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评团休息室。张大嘴抓着一叠打印出来的声谱分析图,眉头拧成死结。阎老师,您再听听这段。《歌剧2》最后那个海豚音的泛音列,这共振峰分布……国内真没这号人物。
阎维文靠在椅背上,揉着太阳穴。
声音机能已经超出常规范畴。但咬字习惯,尤其是俄语辅音的处理方式,带着点……嗯,很隐蔽的学院派底子。
林可欣端着咖啡杯,轻轻吹开热气,像是随口接话:学院派?说到这个……我倒是想起个人。她放下杯子,指尖在平板电脑上滑动几下,调出一张有些模糊的旧照片。照片上是一个穿着燕尾服、头发花白的外国老者在歌剧院舞台上演出的侧影。
张大嘴立刻凑过来:谁?这老爷子看着有点眼熟。
阎维文也投来询问的目光。
林可欣将平板转向他们,语气平淡得像在讨论天气:尼古莱·彼得连科。m国圣彼得堡歌剧院的前首席男高音,二十年前退隐,据说定居瑞士了。我读博时导师和他有过一面之缘。
她放大照片中老者的身形部分。看他的肩宽和站姿。还有这个微微含胸的习惯。她又调出一张【h】站在古筝旁的全身舞台截图,并排放在一起。像吗。
张大嘴眯着眼来回对比:嘶……你这么一说。这骨架比例。是有点那意思。
阎维文身体前倾,仔细审视着照片:彼得连科……我有点印象。他巅峰期的《图兰朵》确实惊为天人。但退隐这么多年,年龄对不上吧?【h】的体能不像老年人。
林可欣收回平板,语气依旧轻描淡写:年龄是可以伪装的,尤其有那身盔甲。但有些肌肉记忆和骨骼框架是骗不了人的。我导师去年在苏黎世音乐节好像还远远见过他一次,说精神矍铄,看着比实际年龄年轻二十岁。她顿了顿,像是突然想起什么,哦对了,据说彼得连科退隐前最后一张唱片,里面有一段未公开发表的炫技片段,最高音到了降b5,当时业内都说是后期合成的。现在想想……
她适时停住,留下一个引人遐想的空白。端起咖啡杯抿了一口,掩饰嘴角一丝极淡的笑意。
录制继续。
讨论环节。主持人将话题引向【h】的身份。
张大嘴率先开炮,语气激动:我必须修正之前的看法!【h】的声乐技巧,绝对有极其深厚的古典歌剧底子!这不是流行圈能练出来的!
阎维文沉吟片刻,谨慎补充:他的发声方式,尤其是高音区的共鸣处理,确实让我联想到某些欧洲歌剧学派的特征。
镜头转向林可欣。
她微微蹙眉,露出恰到好处的思索表情,手指无意识地点着桌面:古典歌剧底子……阎老师这么一说,我倒想起个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主持人立刻催促:林老师有什么内部消息吗?
林可欣显得有些犹豫,压低声音,像是分享一个秘密:我通过一些国外的学术关系网,隐约查到点风声。m国那边,有一位退隐很多年的歌剧大师,据说年轻时就以恐怖的高音和惊人的体能着称。退隐后几乎音讯全无。但最近……好像有人在国际航班头等舱乘客名单里,看到过一个很像他的名字,飞行目的地……嗯,就是咱们这儿。
她语速不快,措辞模糊,却每一个词都精准地投掷在关键点上。
张大嘴的眼睛瞬间瞪圆了:m国?歌剧大师?高音恐怖?林老师你说的是不是尼古莱·彼得……
林可欣迅速抬起一根手指抵在唇边,做出一个的手势,打断了他。她摇摇头,眼神略带:名字我就不说了。都是没证实的小道消息,做不得准。大家听听就好。
观众席瞬间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嗡嗡声。许多人下意识地交头接耳,脸上写满了震惊和兴奋。前排一个年轻女孩猛地用手捂住了嘴,眼睛瞪得溜圆,另一只手使劲拍打着同伴的胳膊。
后台监控室内,杜宇看着屏幕上现场观众反应的热力成像图(显示情绪高涨区域)和骤增的实时舆情监控关键字#尼古莱彼得连科#,对着通话器低声说:切观众反应镜头。给特写。林老师这料扔得……真是时候。
节目正式播出时,屏幕下方适时出现了后期添加的花字字幕:“林专家疑似透露关键信息!”“惊爆!m国隐退歌剧大师疑现身?”。
节目播出不到一小时。
#尼古莱·彼得连科#和#m国歌剧大师#空降热搜前三。
维基百科上彼得连科的词条浏览量暴增,服务器一度卡顿。
各大音乐论坛瞬间被这位过气大师的考古帖淹没。他年轻时演唱《图兰托》的视频片段被翻出,技术党一帧帧分析他的发声方式和舞台动作,试图与【h】重叠。
看!彼得连科唱high c时头会微微左偏!【h】也有这个小动作!
身高188。肩宽47。数据匹配!
他退隐是因为和剧院艺术总监闹翻?所以跑来中国综艺玩?
甚至有嗅觉灵敏的娱乐记者,千方百计挖到了据说是彼得连科在瑞士隐居地的电话,打过去采访。
接电话的是个自称经纪人助理的冷漠男声,用带口音的英语直接否认:彼得连科先生晚年静养,从未离开瑞士,更不可能参加任何电视节目。无聊的炒作。
这条否认声明很快被搬到国内社交媒体。
网友的反应出奇一致:
否认就是承认!娱乐圈惯例懂不懂!
经纪人当然要否认!不然怎么保持神秘感!
这否认语气……更像了!欲盖弥彰!
凡尘后台监控室。
贺凡看着屏幕上关于彼得连科的疯狂讨论,摘下监听耳机。
他拿起私人手机,点开一个备注为心理专家的联系人,发了条信息:消息放得恰到好处。彼得连科的陈年旧闻都能挖出来,厉害。
几乎秒回。
林可欣:学术数据库总有点别人找不到的东西。主要是阎老师和张大嘴配合得好。他们潜意识里已经不相信你是了,需要一个新的合理寄托。
贺凡手指在屏幕上敲击:演技精湛。金像奖欠你个小金人。
林可欣回了个猫咪歪头笑的表情包。紧跟着一条文字:劳务费结一下。川西坝子的九宫格红油锅,配鲜毛肚和冰镇唯怡。
贺凡:准了。录制结束地下车库见。
林可欣回了个的手势。
舞台上。
录制间隙。
林可欣看似随意地拿起桌上的矿泉水瓶,拧开喝了一口。目光状若无意地扫过对面观众席上方漆黑的摄像头阵列。
其中一个隐蔽的广角镜头,正将她从容淡定的侧影,和现场背景里仍在激动讨论的观众群像,一同清晰地捕捉进去。
猜评团席位上,张大嘴还在激动地和阎维文比划着彼得连科当年的辉煌战绩。
没有人注意到。
林可欣放下水瓶时,指尖在瓶盖上轻轻敲击了两下。
像是某种默契的摩斯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