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城的烈焰尚未完全熄灭,汉水之上漂浮的灰烬犹未沉底,但荆北之战的胜负已定。曹仁的撤退并非井然有序的战术转移,而是在粮道被断、后路遇袭、军心崩溃下的被迫溃退。胜利的天平,以一种令天下人瞠目结舌的速度,彻底倒向了华国。
一、 追击与收获
林越并未被暂时的胜利冲昏头脑。在确认樊城大火已彻底吞噬曹军主要囤积物资,并初步肃清城内残敌后,他立刻做出了下一步部署。
“王统领,你率所有骑兵,并霍峻所部,立刻渡过汉水,汇合文聘将军出城部队,对曹仁溃军进行追击!记住,以驱赶、俘获为主,不必过分逼迫,谨防其狗急跳墙!”林越站在樊城残破的城头上,俯瞰着对岸开始混乱后撤的曹军大营,冷静地下令。他深知“归师勿遏”的道理,但必要的追击以扩大战果、收缴物资、俘获人口是必须的。
“末将领命!”王统领精神振奋,立刻点齐兵马。
与此同时,林越命令随军的工兵和技术人员,立刻开始扑灭樊城内的余火,清点未被完全焚毁的物资,并着手修复被破坏的城门和部分城墙——樊城地理位置重要,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文聘在襄阳城头,看到对岸曹军大营的混乱和开始后撤的迹象,又接到林越传来的命令,心中一块巨石落地,随即涌起无限的敬佩与振奋。“打开城门!留五千人守城,其余将士,随我出城,追击曹军,接应王上!”
一时间,汉水两岸,华国军队士气如虹。王统领的骑兵如同旋风般掠过原野,不断冲击着曹军撤退队伍的后卫,俘获大量掉队的士兵和遗弃的辎重。文聘率领的步兵则稳步推进,收复被曹军占据的周边据点,并接纳了大量因战乱而逃亡、此刻见华国胜利纷纷来归的流民。
曹仁虽败,但毕竟是一代名将,在于禁、夏侯渊等将领的辅助下,勉强收拢部分精锐,交替掩护,向着新野方向败退,但沿途丢盔弃甲,伤亡、被俘、逃散者不计其数。经此一役,曹操南下的五万精锐,能安然退回南阳的,十不存三四,元气大伤。
二、 抚伤安民,定鼎荆北
林越并未急于继续进军,而是将指挥中心暂时设在了樊城。他知道,消化胜利果实、稳定新占领区,比单纯的军事追击更为重要。
他做的第一件事,是亲自前往襄阳,慰问守城将士。当他踏上那片饱经战火、墙体上布满坑洼和焦痕却依旧屹立不倒的城墙时,所有守军都爆发出震天的欢呼。
“文聘将军,辛苦了!襄阳将士,辛苦了!此战能胜,尔等坚守之功,居首!”林越紧紧握住文聘的手,看着对方憔悴却目光炯炯的面容,由衷地说道。
文聘及一众守城将领激动不已,纷纷拜倒:“全赖王上奇谋,末将等只是恪尽职守!”
林越亲自探望伤员,下令厚葬战死者,并给予其家属丰厚的抚恤。他当众宣布,所有参与襄阳守卫战的将士,皆记大功,重重有赏。这些举措,极大地安抚了军心,凝聚了士气。
随后,林越展现出他作为统治者的另一面。他下令:
以工代赈: 迅速组织人力,修复襄阳、樊城以及周边被战火破坏的城防、民居、道路、农田水利。大量俘获的曹军降兵和流民被纳入工程中,以劳动换取食物和工钱,既恢复了生产,又稳定了社会秩序。
减免赋税: 宣布荆北新收复郡县,免除本年度及下一年度的部分赋税,让饱经战乱的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妥善安置流民: 将俘获的曹军士兵中愿意归附者打散编入军中或纳入屯田,不愿者经过教育后释放(以彰显华国气度,并可动摇曹操军心)。对流民则分发土地、种子、农具,鼓励其安居乐业。
推广新政: 迅速将华国在荆南推行的一系列政策,如《华律》、鼓励工商、兴办学堂(尤其强调推广简化字和实用算学、格物知识)等,向荆北地区推广。蔡文姬派来的文官团队也迅速到位,开始建立有效的行政管理体系。
这些举措,如同春风化雨,迅速抚平着战争的创伤。荆北的百姓,在经历了曹操大军压境的恐惧和战争的破坏后,对比华国军队的纪律严明(林越严令不得扰民)和随之而来的安定、惠民政策,民心迅速归附。
三、 天下棋局,重新洗牌
林越在荆北的大胜,如同在平静(相对)的湖面投下了一颗巨石,激起的涟漪彻底改变了天下的势力格局。
许都,曹操在最初的暴怒之后,陷入了长久的沉默。他召集群臣,沉痛道:“荆北之失,非战之罪,乃林越小儿狡诈异常。此子不除,必成心腹大患!”他不得不暂时放弃南下的战略,转而全力巩固中原,消化内部,并更加警惕地关注着华国的动向。同时,他加强了对与华国接壤的南阳、汝南等地的防御,并开始考虑是否要调整对刘备、孙权的策略。
江东,孙权在夏口接到了确切战报后,久久无言。周瑜感叹道:“林越竟能以弱胜强,行此险招而功成,其胆略、智谋,已非常人可及。主公,此前观望之策,恐需调整。如今林越尽得荆北,与我隔江相望,其势已成,不可力敌,只可智取。”
孙权面色阴沉,杀兄之仇未报,反而让仇敌愈发强大,这让他难以接受。但在现实面前,他不得不妥协。“公瑾之意是?”
“遣使,再次恭贺林越荆北大捷。重申盟好,并……可试探联姻之议。”周瑜缓缓道,“至少,在其与曹操仇恨未消之前,稳住他。”
孙权拳头紧握,骨节发白,最终从牙缝里挤出一个字:“……准。”
益州,成都。刘备与诸葛亮相对而坐。
“孔明,林越之势,竟如此迅猛!如今其坐拥荆南、荆北、交广,带甲十余万,民心归附,已成庞然大物。我等当初……”刘备语气中带着一丝后悔,若早日听从诸葛亮全力取汉中,或许局面不同。
诸葛亮轻摇羽扇,眼神清明:“主公不必过于忧虑。福兮祸所伏,林越骤得大利,看似风光,实则危机暗藏。其一,其地盘骤扩,消化需时,内部整合未必顺畅;其二,其与曹操已成死仇,北方压力骤增;其三,江东孙权,其兄死于林越之手,此仇岂能轻易放下?表面盟好,暗中必怀叵测。”
“那我等当如何?”
“加速进军汉中!趁曹操新败,无力西顾之机,全力夺取汉中,益州方有屏障,日后或可北上关中,或可东出荆襄,方能在这乱世中,争得一席之地!”诸葛亮斩钉截铁。
刘备精神一振:“就依孔明之言!”
四、 零陵的期盼与重逢
当荆北大捷的消息传回零陵时,整个城市沸腾了!百姓奔走相告,欢呼雀跃,自发地张灯结彩,庆祝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所有人都知道,这场胜利意味着华国真正站稳了脚跟,成为了天下举足轻重的一方势力。
蔡文姬在王府中接到林越亲笔书写的报捷文书,看着上面熟悉的字迹和描绘的惊心动魄的战事,一直悬着的心终于落下,眼角不禁湿润。她立刻下令,举行盛大的庆典,犒赏留守将士和官员,并将捷报传檄华国全境,进一步凝聚人心。
大乔则更加忙碌,她需要协调各方资源,准备大量的物资,以支援荆北的战后重建和军队补给。同时,她也敏锐地注意到了江东传来的、关于“联姻试探”的风声,心中不免泛起一丝复杂的波澜,但更多的是对林越的思念和即将重逢的期盼。
祝融在南中接到消息,立刻下令蛮族各部加强戒备,提防益州可能的异动,同时派出使者,携带南中的特产,前往荆北向林越道贺。
五、 归程与新的起点
一个月后,荆北局势初步稳定。林越将荆北防务交由文聘全权负责,并留下霍峻等将领辅佐,同时留下了足够的兵力驻守。随后,他率领参与奇袭的主力部队,以及部分愿意追随的荆北人才、能工巧匠,浩浩荡荡,凯旋返回零陵。
船队沿着汉水南下,进入长江,再溯湘水而上。沿途经过的华国城镇,百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欢呼声震天动地。
林越站在楼船的船头,看着两岸熟悉的景色和那些洋溢着喜悦与希望的面庞,心中充满了感慨。这一战,他赌赢了。华国不仅化解了立国以来最大的危机,更一举夺取了荆北战略要地,实力暴增。
然而,他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知道,未来的路依然充满挑战。北方的曹操绝不会善罢甘休,江东的孙权包藏祸心,益州的刘备也在伺机而动。内部的整合、人才的培养、技术的革新、民生的改善……还有太多的事情等着他去做。
“回来了。”看着远处出现在地平线上的零陵城廓,以及码头上那依稀可辨的、翘首以盼的熟悉身影(蔡文姬、大乔等),林越的脸上露出了温和而坚定的笑容。
雏凤历经烈火洗礼,羽翼已丰。接下来,它将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按照自己的意志,描绘一幅全新的画卷。天下的历史,从这一刻起,正式进入了四国争雄的时代,而华国的篇章,才刚刚翻开崭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