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刚漫过工坊的院墙,陈凡和张英就已经到了。院子里的老槐树下,临时搭了张木桌,桌上摊着厚厚的应聘资料,还有几张画着工坊布局的草图 —— 那是陈凡昨晚熬夜画的,上面用炭笔标着 “木工区”“原料间”“培训室”,连工具架的位置都标得清清楚楚。 “我们今天得把人员定下来,场地改造也得抓紧。” 陈凡揉了揉熬红的眼睛,指尖点在草图上,“木工区要先搭工具架,原料间得砌个防潮的台子,培训室就用东屋,里面得摆几张长桌。” 张英把资料分成三堆 —— 工匠、学徒、管理人员,指尖划过一张资料,说道:“工匠里,李三师傅和王铁匠手艺最好,他们做过精细活,学活字制作应该快;学徒里,有两个年轻人之前在书坊帮过忙,认识字,也懂些印刷的门道,可以重点培养。” 两人正商议着,院子外传来了脚步声。昨天雇来的工人推着木料、石料到了,还有几个应聘的人早早赶来,想再了解下情况。陈凡卷起青衫的袖子,露出结实的小臂,帮着工人把松木扛到屋檐下:“小心点,这木料要做工作台,别磕着了。” 汗水顺着他的额角往下淌,滴在青砖地上,他却顾不上擦,只忙着指挥工人搭工具架。 张英则在东屋收拾培训室,她把新买的桌椅摆整齐,又在墙上挂了块木板 —— 那是用来讲解活字制作工艺的。几个应聘的学徒主动过来帮忙,擦桌子、扫地,手脚麻利得很。 “姑娘,这活字制作是不是很难学啊?” 一个扎着马尾的小姑娘问道,眼里满是好奇。 张英笑着摇头:“不难,只要你肯学、肯练,很快就能上手。我们陈公子会亲自教核心工艺,学会了,以后走到哪里都有饭吃。” 小姑娘听了,眼睛更亮了,干活也更卖力了。 可就在正午,一阵风言风语突然刮到了工坊。几个闲汉在门口探头探脑,嘴里嘀咕着:“听说了吗?这工坊没官府的文书,是非法经营,到时候查下来,不仅拿不到工钱,还得坐牢呢!” 这话像泼了盆冷水,原本在院子里帮忙的应聘人员,顿时走了大半。有个刚填了资料的青年,犹豫了半天,还是把纸拿了回去,小声说:“我再等等看,要是官府认了,我再来。” 干活的工人也停了手,围在一起窃窃私语,眼神里满是不安,有两个甚至直接收拾工具,说要等确认安全了再来。 陈凡刚把工具架搭好,听到动静出来时,院子里已经冷清了不少。他看着空荡荡的院子,眉头瞬间皱紧;张英快步走过来,脸色发白:“这肯定是刘尚书的人在背后搞鬼!他们怕我们把工坊办起来,故意传谣言破坏。” 陈凡深吸一口气,努力压下心头的火气。他走到工人面前,声音沉稳:“各位师傅,我们的工坊手续正在办,过几天就能拿到官府的文书。你们要是信我,就留下来继续干,工钱我先预支一半;要是不信,我也不勉强,今天的工钱一分不少给你们。” 工人们面面相觑,有个年长的工人犹豫着说:“陈公子,我们也不是不信你,就是怕惹上麻烦……” “不会有麻烦的。” 张英上前一步,语气坚定,“我父亲在城里有些人脉,手续的事很快就能办好。我们可以立个字据,要是因为手续问题让你们受了牵连,所有损失都由我们承担。” 工人们听了,互相看了看,终于有几个人点了头:“那我们就再信陈公子一次。” 可剩下的人还是摇了摇头,拿着工钱走了。院子里又安静下来,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来,却没了之前的暖意。陈凡和张英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凝重 —— 谣言已经传开,接下来可能还会有更多麻烦。他们必须尽快拿到官府的文书,稳住人心,不然这工坊筹备,恐怕真要卡在半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