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弟!你可算来了!”晋王明家齐最先跑过来,拍了拍明家信的胳膊,“我还以为你要等寿宴散了才到呢!”
明家信笑着摇头:“哪能?父亲的寿辰,我怎会迟到?倒是你,看你这锦袍上的酒渍,怕是已经喝了不少了吧?”
这边说着,明家康也被唐王明家轩和宁王明家策围了起来。明家策拍了拍他的盔甲,啧啧道:“康弟,你这盔甲又添了新伤啊?莫不是在边境又跟鞑靼人交手了?”
明家康挺胸一笑:“可不是嘛!前几日遇上一小股游骑,被我杀得落荒而逃!等过几日,我带你去军营,让你看看我新练的兵!”
三位女帝也走了过来。大明女帝明家希看着明家信和明家康,笑着说:“信弟,康弟,你们回来了,父亲今日定是最高兴的。”景灵女帝明家彤则看着明家康的盔甲,轻声道:“二哥,一路辛苦,快些去换身衣裳吧,别着凉了。”朝阳女帝明家念最是活泼,拉着明家康的袖子晃了晃:“二哥,你下次去打猎,能不能带上我呀?我也想看看黑虎皮是什么样的!”
明家康被她晃得无奈,笑着点头:“好,等你再长大些,二哥就带你去!”
代王、商王、归王三位老王爷也走了过来,代王看着明家信,点头赞道:“家信这几年把燕地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是个有本事的!”商王则拍了拍明家康的肩膀:“家康在边境屡立战功,护得我大明北疆安稳,好样的!不愧是安王的儿子!”归王笑着说:“你们兄弟俩一个文治,一个武功,都是我大明的栋梁,安王有你们这两个儿子,真是好福气!”
安王站在一旁,听着兄弟们的夸赞,看着孩子们说说笑笑,脸上的笑意就没断过。他抬手招了招手,让下人赶紧去给明家信和明家康准备席位,又叮嘱明家康:“快去换身常服,别穿着盔甲吃饭,不舒服。”
明家康应了声“好”,转身跟着下人去了偏院。明家信则留在席间,和明家齐等人聊着燕地的趣事——他说燕地的苹果今年收成好,百姓们还特意给他送了一筐;又说明年想在燕地开个书院,让当地的孩子都能读书。
不多时,明家康换了身藏青色的常服回来,没了盔甲的束缚,整个人显得更精神了。他刚坐下,下人就端上了热腾腾的栗子焖鸡——那是安王最爱吃的菜,也是明家康从小就爱吃的。安王给明家康夹了一块鸡肉,笑着说:“快尝尝,还是你小时候爱吃的味道,厨房特意多做了些。”
明家康接过,咬了一口,眼里满是怀念:“还是家里的味道香,在军营里吃的干粮,可没这个好吃。”
此时,寿宴的气氛更浓了。乐师们换了首欢快的《庆丰年》,舞姬们的舞步也更轻快了。安王端起酒杯,对着满厅的亲人笑道:“今日有兄弟们陪我,有孩子们给我贺寿,我明鼎这辈子,值了!来,咱们一起举杯,祝我大明江山永固,祝咱们一家人和和美美!”
“干杯!”满厅的人都端起酒杯,声音响亮,震得廊下的宫灯都轻轻晃动。明家信和明家康并肩站在安王身边,也举起酒杯,望着父亲脸上的笑容,心里满是温暖——他们一个守着远方的封地,一个护着边境的安宁,平日里难得回府,今日能陪在父亲身边,为他贺寿,便是此刻最圆满的事。
夕阳渐渐沉了下去,把安王府的朱漆檐角染成了金红色。庭院里的笑声、乐声、碰杯声交织在一起,漫在初夏的风里,和着槐花香,飘得很远很远。这一日的安王府,没有王爷与国公的疏离,没有帝王与臣子的隔阂,只有一家人团聚的温情,只有寿宴的喜庆与热闹——这份温暖,会像刻在心底的印记,陪着安王,陪着这一大家人,走过往后的岁岁年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