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滩头的血腥味尚未被秋风吹散,那几声震撼南疆的“惊雷”,其无形的声浪却已以更快的速度,裹挟着恐惧、猜忌与重新评估,重重地撞击在了北方邺城魏公府的殿柱之上,亦在林越心中激起了更深的涟漪。
邺城震动,魏公失箸
详细的战报,连同那些语焉不详却令人毛骨悚然的描述——“华国林越,得妖人相助,能引天雷地火,于白河畔,瞬息间摧垮两千蛮兵,尸骨无存,声震数十里……”——被幸存的细作和惊恐的商旅带回了北方,最终呈送到了曹操的案头。
铜雀台的工地依旧喧嚣,但魏公府的书房内却一片死寂。曹操拿着那份染着无形血腥气的密报,枯瘦的手指微微颤抖,那困扰他多年的头风病似乎在这一刻骤然加剧,令他眼前阵阵发黑。
“天雷……地火……”他喃喃自语,声音沙哑,带着一丝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惊悸。他南征北战数十年,什么惨烈的战场没有见过?什么精良的军械没有遭遇?可这种闻所未闻、超越了冷兵器厮杀范畴的毁灭方式,让他第一次感到了某种源自未知的寒意。
“噗”一声轻响,他手中的玉箸竟失手掉落在案几之上,发出清脆的磕碰声。侍立一旁的内侍吓得浑身一颤,连忙低头,不敢多看。
“文若(荀彧已逝,此处为艺术处理),若……若此报为真……”曹操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翻腾的气血,看向下方同样面色凝重的程昱、刘晔等人,“我等当如何应对?”
程昱脸色铁青,沉声道:“主公,无论其是否为‘天雷’,华国拥有一种威力远超寻常攻城器械之利器,已可确定。此物用于守城,则坚城难破;用于野战,则我军阵型危矣!必须不惜一切代价,获取其法!”
刘晔则忧心忡忡:“更可虑者,乃林越借此雷霆之威,一举震慑南疆。祝融夫人经此一役,恐再难制衡华国。林越南顾之忧既解,便可全力北向……主公,此子已成大患,绝不可再以寻常边患视之!”
司马懿目光幽深,缓缓道:“魏公,利器虽凶,然终是死物,操之于人。林越借南疆叛军试刀,其意不仅在靖平后方,更在向我等示威。然,其地狭民寡之根本未变。我方之策,当变‘遏制’为‘绞杀’!加速细作渗透,挑起其内斗,断其外援,待其内生变乱,或我军研制出克制之法,再以雷霆万钧之势,一举灭之!此时贸然兴兵,恐正中其下怀,徒耗国力。”
曹操默然良久,眼中寒光闪烁,最终化为一声冷哼:“传令!加派细作,潜入荆南,首要目标,便是那‘惊雷’之秘!同时,命夏侯尚,边境挑衅可暂缓,转为深沟高垒,严密监视!再遣使赴江东……告诉孙权,若再首鼠两端,待孤收拾了林越,下一个便是他!” 他终究采纳了司马懿更为阴鸷长远的策略,但那份急于获取“惊雷”秘法的迫切,已溢于言表。
零陵反思,林越警醒
而在零陵,白河大捷的喜悦并未持续太久。犒赏三军、抚恤伤亡、重建市场等事宜有条不紊地进行,但林越的心却愈发沉重。
校场之上,他望着那些经历血火洗礼后眼神更加锐利、却也隐隐带着一丝对“惊雷”依赖的先登营士卒,眉头微蹙。
行台书房内,他听着墨衡激动地汇报着“惊雷壹型”在实战中的优异表现和下一步改进设想,以及王统领请求加大“惊雷”产量并装备更多部队的建议,并未立刻表态。
“文姬,大乔,你们觉得,此战之后,我华国是更强了,还是……更危险了?”林越屏退左右,只留二女,突然问道。
蔡文姬聪慧,立刻明白了林越的忧虑:“夫君是担心,‘惊雷’之利,过于彰显,会引来北方更疯狂的觊觎,也会让我军将士产生依赖,忽视了自身武艺与战阵韬略的根本?”
大乔也点头:“确是如此。妾身观近日军中,皆言‘惊雷’之威,对弩箭射术、刀盾搏杀之训练,似有懈怠之象。且此物威力虽大,然制作艰难,耗费颇巨,若遇阴雨、或敌军有备,恐受制约。”
“不错!”林越站起身,目光锐利,“‘惊雷’是利器,非神物!它能助我们赢得战斗,却不能决定一切战争的胜负!曹操绝非易与之辈,他此刻震惊,旋即便会想尽一切办法来窃取、来克制!若我军上下皆以为有此一物便可高枕无忧,那离败亡也就不远了!”
他深吸一口气,决然道:“传我命令!”
“第一,格物院继续改进‘惊雷’系列,尤其注重其稳定性、适用性及应对恶劣天气之法,但相关技术,列为最高绝密,知情者范围再度缩小!”
“第二,王统领麾下各军,即日起,加强传统战阵、武艺、体能训练!‘惊雷’可作为战术奇兵使用,但绝不可成为唯一依赖!尤其是先登营,尔等是国之锐士,而非仅仅是的炮手或掷弹兵!我要的是能适应任何战场环境的全能精锐!”
“第三,靖安司级别提升,由我直接统辖!境内清查力度加倍,尤其是与格物院、先登营、各官营工坊有关联者,实行连坐担保制度!宁可错杀,绝不外泄!”
“第四,”林越看向二女,语气稍缓,“对内宣传,淡化‘惊雷’之威,强调此战乃将士用命、上下同心、加之新器初试之结果。引导舆论,重心放在新政成效、府兵卫国之上。”
白河之战的胜利,如同一面镜子,既照出了华国锐意进取的锋芒,也映出了潜藏其下的危机。林越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反而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真正的强大,在于均衡的发展,在于不被任何单一优势所绑架的综合国力,在于时刻保持的忧患意识。
北方因“惊雷”而震恐,暗流将更为汹涌;南方暂得安宁,却需消化胜利,巩固成果。华国这只羽翼渐丰的雏凤,在初试啼声、展露锋芒之后,迎来了一个更为复杂、也更为关键的发展时期。它需要在内外压力下,继续砥砺其心志,锤炼其爪牙,直至能真正无惧任何风雨,翱翔于九天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