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柱散去,姜小葵脚踩在天机阁外的青石板上。她没立刻走,低头看了眼袖口,那块青铜碎片还在发烫,像是刚从火里捞出来。
她抬手摸了摸怀里的锅铲,确认它没丢。刚才那一战耗得不轻,右腕布条湿了一片,血还在往外渗。她打算直接回屋换药,刚转身,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等一下!”
她停下,没回头。那人追上来,喘着气站定,手里捧着铜磬,眉心红印有点发亮。
“我输了。”他说,“输得明白。”
姜小葵转过身,只点点头。她没说话,也不笑,就看着他。
对方没被这冷淡吓住,反而往前半步:“你最后那一招,不是靠符阵硬挡,是让地下的东西帮你动了一下。对不对?”
姜小葵挑眉:“你懂这个?”
“不懂。”他摇头,“但我感觉到地面震了一下,正好在我重心最不稳的时候。你早算好了。”
姜小葵没否认。她想起比试时对方第三声敲磬拖了半拍,那是破绽,也是机会。
“你敲得太急。”她说,“音律一乱,水就收不住。”
那人愣住,随即笑了:“你听出来了?我还以为藏得很好。”
“藏不住。”姜小葵说,“声音抖了,水也跟着抖。你要是再慢半拍,我都不用动手。”
两人静了两秒,同时笑了。
“我是清音门的。”他报了名字,但姜小葵没记住,“我们练的是‘五音化浪诀’,靠音波控水。可练到高阶,音越高越容易崩,低音又聚不起来。我一直找不到稳的办法。”
姜小葵听完,蹲下身,用指尖在石板上画了三个点。
“你刚才站的位置,踩的是地脉接缝。那里气流最杂,你一发力,地底反震,自己先晃了。”她指着三点,“换个地方,踩这三个位置,能借地力稳节奏。”
那人盯着那三个点,忽然睁大眼:“这……这不是‘太阴弦图’的基位吗?你们天机阁连这个都用上了?”
“什么图?”姜小葵问,“我就知道这三个点踩着最稳。”
“你这是把阵法当呼吸用了!”他语气激动,“我们练音修,总想着控制外界,没人想过让大地帮自己调息!”
姜小葵站起来,拍了拍手:“你们太讲究招式,我们只管结果。水要偏,我就让它偏;人要晃,我就让他晃。”
“可你用的明明是符阵。”他追问,“怎么能让地脉动?”
姜小葵没答,只是抬手按了按右腕布条。血已经浸透一层,但她没去换。
“我有块碎片。”她说,“它能感应地下的动静。只要我画出阵型,它就能把力气送到该送的地方。”
“所以你不是在画符,是在打电话?”那人脱口而出。
“打什么?”
“啊……就是传消息。”他赶紧改口,“你等于让地底帮你出力,对吧?”
姜小葵点头:“差不多。”
“厉害。”他真心实意地说,“我以前觉得你们只会摆阵画符,花架子。今天才知道,你们是把整个地都当成工具使。”
姜小葵没生气。这话她听过太多次。从前她也以为,只有打出漫天光雨才算本事。现在她明白了,能把一场雨引偏三寸,才是真难。
“你也别觉得自己弱。”她说,“你能用水变出三条龙,说明基本功扎实。只是太想赢,节奏就乱了。”
“是。”他苦笑,“一上场就想压你一头,结果把自己坑了。”
“下次别急。”姜小葵说,“你要是踩准那三个点,再来一次,我不一定挡得住。”
那人眼睛亮了:“真话?”
“真话。”
他深吸一口气,把铜磬抱紧了些:“要是以后还有这种交流,我能再来吗?”
姜小葵看着他,右眼尾的朱砂痣在阳光下一闪。
“来。”她说,“不过下次别光带磬。”
“那带什么?”
“带锅。”她说,“我带铲子。咱们试试,能不能让炊烟跟着你那曲子飘。”
那人一愣,随即大笑:“行!我要是奏得好,饭香往上走;奏得差,饭糊锅底!”
“就这么定了。”姜小葵也笑。
他拱手作别,转身走了几步,又回头:“对了,你叫什么名字?”
“姜小葵。”
“我记住了。”他点头,“清音门,陆鸣。下次见面,我请你吃饭,前提是你别把我的灶台震塌。”
“那你得先把曲子练稳。”她回了一句。
陆鸣笑着挥挥手,身影渐远。
姜小葵站在原地没动。她从怀里掏出那张写满笔记的纸条,翻到背面,在空白处写了五个字:
**不同之道,亦可同频。**
她把纸条折好,塞进袖中。右腕还在渗血,但她没急着处理。她抬头看了看天机阁的山门,又望了眼陆鸣离开的方向。
风从山口吹过来,带着一点凉意。她抬手摸了摸锅铲柄,确认它还在。
她迈步往回走,脚步比来时稳了许多。
走到半路,她忽然停住。
袖中的纸条动了一下。
不是风,也不是她碰的。
那张纸条自己轻轻震了半下,像被人从外面弹了一下。
姜小葵皱眉,抽出纸条。
背面那行字还在,可最后一个“频”字的末笔,多拉出了一道细线,像是被什么力量续写了一截。
她盯着那道线,没动。
纸条又震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