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科考站的停机坪结着层薄冰,张叙舟踩着防滑垫走向特制运输机时,防寒靴底的冰碴子簌簌掉落。机身侧面的蓝白涂装在极昼下泛着光,那是用护江力能量纹绘制的 —— 从南极点延伸出无数细线,像毛细血管般连接着全球七大洲的地脉节点,最后在机尾汇成只展翅的青铜神雀。
“尾迹稳定器校准完毕。” 苏星潼举着银簪绕机身走了半圈,簪头的蓝宝石扫过机尾的神雀图案,蓝光与图案碰撞出细碎的金点,“但青铜神雀的星际净化功能刚激活,能量尾迹可能会在平流层散得太快。”
张叙舟仰头看神雀雕塑,它被固定在运输机顶端,雀喙衔着片冰晶,冰晶里封存着南极冰盖的最后一缕净化能量。这是 1540 章冰塔落成时,各国队员共同注入的 —— 挪威的极光能量、中国的李冰符纹、因纽特的螺旋咒,此刻在冰晶里流转成彩虹色,像块活着的万花筒。
“让老站长把那台老收音机搬上来。” 他突然对着对讲机说,小林的声音刚应下,就见俄罗斯老站长抱着台掉漆的半导体跑过来,机身上贴着 1998 年的南极科考纪念章,“这玩意儿能收全球短波,你要它干嘛?”
张叙舟没说话,只是将搪瓷杯放在驾驶舱的控制台旁。杯盖内侧 “冰清玉洁,脉净源长” 的刻字与机身能量纹产生共鸣,在舱内投射出片流动的蓝光。这瞬间的暖意让他想起情绪库第 45 条 —— 理疗馆的老人把热馒头塞进他手里时,掌心那阵烫得让人想落泪的温度,此刻正顺着护江力的光晕,淌遍全身。
运输机引擎启动的轰鸣撕开冰原的寂静,张叙舟透过舷窗看见,冰塔顶端的苏联冰芯符号突然亮起红光,与罗斯冰架的超导电缆形成共振,在雪地上画出个巨大的能量环。护江 App 的实时推送弹在视网膜上:全球善念值突破 13.2 亿,“星际护江云植树” 活动上线三小时,虚拟树苗已覆盖撒哈拉沙漠的 10%。
“尾迹开始形成了!” 副驾驶的声音带着激动,仪表盘上的能量曲线正顺着预设轨迹爬升。机尾喷出的蓝白冰雾在高空散开,却没有像预期那样消散,反而顺着青铜神雀的星轨图,在平流层织成条发光的绸带,一头连着南极冰盖,一头扎向深邃的天空。
就在这时,冰雾绸带突然剧烈震颤,靠近平流层顶部的位置出现断层,像被无形的剪刀剪断。苏星潼的银簪猛地竖直,蓝宝石映出的星图上,代表地脉节点的光点正集体闪烁 —— 南极与格陵兰的双极共鸣环能量,在断层处出现了 0.3 秒的延迟。
“是星轨频率没对齐!” 她指尖的蓝光顺着银簪注入控制台,星图上的断层处突然浮现出串符文,与 1539 章冰芯里的 “通星河” 古篆字完全吻合,“需要用地球的‘声音’给尾迹定调!”
张叙舟突然抓起老站长的半导体,调到南极科考站的广播频率。电流声过后,传出因纽特猎手用母语吟唱的古老歌谣,那旋律像冰原上的风,苍凉又温暖,混着中国队员用笛子吹的《都江堰号子》、挪威队员的极光民谣,在驾驶舱里交织成网。
“把广播信号注入尾迹!” 他对着麦克风喊,同时将青铜神雀从机顶召回掌心。神雀展开双翅,将歌谣的声波转化成金色的音符,顺着冰雾绸带往断层处飞去。“让全球网友在 App 上同步哼唱,每 1000 万人的和声,就能补全 1 公里断层!”
护江 App 的互动界面瞬间沸腾。从巴西雨林的印第安歌谣到非洲草原的部落鼓点,从东京街头的电子乐到纽约广场的爵士乐,千万种声音顺着网络涌向南极,化作能量波注入冰雾尾迹。张叙舟看着舷窗外的断层在歌声中慢慢弥合,突然明白 —— 所谓 “星际净化”,从来不是带着地球的能量逃离,而是把家园的声音,变成穿越星轨的指南针。
“双极共鸣环同步率 100%!” 小林的欢呼声震得耳机嗡嗡响,屏幕上的全球地脉图突然亮起,从南极延伸出的能量线与冰雾尾迹彻底重合,在太空中画出道完美的弧线,“俄罗斯航天中心说,这尾迹的能量特征,和月球背面的古符匣完全匹配!”
运输机穿过平流层时,张叙舟低头看向地球。蓝白相间的星球上,南极的冰盖像块透亮的蓝宝石,双极共鸣环的光柱在大气层外旋转,将净化后的地脉能量化作细雨,洒向每个角落。他想起 1532 章刚到南极时,玄冰煞的寒气差点冻僵护江力;想起 1536 章黑色冰尘漫天时的窒息;可此刻,那些曾经的阻碍,都成了尾迹上最亮的星。
老站长的半导体突然传出段杂音,随后是各国科考队员的合唱 —— 他们用各自的语言唱着同一句 “护江护地护家园”,声波撞在驾驶舱壁上,竟在舱内凝结出颗冰珠,冰珠里浮着片小小的雪花,那是 1532 章张叙舟在冰盖留下的第一枚脚印。
“青铜神雀的净化纯度稳定在 98%。” 苏星潼的银簪与神雀的蓝光交织,在星图上标出 “银河系第七地脉” 的第一个坐标,“它说,跟着尾迹走,就能找到下一个净化站。”
张叙舟将搪瓷杯揣回怀里,杯盖的刻字贴着心口,像块会发热的罗盘。他知道,南极的故事结束了,但护江的路才刚拐进新的河道 —— 就像情绪库第 12 条的雪夜过后,总有朝阳把冰化成能浇花的水;就像此刻的冰雾尾迹,带着地球的歌声往星河里淌,每一滴水珠里,都裹着千万人想把家园护好的执念。
运输机突破电离层时,冰雾尾迹突然在身后绽开成片光海,那些由歌谣和能量组成的光点,正顺着地脉网络往回涌,在南极冰盖、格陵兰冰原、都江堰宝瓶口…… 在每个曾留下护江足迹的地方,开出朵冰蓝色的花。
张叙舟望着光海,突然想起 1535 章搪瓷杯共振出净化网时的顿悟:所谓 “永恒守护”,从来不是某个人的坚持,是千万双手在不同的地方,做着同一件事。就像这尾迹,看似往天上走,实则每一寸都连着地球的心跳。
“准备进入预定轨道。” 机长的声音带着庄严,“目的地:月球背面。”
青铜神雀突然衔起那片封存着南极能量的冰晶,从驾驶舱窗口飞了出去。它在冰雾尾迹上方盘旋三周,将冰晶化作无数光点洒向尾迹,那些光点落地的瞬间,南极科考站的广播里,因纽特歌谣、《都江堰号子》、极光民谣突然同时拔高 —— 像是地球在说:一路顺风,我们等你回家。
张叙舟的护江力在体内轻轻震颤,蓝白光晕透过舷窗,与冰雾尾迹连成一片。他知道,前面的星轨或许更难走,但只要这尾迹还连着地球的地脉,只要千万人的歌声还在耳边,就没有到不了的远方。
毕竟,当家园的声音能顺着星轨流淌,再远的路,都像走在回家的巷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