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国际防务展的中央展厅,淡金色的射灯打在巨大的全息投影幕上,却照不亮那道泛着冷光的武器轮廓 —— 洛克希德?马丁展台推出的 “超导轨道炮 mark-3” 概念设计图,正以 360 度旋转展示细节:炮管长度 12 米,采用 c-19 晶体掺杂的超导线圈,标注着 “射程 800 公里,射速 7 马赫,可搭载高爆穿甲弹或电磁脉冲弹头”,投影下方的说明文字更刺眼:“实现‘即时全球打击’,从欧洲发射可覆盖北非、中东全域目标,附带伤害较传统导弹降低 30%”。
“降低 30% 的附带伤害,还是伤害。” 陈序站在展台外围,指尖攥得发白,口袋里揣着三个月前写的《c-19 晶体医疗应用优化笔记》,笔记里 “呼吸机轻量化线圈参数” 与设计图上 “超导炮线圈参数” 竟有 70% 的重合 —— 他当初为减轻林溪呼吸机重量调试的晶体排列方式,现在成了撕裂装甲、摧毁建筑的 “杀人配方”。
展厅里挤满了身着军装的各国代表,美国陆军参谋长正对着设计图点头,手指点在 “电磁脉冲弹头” 的标注上:“什么时候能量产?我们在印太战区需要这种‘快速反应武器’。” 洛克希德的讲解员立刻递上详细参数表,上面用红色字体标注 “关键材料 c-19 晶体,纯度需 99.99%,由澳大利亚钇矿独家供应”—— 正是霍兰德三个月前签下的 “原料垄断协议”,当时他说 “保障医疗原料供应”,现在看来,不过是为武器生产铺路。
海伦娜从身后递来一本最新的《简氏防务周刊》,封面就是这张超导轨道炮设计图,标题用加粗的黑色字体写着 “超导革命:重新定义 21 世纪战争”,内页专题报道里,还刊登了雷神公司的 “超导定向能武器” 设计图:菱形的武器主体搭载三层 c-19 晶体能量放大器,标注着 “单次照射可摧毁 10 平方公里内电子设备,对人员杀伤半径 500 米”,配图是沙漠试验场的卫星照片,焦黑的区域里,坦克残骸像扭曲的玩具。
“他们甚至懒得伪装。” 海伦娜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她翻到专题末尾的 “技术溯源” 栏,赫然写着 “超导晶体结构设计参考自‘医疗设备轻量化研究’,经军事适配后提升能量传导效率”—— 把 “医疗研究” 写成武器的 “技术来源”,像在文明的果实上,刻下一道带血的刀痕。
陈序的目光停在设计图角落的 “晶体缺陷修正方案” 上,那是他当初为解决超导材料在低温下的稳定性问题,特意加入的 “(110) 晶面应力缓冲设计”,现在却被改成 “武器连续发射时的过热保护”,标注着 “可支持每分钟 3 次连续射击,无冷却间隔”。他突然想起东京实验室爆炸时的场景,那些因违规加速合成而逝去的研究员,他们的心血难道也是为了让武器射得更快、更远?
“这是技术进步的必然。” 霍兰德的声音突然在耳边响起,他手里拿着一份《北约超导武器采购意向书》,上面有 12 个成员国的签名,“你不能只让技术用于医疗,军事应用才能推动技术迭代 —— 没有武器订单,c-19 晶体的提纯技术怎么进步?没有军方的资金,超导设备的小型化怎么实现?”
“用杀人的订单推动进步?” 陈序猛地转身,指着展台外抗议的人群 —— 几位和平组织成员举着 “超导不是武器” 的标语,被安保人员拦在护栏外,标语牌上还贴着林溪用超导呼吸机的照片,“你看他们!他们想要的是能呼吸的技术,不是能杀人的技术!”
霍兰德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却只是冷笑:“理想不能当饭吃。俄罗斯的‘超导反卫星武器’已经进入测试阶段,中国的‘超导电磁炮’已在驱逐舰上试用,我们不加速,就会被超越 —— 到时候,你以为他们会用超导呼吸机来‘优待’我们的俘虏?”
展厅另一侧的 “韩国韩华防务” 展台突然响起掌声,他们展出的 “便携超导炸弹” 设计图引发围观:巴掌大小的武器主体,标注着 “内置 c-19 微型超导线圈,引爆后产生直径 10 米的电磁脉冲,瘫痪手机、汽车等电子设备,对人员无直接杀伤”,讲解员却补充道:“若搭载‘金属射流弹头’,可穿透普通建筑墙体,适合城市巷战。”
陈序的心脏像被重锤砸中,他想起尼日利亚贫民窟里用高压锅合成晶体的平民,想起南非实验室里渴望用超导改进疫苗冷藏的研究员 —— 如果这种 “便携炸弹” 的技术流入黑市,那些被 “超导神话” 吸引的普通人,会不会也成了制造武器的帮凶?他口袋里的医疗笔记突然变得滚烫,像一块烧红的烙铁,烫得他指尖发麻。
解密器突然震动,叶晴的潜伏者发来一条紧急情报:“某极端组织通过暗网获取了‘超导定向能武器’的简化设计图,正在黑市采购 c-19 晶体粉末,目标疑似欧洲某大型集会 —— 设计图上的‘能量放大器参数’,与《简氏防务周刊》刊登的内容高度重合。”
“简化设计图……” 陈序的声音发颤,他看着展台上公开的武器参数,突然明白:这些军事公司故意放出 “部分设计图”,既是炫耀技术,也是筛选 “潜在客户”—— 就像把炸弹的半成品图纸撒在大街上,等着有人捡去组装,然后再以 “反恐” 为名,卖出更多的武器。
海伦娜突然抓住他的胳膊,指向洛克希德展台的角落:那里放着一台 “超导医疗舱” 的模型,与轨道炮设计图并排展示,模型上贴着 “未来战场急救设备” 的标签,却无人问津 —— 军方代表们的目光全被武器吸引,只有一位法国医生在模型前驻足,摇头叹息:“本该救死扶伤的技术,现在却先学会了杀人。”
陈序走到医疗舱模型前,指尖拂过舱体上的超导线圈,与武器设计图上的纹路如出一辙。他突然掏出笔,在随身携带的医疗笔记上写下:“今日,见 c-19 晶体登防务展,为炮、为弹,非为呼吸机。墨迹染纸,非墨,是血。” 笔尖用力过猛,划破了纸页,像在撕裂他当初对 “技术向善” 的所有幻想。
展厅的灯光突然暗了下来,中央投影幕切换成 “超导武器实战模拟动画”:轨道炮发射的弹头划破夜空,击中中东某城市的 “目标建筑”,爆炸的火光中,屏幕上跳出 “任务完成,附带伤害 12 人” 的字样,台下的军方代表们爆发出掌声 —— 这掌声像一把钝刀,反复切割着陈序的神经。
他转身离开展厅,身后是喧嚣的喝彩声,身前是抗议者举着的 “超导不是武器” 的标语,两者之间的距离,像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口袋里的医疗笔记和《简氏防务周刊》叠在一起,武器设计图上的墨迹,透过纸张,印在医疗笔记的 “呼吸机参数” 上,像一道洗不掉的伤疤 —— 文明的果实还没来得及品尝甘甜,核心已被武器的纹路爬满,而他,亲手种下了这颗果实的种子。
窗外的巴黎街头,夕阳正缓缓落下,金色的光芒洒在埃菲尔铁塔上,却照不亮防务展里那片冰冷的武器投影。陈序知道,武器设计图上的墨迹一旦落下,就再也无法抹去,接下来的,或许就是现实中的炮火与硝烟 —— 他必须加快 “技术安全锁” 的落地,哪怕只能挡住一颗弹头,哪怕只能保住一个像林溪一样的普通人,他也要试着,把这颗被污染的果实,从毁灭的边缘拉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