幅员横跨达两千公里的大赵国,东临大海,西接草原深处,占据了广袤的平原地区,拥有极为丰富的人口与各种资源。
赵国定都燕城,控制着大江以北的四十八郡。
而武国十郡,夏国十六州加起来也不过只有二十六个州郡,堪堪赵国的一半。
因此,历任赵国皇帝都以一统天下为己任,直到这位太子爷的出现。
赵国太子宋元明今年二十,弱冠之年,上月才举行了嘉礼。
三年前迎娶了燕城大儒郑元经的女儿为太子妃。
郑太子妃自幼聪慧,熟读经史子集,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在一次宫廷诗会上,她所作的诗词意境优美,文采斐然,得到了赵国皇帝宋行礼的赞赏,亲自选其为太子妃。
太子妃虽说是出自书香门第,但家境一般。
于是今日太子詹事趁太子宋元明监国之际,特意上书了一封洋洋洒洒数百字的精美骈文奏折,大致意思是:大儒郑元经(太子岳父)德行高妙应该封爵;而太子妃的哥哥文武兼资应该封官,让他出来为朝廷效力。
没想到太子当着满堂文武只是轻飘飘的回了两个字:不准!
于是第二日,又有大臣递上奏折,文章内容虽然换了花样但基本意思还是一致,大儒郑元经应当封爵,为太子妃哥哥讨官。
但太子的批复依旧是不准。
然后又一日,这回是六部尚书级别的官员上奏折,意思还是为大儒郑元经请爵,太子妃的哥哥应该出世做官。
已经遵循古礼的三请三让,这一回太子应该同意了吧,没想到太子的回答依旧是不准。
等到皇帝宋行礼出巡归来,满朝文武将此事报于陛下,皇帝本人都看不下去了。
心想:郑元经一代大儒,也是自己钦定了太子妃人选,郑家在国中虽然口碑地位甚高却没有掌握实权,不用担心会掀起什么风浪,而且这也算是政治上的合作伙伴。
于是皇帝亲自下令给亲家公一个侯爵,给太子妃的哥哥一个无伤大雅的闲差,以安群臣之心。
没想到此时太子却依旧上书表示:自己岳父一家素来淡泊,安于清贫,咱们还是尊重他们的意愿,不夺其清幽之志比较好。
然后此事就变成了皇帝来说服太子。
当着满朝文武,皇帝说:你岳父学问渊博,桃李满天下,百姓素闻其德;又辛劳养育太子妃,而太子妃贤良淑德,举止优雅大方,行走坐卧皆有仪态,这都是他的功劳,而且太子妃母家封官进爵也是古代成法,你就不要过分推辞了。
没想到此时御史台的官员们站了出来,他们顺着太子的“谦让”往下说道:朝廷爵位应该慎之重之,皇上要是爱护大臣,那就多给一些布帛金银好了,这样对朝廷对他们一家都是好事,百姓也会称之为贤。
此时太子站了出来,认可了御史台官员们的说法,对皇帝说:君子爱人以德,大夫爱我,故肯直言,儿臣愿听诸位大臣的忠言而行。
于是皇帝遂同意了太子的请求,没有为太子的岳父封爵,也没有让太子妃的哥哥出来做官,只是赏赐了颇为可观的金银钱帛。
好嘛,这事到了这里,一圈下来,首先是忠于太子的官员表了忠心,皇帝也展示了英明神武仁政爱民的一面,御史台的官员们体现了自己作为国之直臣,诤臣的伟岸形象,大儒郑元经的名望也被推向登峰造极,太子妃的贤良淑德形象更是深入人心,最后太子真正想要的布帛金银也没少挣。
此事虽然闹腾了一些时日,但结果却很好,所有人都展现了自己,所有人也都得到了收获,堪称皆大欢喜。
而这就是官场,就是太子光明正大站着捞钱不被皇帝忌讳还要被大臣们称赞一声国之储君,德行高远, 仁爱之心, 普惠万民的手段。
丁承平、罗靖岳这种完全没有在官场摸爬滚打过的人可学不来这种高端局玩法,他们所能想到的赚钱手段依旧只是山贼的本行。
一个月过去,忘川寨上下秉承着劫富济贫、替天行道的纲领继续在辰州两个县城以及周边村镇劫掠,但每次非必要不伤人命,而且也从不进县城骚扰。
慢慢地,忘川寨的大名被周边几个县城的百姓耳熟能详且津津乐道。
普通百姓们甚至对忘川寨的贼人们产生了亲近与好感。
一日,在忘川寨的贼人劫掠之后,有百姓跪在他们面前,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的说道:“官府与村中大户勾结,贱买了他的田地,希望忘川寨的好汉为他讨还公道。”
王无双被这一声好汉夸的是飘飘欲仙,当众就率领众人赶到村中大户家中,将此人的田契弄到手,并且警告不得随意欺负百姓,否则下次见到定斩不饶。
此事一经发生,又被有心人广为传播,忘川寨的声名也在当地更加响亮。
又是一月过去,此时已经进入盛夏。
平日生活在山林里的丁承平等人不觉得,但大夏国各地都是炎热无比。
今年除了开春那两月下了一阵雨,进入夏季以来整个大陆南方包括夏国与武国都是甚少下雨,各地都出现了大旱景象,庄稼被枯死,百姓缺水喝,以至于民不聊生,埋怨四起。
一日,丁承平与罗靖岳正在忘川谷悠闲下棋。
突然有探子来报,“大当家,不好了,官兵又来了。”
丁承平与罗靖岳立马站了起来,后者安排道:“敲鼓,通知女眷去忘川峰顶躲避,其他人等各居各位,不要慌乱。”
经历过前一次的剿匪之后,丁承平也冷静很多,淡淡的问道:“可知这回有多少人上山?”
探子回道:“这一次看起来人不算多,约摸着也就一百来号人,而且其中有几顶轿子,行走的也比较缓慢。”
“军中不乘马选择抬轿?而且就区区一百多人?他们是来送人头的?”丁承平很诧异。
“走,我们前去看看。”罗靖岳回答道。
对于赵国太子玩的高端局,有诗叹曰:
三度请爵辞藻芳,
太子坚辞拒封赏。
御史谏言金银赐,
敛财还能美名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