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张浩宇手里攥着大批的闲置资金,以及一大批极容易套现的房地产,他会在这两、三年内陆续把手里的房地产抛售掉的。
除了投资自己集团旗下的子集团和子公司之外,他还会通过那些高成长公司的融资机会,把手里的这些资金,尽可能的换成那些互联网大厂的股份,这样更加的保值、增值。
当然,他也会把其中的一部分钱购买国债,一部分钱购买黄金、翡翠、珠宝等,尤其是黄金,未来黄金升值的潜力很大。
不过,以张浩宇目前拥有的财富来讲,黄金的那点增值,对他来说就是毛毛雨,不值一提。
他买黄金、翡翠、珠宝,不是为了挣钱或者增值,而是为了给自己的女人送小礼品,为了给自己的子女添一份彩礼或者嫁妆。
前世的时候,张浩宇经常会在电视里看到很多富豪,在结婚的时候,让自己的女儿或者儿媳穿金戴银的大场面。
看起来很俗气,但不得不说,俗气中透着的豪横,是让无数人艳羡的。
如今张氏集团的资金这么富裕,是到了该奢侈一把的时候了,更何况自己的很多女人本身就是明星。
虽然有些已经开始逐渐的转入幕后了,但还是需要一些珠宝首饰来给自己撑场面的。
张浩宇甚至会把一部分资金存入银行定期,这样一来,自己需要用钱的话,随时可以拿出来,比从公司走账方便多了。
至于避税的问题,这个就不考虑了,手里有这么多钱还想要避税的话,张氏家族未来肯定走不远的。
另外,自己的这些宝宝,不论男女,每个人到了成年以后,张浩宇都给他们的账户上打上一千万的零花钱,让他们学习一下如何掌握和驾驭财富。
不过,他是坚决不会把自己的钱拿到那些理财公司去的。
他记得,有一家比大型房地产公司规模还大的理财公司爆雷了,有人往里面投资了几十个亿,最后都无法兑现了,相当于打水漂了。
张浩宇宁愿把自己手里的钱捐给一些需要帮助的人,捐给那些受灾受难的人,也不会把钱给这些人,让他们去打水漂的。
除此之外,他还会考虑更多的做一些慈善,算是履行一下自己的社会责任。
如今的张浩宇,算不得是个有大情怀的人,但至少是个有些情怀的人。
在慈善行业,张浩宇除了自己安排人做慈善之外,大多数的慈善协会都不相信的,唯一相信的一个慈善机构就是韩老师的慈善基金会。
虽然张浩宇觉得大部分人的人性都是自私的,但他并不否认,在这个世界上,确实有一小部分人的精神世界是高尚的,是有情怀的。
于总是这样的人,韩老师也是这样的人,他们都是传统意义上的那种好人。
好人,多么传统的评价词汇啊!
到了这个年代,但凡在社会上有点成就的人,对于一个人的评价都不会用好人和坏人来评价了,早就摒弃了非黑即白的二元评价体系。
张浩宇觉得,想要真正成长为一个好人,一个有情怀的人,大概率不会是一个穷人,大概率可能是个实现了财富自由的人。
张浩宇并不是歧视穷人,吹捧富人,而是因为这是有现实基础的。
不要觉得有钱人纯粹是为了往自己的脸上贴金,实际上,当一个人实现了财富自由的时候,确实会开始考虑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
乐善好施,让自己感觉自己是个大好人,确实可以让自己的内心获得满足和能量,发自内心的感到快乐。
也就是说,一个人只有在满足了自身绝大部分的欲望之后,才有可能主动的追求更高尚的东西,而穷好人一定会压制自己的欲望的。
而欲望压制到了一定程度之后,说不定就会在某个时间点爆发,这也是社会上的很多好人,突然有一天晚节不保的核心原因。
有人说:穷生奸计,富长良心。
这话虽然不利于社会团结,也不是绝对的,但从人性的角度来讲,这话在大多数的时候是对的。
不是说穷好人不配做有情怀的人,而是穷人没必要做这种人,把自己照顾好,把自己的家人照顾好,这就已经足够了。
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极限的,不要去做跨越自己极限的人。
为了强行做好人,做所谓的有情怀的人,让自己的家人跟着你一起吃苦受罪,这样做事应该被批评的,反正张浩宇很反对这种事。
另外,真正有情怀的人,往往不是一张纯洁的白纸,纯洁的白纸是很容易被污染的,也就代表着很不稳定。
只有经历了风雨,见识到了人心险恶,却依然能保持着自己的情怀,依然能看破世事人情的人,才是真正有情怀的人。
举个例子:很多大山里的穷人,奸懒馋滑,自私自利,你给他几只种猪、种羊,他扭头就给你吃了。
要是有个女教师下乡支教,这些人会认为这是给自己送过来的媳妇,说不定哪天就找个机会,去发生一些难以启齿的事情。
这些人可恨吗?可恨!
这些人应该放弃吗?不该放弃!
大多数的普通人都是情绪化的,其中的很多人都会觉得这些人活该一辈子穷死,让他们自作自受,自生自灭好了。
可有情怀的人往往都是理性的,知道他们这些思想的形成,源于他们的动物本能,源于他们没有受过文明的教育。
古代的封建王朝,古代的那些圣人先贤,都知道教化百姓,孝顺老人,赡养子女,让百姓脱离蒙昧,脱离茹毛饮血,更何况是现代的文明社会了。
另外,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讲,这些都是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只有消灭了这些不稳定因素,整个社会才会更加的和谐,更加的安定团结。
这才是真正的大情怀!
有大情怀的人往往都不是天生的,都是经历了世事,看透了世事,满足了自己物质需求的人。
看看华夏国老一辈的那些创立新华夏的人,都不是最底层的普通老百姓,都是有能力在旧社会过的很滋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