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皇李渊闻言,饶有兴趣地说道:“哦?我退居为太上皇后,除了家事,其他事务还是不要来与我商量了吧。”
李世民笑了笑,依旧坚持己见:“父亲,还是要与您商量的。
当年您封王封功臣时,听说后来很为难,因为觉得封赏不公的人甚多。那么现在,我是否应该继续赏赐他们呢?”
李渊闻言,叹了口气,“是啊!我当初也是非常的为难啊,赏得少了吧,怕摆不平。赏的多了,你大概也知道,那库里不就少了嘛!”
李世民起身目光看向窗外,沉吟片刻后,说道:“如果,我不再赏赐他们了呢?”
太上皇李渊笑了笑,“只要你有本事摆平,那你就不要再赏赐他们,不过,我看难啊!”
李世民转身看向太上皇,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想,对于那些血亲疏远且没有功劳的人,都应该降低他们的等级。”
太上皇李渊闻言,脸色书瞬间变了,他哪里听不出李世民的意思,这是要完全推翻他之前的赏赐啊!
然而李世民依旧自顾自的说道:“不过,这些人都是父王当年册封的,我担心父亲会碍颜面,所以今天特地来请教。”
太上皇摇了摇头,突然笑了,意味深长的说道:“当年是我册封的,但我不会因此丢掉颜面。倒是你,恐怕会碰到些麻烦喽。”
李世民闻言,也是来劲了,语气坚定的说道:“父王能这么想,我就放心了。我说到做到!”
对于李世民的回答,李渊并未感到意外,笑道:“你二郎不是一向如此吗?”
李世民说道:“父亲,大唐是您创立的,我执政便是为了大唐的兴盛!”
太上皇李渊闻言,笑了笑,装模作样的称赞道:“好,好啊!”突然,他好似想到了什么,开口询问:“对了,我听说你宫里有个擅长弹奏琵琶的人?”
见太上皇转移话题,李世民也不在意,笑了笑,随即吩咐小太监去宫里将那位弹琵琶的女子叫来。
不大一会,那名女子便在小太监的带领下,来到了太上皇李渊和李世民的面前,连忙行礼,“拜见陛下,拜见太上皇。”
见到女子的模样,李渊开口询问:“我听说,你会反指奏弦?”
那名乐师连忙应下,“是,愿为太上皇反指弹奏一曲!”
李渊闻言,哈哈一笑,“好啊!奏一曲来!”
女乐师连忙应下,后退几步,找了一个位置演奏起来。
随着琵琶声响起,李渊也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露出了沉醉的表情,对于一旁的李世民选择了无视。
对此,李世民也没有说什么,陪着李渊听了一会,便直接告辞了。
他已经从太上皇这里得到了他想要的答案,接下来便是大刀阔斧的改革!
仅一年时间,李世民先是指派房玄龄、长孙无忌和戴胄编纂新“贞观律”。
尽管那些老臣们认为武德律无需修改。但也就没能阻拦李世民的决定。
与此同时,李世民着手清除治国第二大障碍——各种名目的王侯贵族。
此举也是引发王侯们的不满,特别是燕郡王李艺,最先坐不住,率先叛变占据泾州。但李世民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为给长孙无忌铺路,他直接命长孙无忌为行军总管讨伐李艺。
不得不说,能跟着李世民打仗的绝对没有一个弱者,哪怕是身为文官的长孙无忌,也能不负众望,轻易平定了李艺的军队,几乎不战而胜。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非常有意思。
李世民的老部下“党仁弘”,为人英勇善战,立下赫赫战功,甚至两个儿子也捐躯沙场。然而在担任广州都督时,他却贪图享乐,干起买官卖官的勾当,欺压百姓,杀人灭口。
李世民得知情况后,虽然很愤怒,但还是派遣魏征和大理寺少卿戴胄一起去调查此事。
经过调查,发现事实的确如此。当党仁弘被押进皇宫,见到李世民的时候,也是连忙求饶
李世民看着跪在地上的党仁弘,倍感失望,他一脸恨铁不成钢地质问道:“党仁弘,你从晋阳起兵至今,我们历经无数生死,流血牺牲。
这一切,不都是为了改变朝廷的腐败和百姓的苦难吗?可你的所作所为,与暴虐的隋朝有何区别,啊!”
党仁弘闻言,一脸后悔地哭诉道:“陛下,臣也曾想过这一层,可臣觉得九死一生后,就应该好好享受享受。但朝廷俸禄不够,臣就……”不等他说完,李世民怒吼道:“你给我闭嘴!”
望着依旧执迷不悟的党仁弘,李世民失望至极,怒斥道:“你还有脸说,朕都为你羞耻!
朝廷上下皆知,朕与你的关系非同一般,党仁弘,你让朕如何是好?”说完,他摆了摆手,示意一旁的侍卫,“将他带下去吧。”
侍卫连忙应声,将党仁弘拖走。
但李世民的心里,却不忍处理这位跟随自己的老臣。于是说道:“你们说吧,怎么处理?”
长孙无忌率先开口:“陛下,如今削减封王之举阻力重重,尚未宣布便已引起众人猜忌。党仁弘原是秦王府的将军,如今杀他,正好可以杀一儆百。
让天下人都知道,陛下治理国家不徇私情。正好借此机会,堵住那些封王和武德老臣的嘴,将来处理他们时,他们也无话可说。”
李世民尽管心中清楚,长孙无忌说的是对的,但他依旧不愿接受,目光看向了房玄龄。
房玄龄自然知晓李世民的用意,但他和长孙无忌的想法差不多,犹豫了一下,这才说道:“我也认为党仁弘应当处死。”
李世民摇头,目光看向杜如晦。
杜如晦叹了口气,只说了一个字“杀!”
看着仍在犹豫的李世民,魏征直言不讳:“我不管杀党仁弘会引发什么后果,按照国法,他已是死罪。”
李世民从龙椅上站起,目光扫过众人,缓缓开口:“党仁弘一案,令朕寝食难安。他本是国家的功臣,却罔顾国法,为所欲为,作为朝廷命官,祸害百姓,实在是死有余辜!
如今,你们都认为他罪该万死,所议极当。
魏征常言,天子应去私立公。然而此时此刻,面对党仁弘,朕心中满是私情啊!”
李世民深深地叹了口气,继续说道:“党仁弘一家,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两个儿子都战死疆场。
大儿子死于薛举之战,当时我们中了埋伏,薛举的箭如雨下,第一支便穿透了党仁弘大儿子的身体,他满身插满了箭,竟有十几枚之多。
党仁弘趴在儿子的尸体上,用舌头舔去儿子脸上的鲜血,随后转身上马,继续拼杀。”说到这里,李世民的眼角不知何时已经流下了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