与宗教文明的土地,那些在历史长河中不断被描绘、又不断被风沙掩盖的洞窟,是否也隐藏着未被唤醒的“文明印记”?是否也与那被“吃掉”的记忆有关?
沈清言轻轻放下平板,指尖在冰冷的屏幕上轻轻敲击了两下,眼中闪烁着深邃的光芒。
“敦煌……壁画……被遗忘的记忆……”他喃喃自语,“林知夏……看来,你送来的,不只是一份报告,更是一把……钥匙啊。”
星耀科技的动向,林知夏隐藏在数据背后的个人故事,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又一颗石子,为沈清言即将开启的、“诗词歌赋”为核心的新篇章,增添了更加复杂而迷人的变数。旧的阶段已然圆满收官,而新的征程,伴随着文化的韵律与历史的迷雾,正悄然揭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