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家小将们,从没有料到,到了北国,第一个难关,竟然是心心念念的父亲,否认有过妻室。
贺兰容心里又是恼又是气:渣男,她那“传说”中的亲爹是个彻彻底底的大渣男!不过她对那人也没抱什么希望,所做所想不过是为了那份黄老贼反叛的证据。
知道此时不能发火,便说:“侄女说的句句是实话,如今我三位母亲也还在营外等候。我爹爹他未讲明南朝有妻室,也许是因为有什么难言之处吧?”
两位小马都督听着对面小将的叙述,有条有理,还带着女眷而来,心中也起了疑。毕竟没有哪个细作,还专门带着弱点女眷上门。
听贺兰容提起难言之处,两位都督不由得想起了贺兰勇当年来北国得情景。
那时候他们得父亲,马彦超还是卢沟桥的都督,听前来投亲的贺兰勇讲起贺兰家不幸的遭遇,就直接将他带回家中。
当马彦超问贺兰勇为何从东京到北国断断续续走了一年多?
贺兰勇一阵吞吞吐吐,不作详答,再问他娶亲没有,他又是支支吾吾。直到马彦超再三追问下,他才说父母并没有许下亲事。现在想来,这回答有些避重就轻了。
不久,北国大公主,也是北地大元帅萧赛红比武挑选驸马。马彦超直接叫贺兰勇下场比武,可他又是推推诿诿不肯下场,还是少年的马华,悄悄在他的马屁股上拍了一枪杆,才把他赶下场去,这才在比武场上被招为驸马。
等到贺兰勇成为驸马以后,马凯哥俩也时常去驸马府上去找他。闲谈之间,两人都曾见过贺兰勇总是唉声叹气,闷闷不乐。
等到两人问他有什么心事,贺兰勇只是说:“家仇未报,心里不安。”
马凯马华两人一回忆起这些往事,猛然有了旁的醒悟:莫不是当初贺兰勇的难言之苦,就是惦记着南朝的妻子儿女?
马凯和马华交换了一下眼色,对帐中的贺兰容等人,已有几分相信。
但他们还是不敢轻易放贺兰容等人过关。哪怕最近二十余年,北国和大赵没有什么大战,但是小摩擦也经常发生,一旦真是细作,他们也不好交代。
马凯直接问道:“你们说自己是贺兰家之后,可有凭证?口说无凭,怎能让人相信?”
听见马都督问凭证,贺兰容反而松了一口气,有疑问才好证明。
于是直接开口道:“我爹得离开赵家庄时,曾给母亲留下一块玉佩作为信物。”
马华眉头皱起,说道:“既有佩玉,为何不拿出来?”
这玉佩,在贺兰容与母亲重逢后,又交给母亲收藏,毕竟她一路打打杀杀,重要的信物,还是在后方好好收藏才好。
“佩玉在我母亲手里。”说罢,贺兰容叫贺兰登快马加鞭出营,去找母亲取玉佩。
不一会儿,佩玉被拿来了。马凯哥俩仔细观瞧,只见玉佩一面是精雕的山水,山水中暗藏一个勇字;另一面则是细刻贺兰勇的姓名和生辰八字。
这样精细的雕工,上上品的玉质非王侯世家不可得,更别提那生辰八字。两人看罢玉佩,心中已然相信了九成,后来又听说,二叔贺兰信就在途中,他也有同样款式玉佩在身,马家兄弟已经完全相信,眼前这些人是贺兰家的后代了。
这样想着,马华与哥哥对视一眼,马上换上了笑脸,站起身来,交还了玉佩,说:“侄女侄儿们受惊了。”
贺兰家小将们一齐跪下说:“参见表叔。”
帐中认了亲,马凯连忙吩咐摆队出营,将三位夫人接进营帐之中,互相见礼。
紧接着,马华又传令大摆筵席,为贺兰家母子母女接风洗尘。
北地的特色食物摆满了一大桌。酒过三巡,贺兰容问道:“表叔,既然都已经见过了,什么时候带我们去幽州城,见我那父亲呢?”
马凯回话:“侄女不要着急,你也说,你父亲可能有难言之事,如今你们忽然来到北国,今夜就先叫你二叔去幽州见你父亲。你们先在此等候你叔叔贺兰信,然后一同前去幽州才好。”
刚从大赵踏足北地,见识过营帐中人对南朝的警惕,大家也能想到贺兰勇如今的处境,也能理解。让表叔马华先去报个信,也好叫他有个准备。
吃罢宴席,马华辞别了众人,打马直奔幽州城去了。
次日清晨,吃过早饭,众小将没事儿可做,往日里练兵操练之类的也无法施展,心里觉得闷得慌。
孟强提议:“大姐,咱们何不去营地外走走,来看看这北国的风光。”
贺兰容还没有答话,小矬子贺兰平一听,已经高兴起来,他虽然最信服大姐,但是和小伙伴相处下来,跟孟强反而最投脾气。他跳起来接着说:“老孟说到我心里去了,咱们快出去解解闷吧!”
贺兰容知道军营重地,可不能乱逛,身为赵国人,更要避嫌。于是拦了一下兄弟们,专门禀明了表叔。马凯直接点头同意,派了一个叫沙力金詹的小都督陪同他们几个出营观光游玩。
几人正在营外行走,看着北地平原草地风光,就听“噌”的一声,从草窠里跑出一只白玉兔。这可让贺兰平高兴坏了,他从小就在山间野岭里长大,最喜欢打猎,这些天来赶路寻亲,一直没空去玩,早就憋得心闷手痒。
一见眼前得小兔子,他回头冲贺兰容喊道:“姐,你们慢慢走,我追兔子去了!”话音未落,他已经跑出去八丈远了。
贺兰容正在和沙力小都督说话,听到喊声才回头细看,此时贺兰平早就跑远了,她只能喊道:“贺兰平,别追了,太远了,快回来!”
贺兰平一时没追上兔子,牛劲上来了,头也不回,只喊了一声:“莫担心,俺一会儿就回来……”说着蹦跳着没了踪影。
贺兰容不放心弟弟一人在陌生北地乱闯,只能带着众小将,催马跟在后面。一口气追出几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