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海之中波澜平息,那太玄恶念已被彻底炼化,归于资粮。
王举心神回归现实,目光落在那块已然失去光泽、裂纹遍布的玄黄奇石上。
源自太玄残念的记忆碎片清晰起来,此物之名与功用,已然了然于胸。
“藏神石。”
这是此石名讳。
此石属魂道,虽非天地所生的先天奇物,但是由太玄那等绝世大能炼制出的东西,已是超脱道器范畴的后天奇物。
就功用而言,很多先天奇物可能还不及此奇石。
此石确如其名,有温养、庇护神魂之奇效,非寻常材质所能比拟。
正是凭借此等魂道异宝,太玄那缕残存恶念方能寄托其中,规避岁月消磨,存续万载,伺机夺舍。
细观此石,虽因恶念被吞噬而灵光大减,但其本质未失。
石体呈玄黄之色,暗合天地之基,表面无数蜂窝孔洞,暗合周天星斗之列,自成一方微小却玄奥的阵势。
每一个孔洞,都曾是一个微缩的“神龛”,可容纳、温养神魂或神念。
先前所见孔洞中流转的森寒灭绝道韵,乃是太玄恶念长年累月受大灭山环境侵蚀,以及其本身负面情绪与九幽寂灭气结合所化,并非藏神石本身固有。
此石真正的本源气韵,乃是厚重、承载、安宁,如同大地之母,能抚平神魂躁动,提供最稳固的庇护所。
其熔炼了九天涅盘光,更赋予它一丝“不朽”与“复苏”的特性,使得寄居其中的神魂不易消散,甚至能缓慢修复魂伤。
王举揉捻着藏神石,混沌秘力涌入,开始进行炼化。
片刻后,他成功炼化了这件后天奇物。
也自然知晓了其诸多功用。
其一,自是作为神魂防御与温养之宝。
将自身一缕主魂印记藏于石中核心,即便外界肉身受损、甚至大部分神魂遭创,只要藏神石不毁,便有卷土重来之机,等于多了一条性命。
亦可于对敌时,祭出此石,定住自身神魂,抵御敌人神魂攻击。
其二,便是攻伐之道。
既然此石能容纳神魂,自然亦可拘禁、镇压他人神魂!
对敌之时,若能以雷霆手段将敌人神魂强行抽离,封入这藏神石的孔洞之中,便可生生磨灭其意识,化为纯净魂力或炼化或储存起来。
储存的神魂越多、越强,对敌时骤然放出,万魂噬咬,或直接引爆其中魂力,产生的神魂冲击波威力便越大,堪称一件可成长的魂道大杀器。
太玄恶念盘踞万载,却只知借此石苟延残喘、设局夺舍,实乃暴殄天物,未能发挥其攻伐神效之万一。
而最关键的是,此石对他的混沌灵田,大有裨益!
王举心念微动,将这略显残破的藏神石收入体内。
混沌灵田感应到此物,微微震颤,散发出一股渴望之意。王举将其置于灵田中央,与那混沌根苗相伴。
霎时间,藏神石那玄黄光泽缓缓流转,其蕴含的厚重承载道韵与一丝九天涅盘光的不朽生机,开始滋养这片灵田。
灵田的边界似乎变得更加稳固,空间隐隐拓展,土壤中蕴含的灵机也带上了一丝安宁、滋养神魂的特性。
此石的存在,仿佛为混沌灵田打下了一根“定魂之桩”,使得这片内天地对灵物灵性的成长有了一定的滋养能力。
假以时日,甚至可能在此石基础上,于灵田中演化出一方专门滋养神魂的“魂泉”或“识海”区域。
“意外之喜。”
王举感知着灵田的变化,微微颔首。这藏神石虽有些残破,但本源犹在,对自身混沌道途的完善,尤其是内天地雏形的构建,补上了一块重要的拼图。
他不再停留,将藏神石的气息彻底收敛于灵田深处,身形一动,便继续朝着大灭山那更深、更寂灭之处坚定行去,前路虽艰险,亦蕴藏着更多的机缘与感悟。
越往山深处行去,周遭景象愈发显得光怪陆离,死寂得令人心悸。
那灭绝道韵已不再是无形的侵蚀,而是近乎凝成了实质。
灰色的雾霭浓稠如浆,缠绕在嶙峋的怪石与彻底失去生机、呈现出琉璃般脆硬质地的枯骨之间。
空气中弥漫着万物终末的气息,每一次呼吸,都仿佛将无数世界的尘埃吸入肺腑,沉重而压抑。
耳畔不再是风声,而是某种持续不断的、低沉的湮灭之音,似有无数细小的存在正在永恒的归于虚无。
然而,更显着的变化,是一种突如其来的沉重。
仿佛有无形的大山骤然压落肩头,王举身形微微一沉,步履瞬间变得滞重。
这并非简单的物理重量,而是一种作用于肉身、神魂乃至秘力运转的奇异重力。
它源自山脉深处,带着一种镇压万物、令一切归于沉寂的霸道意志。
“嗡——!”
周身骨骼发出细微的鸣响,混沌道基自主加速运转,混沌光晕在体表明灭不定,抵抗着这股无处不在的重压。
脚下的山石在这重力下显得异常坚固,每一步落下,都需耗费比外围多数倍的气力。
就连神识的探出范围也被大幅压缩,仿佛被这沉重的力场紧紧束缚在周身数丈之内。
抬眼望去,前路蜿蜒向上,没入更加昏暗的灰色雾霭之中,那里的重力恐怕会更加恐怖。
“绝灭道韵侵蚀生机,奇异重力镇压万法……内外交攻,果然是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