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位面的李泌还是个青少年,但已经看完自己一生的他表示:
“安史之乱,非独禄山之罪,亦非国忠之过,根在玄宗皇帝———
一曰宠信无度,二曰耽于享乐,三曰废弛纲纪。”
他话音刚落,另一个地方,天子宝座上中年李隆基握着玉如意的手猛地收紧,指节泛白。
当其他衷心于大唐的人开始列举他如何赐安禄山铁券、允其兼领三镇节度使,甚至在安禄山入朝时让他与太子并行~
“使臣子无君臣之分,藩镇无上下之序”时~
李隆基虽然额头青筋暴起,却没有像之前那样拍案怒斥。
他知道大臣们不是“妖言”,他们说的话话句句有实———
张九龄当年弹劾安禄山“面有反相”,他不听;
王忠嗣提醒“禄山必反,愿早除之”,他反将其贬官。
天幕每说一句,都像在他脸上抽一耳光,他只能死死抿着唇,将“一派胡言”咽回喉咙,因为天幕上同步浮现的奏疏原件、朝堂记录,让他无从辩驳。
尤其当有人谈及“杨国忠恃宠弄权,阻塞言路,而玄宗闭目塞听”,甚至点出“杨相为固权位,屡屡激安禄山,玄宗竟视若无睹”时,李隆基猛地将玉如意砸在案上,碎裂的玉片溅起。
他怒斥“杨国忠奸贼!”,声音因愤怒而颤抖,却刻意避开“自己纵容”的核心———
他不愿在群臣面前承认,杨国忠的跋扈,本就是他一手纵容的结果;
他更不愿承认,自己为了讨好杨贵妃,早已将“制衡之术”抛诸脑后,任由外戚与藩镇相互倾轧,最终养虎为患。
(*′I`*)
…(写的不好,大家自行想象~)
另一个平行位面的中老年李隆基闻“平叛失策”时,着实是有些羞怒,很想辩驳,却又无话可说~
天幕话锋一转,开始分析平叛过程中的失误:
“哥舒翰守潼关,本可据险固守,待叛军粮尽自溃,玄宗却听信杨国忠谗言,强令出战,致二十万大军覆没,潼关失守,长安门户洞开———
此乃帝王急功近利,自毁长城。”
听到这里,李隆基再也按捺不住,霍然起身:
“胡说!
潼关乃京畿屏障,岂能坐以待毙?
哥舒翰老迈怯战,若不催其出战,叛军兵临城下,悔之晚矣!”
他试图以帝王的“战略眼光”辩驳,却被天幕上接下来评论里的犀利言辞接堵得哑口无言。
~~
有经历过安史之乱的大臣拿出一份粮草清单,平静道:
“彼时安禄山大军围太原、攻潼关,粮草仅够支撑三月,而朔方军郭子仪、李光弼已在河北连胜,截断叛军后路。
玄宗若信哥舒翰,不出半年,叛军必乱。
然陛下急于收复洛阳,竟以‘逗留不进’罪问责哥舒翰,逼其冒进———
这不是急功近利,是什么?”
天幕同步播放哥舒翰哭着接旨、率军出战的画面,以及唐军惨败后,士兵尸体堵塞黄河的惨状。
李隆基看着画面,脸色由红转白,嘴唇动了动,却再也说不出反驳的话。
他想起自己当年得知潼关失守时的震惊,此刻才明白,那震惊的源头,竟是自己亲手埋下的祸根。
羞怒之下,他猛地挥袖,将案上的茶杯扫落在地,茶水溅湿了龙袍下摆,他却浑然不觉。
~~~
天幕最后谈及平叛的结局:
“马嵬坡兵变,六军不发,逼杀杨国忠与杨贵妃,玄宗被迫赐死贵妃———
此非士兵无礼,乃天下积怨已久,迁怒于外戚。
后玄宗入蜀,太子李亨灵武登基,尊其为太上皇,终其一生,未能再回长安,见开元盛世之景。”
这段话像一把冰冷的剑,刺穿了李隆基最后的心理防线。
当天幕播放马嵬坡的画面:
杨贵妃缢死在梨树下,士兵山呼万岁,而他站在一旁,无能为力;
再到他身着太上皇龙袍,在兴庆宫远眺长安,眼神空洞———
李隆基突然踉跄一步,扶住龙椅扶手才勉强站稳。
他脸上的血色瞬间褪去,只剩下死寂的苍白,嘴里反复喃喃:
“玉环……朕竟赐死了玉环……”
往日与杨贵妃的种种画面涌上心头:
长生殿的誓言、华清宫的温泉、“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宠溺,如今都变成了刺向他的刀。
他第一次真切地意识到,自己失去的不仅是江山,还有那个他曾愿倾尽所有去宠爱的女人,而这一切,都是他自己造成的。
~~~@(*′I`*)
或许,有的时空李隆基会被迫提早下台~
又或许年轻的李隆基还没到崩溃的地步,依旧是昂扬向上,他会时刻以天幕上的“安史之乱”惊醒自己,好好握住大唐这个神器。
说不准,新的大唐圣帝出现了,消失了“玄”帝也不无可能…
至于大唐如何发展,肯定是会更好滴发展了~~
就没了后面的唐末乱象~
就算有,大概也是另外一种景象叭。
~~~
历史上那些经典的评论:
?柳玭:“两京复,泌谋居多,其功乃大于鲁连、范蠡。”
柳玭认为在收复两京的过程中,李泌的谋略起到了关键作用,其功劳大于鲁连和范蠡。
? 刘昫:一方面认为“泌见可进而知难退,足为高率智辩之士”,肯定了李泌懂得进退,是智慧善辩之人;
另一方面又说“居相位而谈鬼神,乃见狂妄浮薄之踪”,批评李泌居相位时谈论鬼神,表现出狂妄浮薄的样子,认为他并非相材。
? 宋祁:
认为“泌之为人也,异哉!
其谋事近忠,其轻去近高,其自全近智,卒而建上宰,近立功立名者”~
肯定了李泌谋事忠诚、轻于去就、善于自保以及最终建立功勋的特点。
?司马光:
评价李泌“虽诡诞好谈神仙,然其知略实有过人者。
至于佐肃、代复两京,不受相位而去,代宗、顺宗之在东宫,皆赖泌得安,此其大节可重者也”~
既指出李泌有喜欢谈论神仙的一面,也高度认可他的智谋和在辅佐肃宗、代宗以及保护太子等方面的重大功绩。
?洪迈:将李泌与杜畿、董晋相提并论,称“杜畿、李泌、董晋,皆以单车入逆城,从容妥定,其智勇过人如此”,赞扬了李泌的智勇双全。
七玥觉得又学到了~
打开网友评论区:
?【李泌:唐朝职场人的“反向卷王”天花板,别人抢着当宰相,他忙着写归隐申请。】
?【 四朝皇帝的“人形外挂”实锤了!穿白袍坐龙椅旁,比正牌官员还管用,这才是隐藏boSS级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