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关键的突破
王二麻子的靴底碾过b区边缘的月壤,发出轻微的碎裂声。他没停下,继续向前推进三步,手腕一抖,将焊接枪残芯插入打印机外壳的接地处。电流顺着金属传导,微弱但稳定,像一记无声的叩门。
“接地完成。”他说。
赵铁柱立刻接入终端,屏幕上跳出林浩发来的初始化程序。校准模块报红,系统拒绝响应。赵铁柱手指在虚拟键盘上敲击,绕过故障节点,强行启动“盲打模式”。打印机内部齿轮发出滞涩的转动声,喷头开始移动,第一段蜂窝单元缓缓成型。
“材料流速不稳。”阿依古丽盯着打印层,“颗粒分布偏粗,粘连强度不够。”
“换配比。”赵铁柱调出林浩同步传来的参数表,“按b区月壤成分调整。”
“来不及了。”小满盯着AI视觉反馈,“首段桥体刚成型,应力已经开始偏移。”
打印机喷头突然停顿,打印层边缘出现细微裂纹。赵铁柱猛按回车,程序强制推进。蜂窝结构脱离平台,落在月面,轻微一震,左端下沉。
“脱锚了。”王二麻子低声道。
阿依古丽蹲下,抓起一把月壤,指腹搓捻。她闭眼片刻,忽然起身,用羊毛毡针法的节奏在控制面板上敲击三下。信号传回基地,林浩立刻收到指令。
“明白了。”他在控制台输入新算法,钢笔敲击图纸边缘,节奏与阿依古丽的敲击同步。喷头重新启动,新材料混合体均匀喷出,第二段桥体以1.2度倾角嵌入岩壁,自稳结构形成。
“成了。”赵铁柱松了口气。
“只是开始。”王二麻子盯着沟对岸,“桥要自己长过去,我们得让它活。”
林浩站在基地主控台前,盯着鲁班机组的能量曲线。远程打印已占去68%负载,屏障构建需要至少32%。他调出母亲当年研发的复合屏蔽材料数据,取出墨斗,打开盖子,将内部纤维层剥离,接入分子重组仪。
“用老材料,打新仗。”他说。
苏芸的声音从通讯频道传来:“七赫兹正频窗口即将开启,持续0.8秒。”
林浩点头,将重组后的分子排列逻辑写入屏障外层。唐薇的次声波耳机捕捉到负频波动,正在逼近。
“准备共振。”他说。
苏芸取出青铜音叉,轻轻敲击控制台。频率扩散,与唐薇记录的正频叠加,能量场短暂稳定。林浩按下确认键,屏障核心层在0.8秒内完成固化,像一道透明的墙,挡在神秘区域边缘。
“屏障建立。”苏芸说,“波动被散射。”
“不是阻挡。”林浩看着能量曲线,“是拖延。它迟早会找到新频率。”
“够了。”苏芸说,“够他们过沟了。”
王二麻子驾驶月车,缓缓驶向首段桥梁。车轮压上蜂窝结构,桥体轻微震动。他调整车速,让车身频率与桥体固有频率错开,避免共振。
“稳住。”赵铁柱在后座盯着结构监测仪,“左前支撑点压力接近阈值。”
王二麻子不答,继续推进。车轮碾过最后一段,月车平稳落地。对岸的月壤留下清晰的胎痕。
“过了。”他说。
唐薇戴上耳机,贴在月面。她闭眼三秒,突然抬头:“有节奏。”
“什么节奏?”
“车轮震动。”她摘下耳机,“七赫兹整数倍,不是自然波动。”
“是他们。”阿依古丽轻声说。
小满调出AI视觉回放,锁定月坑方向。画面中,探险队的月车残骸静止不动,但车体轻微震颤。
“他们在听。”她说。
王二麻子打开通讯器,信号仍中断。他关掉电子系统,改用机械震动。月车引擎低频运转,车轮原地转动,震波传入月壤。
唐薇耳机里,节奏清晰起来。
“他们收到了。”她说。
月坑内,夏蝉突然抬头。她贴在岩壁上,指尖感受到震动。
“有声音。”她说。
赵铁柱靠在角落,高烧未退,意识模糊。他喃喃道:“火墙……在动。”
夏蝉爬过去,用发簪蘸朱砂,在岩壁写下“七”字,指甲轻敲七次。震动传回沟沿,王二麻子的月车引擎回应三短两长三短。
“他们听懂了。”阿依古丽说。
林浩在基地看着远程数据流。桥体正在逐段延伸,每一段都基于前一段的应力反馈自动调整。他调出月沟全貌图,标记出下一个打印点。
“桥不是造的。”他说,“是长的。”
苏芸站在他身后,指尖沾着朱砂,无意识地在玻璃上写下一个甲骨文“通”字。
“你妈当年做屏蔽材料,是为了挡辐射。”她说,“你现在做屏障,是为了挡什么?”
“不是挡。”林浩盯着屏幕,“是对话。它用频率拒绝我们,我们就用频率回应。它划下界限,我们就造一座桥跨过去。”
“可桥能通到哪?”
“通到他们活着回来。”林浩敲下钢笔,“其他的,等桥长到尽头再说。”
王二麻子下令继续推进。第二段桥体开始打印,材料混合算法已更新,粘连强度提升23%。喷头移动平稳,蜂窝结构完整脱离平台,嵌入预定位置。
“稳定。”赵铁柱确认。
“继续。”王二麻子说。
小满突然抬头:“沟底有变化。”
所有人看向月沟。静电涡流减弱,蓝紫色电弧消失。沟壁岩层表面,荧光刻痕再次浮现,呈阶梯状下延。
“它在回应。”阿依古丽说。
“不是回应。”王二麻子盯着刻痕,“是承认。我们不是强行闯入,是按它的规则走。”
林浩在基地同步更新桥体设计。他调出林浩早年研究的月壤导热模型,结合当前打印数据,优化蜂窝嵌套结构。钢笔敲击节奏加快,参数不断修正。
“桥要适应它,而不是对抗它。”他说。
苏芸用音叉再次敲击控制台,频率与屏障共振,能量场维持稳定。唐薇的耳机里,负频波动被压制。
“屏障撑得住。”她说。
“撑到桥通为止。”林浩说。
王二麻子驾驶月车,驶向第二段桥梁。车轮压上结构,桥体轻微倾斜,但迅速回正。监测仪显示应力分布均匀。
“过了。”他说。
赵铁柱盯着月坑方向:“他们能看到我们吗?”
“看不到。”小满说,“但能感觉到。”
唐薇耳机里,震动节奏越来越清晰。她摘下耳机,贴在月面,声音顺着岩层传来。
“他们来了!”她喊。
月坑内,夏蝉猛地站起。她贴在岩壁上,双手张开,感受震动。
“他们来了!”她转身大喊。
赵铁柱睁开眼,高烧中的幻觉消散。他听见震动,不是火墙,是车轮。
“真来了。”他说。
王二麻子继续推进。第三段桥体开始打印,材料算法再次优化。喷头平稳移动,蜂窝结构完整成型,嵌入岩壁。
“稳定。”赵铁柱确认。
“继续。”王二麻子说。
林浩在基地看着数据流。桥体已延伸至月沟中段,屏障能量消耗稳定。他调出母亲的研究笔记,翻到最后一页。
“你说辐射是宇宙的呼吸。”他轻声说,“那我们就用呼吸的节奏,走过它的肺。”
苏芸站在他身后,指尖的朱砂滴落在玻璃上,晕开成一个小点。
唐薇耳机里,负频波动再次逼近。她抬头:“窗口要关了。”
林浩点头。苏芸举起音叉,轻轻敲击。
频率扩散,屏障核心层再次固化。
王二麻子驾驶月车,驶向第三段桥梁。车轮压上结构,桥体轻微震动,但未偏移。
监测仪显示应力正常。
车轮继续前进。
胎痕在月壤上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