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王府外那十几颗鲜血淋漓、面目狰狞的人头,让所有将领都不寒而栗,他们心中原本对“军功台账”制度的些许抵触和不满,瞬间被恐惧所淹没。
从那一天起,“军功台账”制度的推行变得异常顺利,再也没有遇到丝毫的阻碍。将领们对这一制度的执行变得格外认真,生怕稍有不慎,自己的脑袋也会像那十几颗人头一样,被悬挂在晋王府外示众。
而王皓和他手下的“军功核算司”,也因为这一事件,成为了整个军营里最为特殊的存在。他们的工作不再受到任何质疑和干扰,所有人都对他们敬畏有加。王皓的名字,也在开封禁军中迅速传开,成为了一个令人闻风丧胆的人物。
军功核算的人,他们身着统一的青色长衫,在他们的胸前,用金线精心绣制着一个算盘的标志。
他们的手中,没有刀光剑影,也没有寒光闪闪的利刃。他们唯一的武器,便是那一本厚厚的账册和一支笔。
账册的纸张略显发黄,却被保存得极好,没有丝毫破损。而那支笔,则是一支普通的毛笔,几天下来笔尖也被磨得圆润。
然而,就是这样一群看似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却让那些在战场上杀敌无数、杀人不眨眼的将军们,见了都得绕道走。
这些将军们,他们在战场上威风凛凛,所到之处,敌人无不闻风丧胆。但在这些军功核算的人面前,他们却宛如温顺的绵羊,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大地上时,点卯的时刻就到了。这个时候,所有的都头都会感到一阵紧张,因为这是他们一天中最重要的时刻之一。
在点卯的地点,核算司的书记官会早早地到达,他手中拿着一本厚厚的花名册,站在队伍的最前面,神情严肃。他的任务就是一个一个地唱出每个都头的名字,以确认他们是否按时到达。
当书记官开始唱名时,整个场面都变得异常安静,只有他那清晰而响亮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
每个都头都全神贯注地听着,生怕错过自己的名字。一旦听到自己的名字被点到,他们会立刻高声应答,以表示自己已经到岗。
“张三!”
“到!”
“李四!”
“到!”
......
每点到一个人,书记官就会在他的名字后面,画上一个勾。
只要有一个人没到,或者名字对不上号,都头立刻就会被叫过去问话。
轻则一顿臭骂,扣除当月的俸禄。重则直接撤职,送交军法处。
在这种严苛的核查下,“吃空饷”这种几十年来的顽疾,在短短一个月内,就奇迹般地消失了。
朝廷拨下来的军饷,第一次完完整整,一个铜板都不少地,发到了每一个士兵的手里。
拿到足额军饷的那一天,整个军营都沸腾了。
“我的天!这个月发了二两银子!足足二两啊!”
“是啊!以前最多也就拿个一两出头,剩下的都被那些狗娘养的克扣了!”
“晋王殿下万岁!王参军真是青天大老爷啊!”
士兵们攥着手里沉甸甸的银子,激动得热泪盈眶。
他们第一次感觉到,自己被当成了人,而不是任人宰割的牲口。
解决了“节流”的问题,王皓开始着手“开源”。
他向郭荣提议,大幅提高军功的奖励。
以前,在战场上砍一个敌人脑袋,最多也就赏个三五两银子,还不一定能兑现。
现在,王皓直接把价格翻了三倍。
斩首一级,记十分军功,当场兑现十五两白银!
俘虏一个,记五分军功,兑现七两白银!
攻城时第一个登城的勇士,记一百分军功,直接赏银百两,赐良田五十亩,再给家里盖一套青砖大瓦房!
这套奖励标准一公布,士兵们彻底疯了。
他们开始盼着敌人的出现,这些敌人在他们眼里就像一堆会走路的银子。
以往最让人头疼的巡逻、侦查任务,现在成了人人争抢的香饽饽。
“都头!下次有去边境巡逻的活儿,一定得带上我啊!”
“放屁!上次就是你去的!这次该轮到我了!我上个月刚娶了媳妇,正缺钱盖房子呢!”
“都别争了!王参军说了,以后这种任务,按军功积分排队!谁的积分低,谁优先去!”
为了能抢到“赚钱”的机会,士兵们开始疯狂地“卷”了起来。
操练场上,喊杀声震天。
一个个士兵,光着膀子,在泥地里摔跤,在梅花桩上对练。每个人都卯足了劲,想在下一次的军中比武里,拿到一个好名次,好多赚几个积分。
王皓甚至还别出心裁,搞出了一个“军功排行榜”。
每个军营的门口,都立着一块巨大的木板。
上面用红漆,写着本营军功积分最高的前一百名士兵的名字。
排在第一的,名字后面还会画上一朵大红花。
这极大地满足了士兵们的虚荣心。
能上榜,尤其是能排在第一,比多拿几两银子还让他们感到光荣。
一时间,刷榜成了所有士兵的梦想。
西营的士兵,听说东营的李大牛,因为抓了两个契丹奸细,积分一下子冲到了全军第一。
他们立刻就不干了,当天晚上,就有十几个胆子大的偷偷摸出军营,跑到几十里外的边境线上蹲了一晚上,就为了能抓个落单的契丹人,把榜首的位置抢回来。
军队的风气,在短短几个月内,就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郭荣每天都会抽时间,亲自去军营里视察。
看着那些精神饱满,士气高昂的士兵,他脸上的笑容就从来没有断过。
“先生,你这‘军功台账’,简直是神来之笔啊!”郭荣不止一次地对王皓感慨道,“我父皇费了那么大的劲,杀了那么多人,都没解决的问题。被你这几本账册,就轻轻松松地给搞定了。”
“殿下过奖了。”王皓依旧是那副谦逊的样子,“草民只是用了一些我们王家管理商铺的法子而已。说到底,军营和商铺,道理是相通的。想让伙计们卖力干活,就得让他们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管理商铺的法子……”郭荣喃喃自语,他看着王皓,眼神里却透着一丝钦佩。
他越来越觉得,这个来自江南的王家,就像一个深不见底的宝藏。
你以为你已经看到了他们的全部,可他们总能给你拿出一些闻所未闻,却又威力巨大的新东西。
......
扬州,王家坞堡。
议事厅内,王贞正看着王皓从开封寄回来的密信。
信上,详细地描述了“军功台账”制度在开封禁军中推行的整个过程,以及郭荣杀伐果决,清洗将领的经过。
“这个郭荣,果然有乃父之风,是个能成大事的人。”王贞放下信,对身旁的苏秦等人说道。
“是啊。”苏秦也点头称赞,“他这一手杀鸡儆猴,玩得是又狠又准。既立了威,又清除了改革的障碍,还没引起大的动荡。这份手腕,在历代君王中也属上乘。”
“最难得的是,他懂得用人,也敢于放权。”一个负责家族人事的老管事感慨道,“他竟然敢把核查军饷,整顿军纪这么大的权力,交给王皓这么一个外人,这份信任和魄力,就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众人纷纷点头。
他们对郭荣这个合作伙伴,越来越满意了。
“家主,王皓在信的最后还提到了一个问题。”苏秦指着信的末尾,“他说军功台账制度虽然好,但也有一个隐患。”
“什么隐患?”王贞问道。
“赏罚不明,则军心不稳。赏罚太明,则军心思战。”苏秦念道,“如今,禁军将士们,为了军功,一个个都嗷嗷叫着想打仗。这股高昂的战意是好事。
但如果长时间没有仗打,这股劲泄了,反而会滋生事端。如果轻易开启战端,又与我大周目前休养生息的国策不符。”
“所以,王皓请示家主,下一步该如何引导这股战意?”
这确实是个问题。
一支渴望战争的军队,对于一个刚刚稳定下来,需要和平发展的国家来说是一把双刃剑。
用得好,可以开疆拓土。
用不好,就可能反噬自身。
议事厅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主位上的王贞身上。
王贞的手指,在桌面上有节奏的敲着,发出清脆的声响。
他的目光牢牢地落在了墙上那副巨大的《万国舆图》上。这副地图详尽地描绘了王家发现的,以及整合各个胡商的情报绘制成的各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
过了许久,他才缓缓地开口,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中原不能打,不代表其他地方,不能打。”
他的嘴角微微上扬,勾勒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这笑容中既有自信,也有一丝狡黠。
接着,他转头看向身边的侍从,吩咐道:“告诉王皓,让他给晋王殿下提个建议。”
侍从连忙躬身应是。
王贞顿了一顿,继续说道:“就说,我王家的船队,最近在南边的海面上,发现了一个富得流油的国家。”
他的语气平静,但眼中却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那个国家,叫占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