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农”计划,如同一剂强心针,注入了略显低迷的桃源村。
它代表了绝地反击的决心,也承载着未来的希望,迅速成为全村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
时间窗口极其狭窄,只有一个月。
他们必须在“乡味”平台正式降低权重、流量断崖式下跌之前,搭建起“归农”社区的基本框架,并完成第一批核心种子用户的迁移和积累,形成初步的自我造血能力。
陈飞进行了总动员和详细分工:
他自己负责整体架构设计、战略资源对接以及应对可能的外部干扰;
苏小倩带领内容团队,负责社区的内容规划、视觉设计、品牌故事讲述以及初期的用户运营策略;
永昌爷统筹生产团队,确保“归农”社区一旦上线,订单涌来,后端供应链能够保质保量地承接和交付;
村里几个对电脑技术感兴趣、脑子灵活的年轻人,则由陈飞通过关系紧急聘请的一位资深技术顾问进行指导,负责利用相对成熟的SaaS工具进行平台的快速搭建和基础维护。
然而,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最大的两座拦路虎,毫不意外地横亘在面前:技术和资金。
自建平台,哪怕只是基于现有工具进行深度定制开发,也需要一笔不小的初始投入,包括开发费、服务器费用、支付接口费用等。
而后续的运营、推广、人力成本,更是一个无底洞。
桃源村合作社目前账面上的现金流,支撑日常生产和扩大规模尚可,但要独立支撑这样一个全新的、充满不确定性的线上项目,立刻显得捉襟见肘,风险极高。
陈飞思考再三,决定兵行险着。
他花了几个昼夜,亲自起草了一份详尽的“归农计划”商业计划书。
这一次,他没有去找那些追求快速回报的传统风险投资机构(他深知那很可能再次引来魏东明势力的关注和干扰),而是将目标瞄准了那些真正认同农业长期价值、有社会责任感、或许本身就对现有商业逻辑有所反思的个人投资者,也就是常说的“天使投资人”。
他动用了之前积累的所有人脉,辗转联系上了几位在投资圈内以“眼光独到”、“支持创新模式”、“注重社会价值”着称的个人投资者。
其中一位,名叫林静的女性投资人,引起了陈飞的特别注意。
她早年白手起家做实体制造业,积累了深厚身家后转向投资领域,尤其关注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相关的项目,投资风格以耐心和长期主义闻名。
陈飞带着计划书,亲自前往省城,与林静进行了一次闭门会面。
他没有像对待普通投资人那样,大肆渲染商业模式的市场空间和利润预期,而是坦诚地讲述了桃源村的故事,他们面临的困境与抉择,魏东明代表的资本逻辑带来的压迫,以及“归农”计划背后所承载的——对在地化农业、社区信任重建、人与土地和谐关系的探索与坚持。
林静是一位看起来十分干练、目光中带着温和与锐利的中年女性。
她安静地听着陈飞的讲述,偶尔插话提问,问题都直指核心,关乎模式的可持续性、用户获取的成本、以及团队的执行能力。
“陈总,我必须很坦诚地告诉你,”林静听完,缓缓放下手中的计划书,目光平静地看着陈飞,“从纯商业投资的角度看,你这个‘归农’项目,风险极高。
自建渠道,教育市场,构建社群信任,这需要非常漫长的周期和巨大的耐心,而且过程中充满了不确定性。
你正面挑战的,是已经被市场验证的、强大的平台经济和资本逻辑。”
“我知道。”陈飞迎着她的目光,眼神清澈而坚定,没有一丝闪躲,“但我们‘归农’要卖的,不仅仅是安全的农产品,更是一种价值认同,一种贴近自然的生活方式,一种基于真实和信任的连接。我相信,在这个时代,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厌倦冰冷的标准化的工业品,渴望这种真实、有温度、有故事的联系。我们需要的是时间和机会,去找到他们,服务他们,和他们一起成长。”
林静沉默了片刻,办公室落地窗外的城市风景仿佛凝固。
她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似乎在权衡着什么。
最终,她脸上露出一丝带着欣赏的、淡淡的笑容:“你很真诚,陈飞。你的眼睛里,有理想,但更难得的是,有清晰的思路和一套看起来可行的落地方案。更重要的是,你有一个能打硬仗、有凝聚力的团队。我投资,很多时候不只是投项目,更是投人,投团队的那股‘气’。”
她站起身,向陈飞伸出手,语气变得果断:“好,这个项目,我投了。我希望‘归农’能成功,不仅仅是为了商业回报,更是希望你们能守住这份难得的初心,为更多的乡村,探索出一条不一样的路来。”
关键时刻,林静的资金和她的信用背书,如同久旱甘霖,解决了“归农”计划最紧迫的燃眉之急。
这笔钱不仅意味着平台可以顺利搭建,更给了整个团队巨大的信心鼓舞。
技术团队在外聘顾问的带领下,日夜兼程,利用成熟的电商SaaS系统进行深度二次开发和界面定制,大大缩短了从零开始的开发周期。
苏小倩则带领内容团队,策划了“归农创始会员内测招募”活动。
他们没有大规模公开宣传,而是通过现有的用户社群、微信公众号、以及少数理念相近的盟友平台进行精准引流,悄悄招募第一批“创始会员”。
他们赋予“创始会员”极高的参与感和权益:
不仅是优先体验新品、享受专属价格,更能参与到部分品种的选种建议、种植过程的“云监督”、产品包装设计的投票,甚至每年有优先权受邀来桃源村,参与插秧、采摘等农事体验活动。
这种“共建共享”的深度绑定模式,极大地激发了核心用户群体的归属感和参与热情,他们不仅仅是消费者,更是“归农”社区的共建者。
一个月的时间在紧张和忙碌中飞逝。
“乡味”平台也如约降低了对“桃源记”的推广权重,其首页再也看不到“桃源记”的推荐位,搜索排名也大幅下滑。
预期的销量下滑立刻显现,日订单量减少了近六成。
然而,与此同时,“归农”社区却悄然上线,迎来了第一批五千名经过筛选的“创始会员”。
这些带着高度信任和期待的用户,带来了可观的初始订单和资金沉淀,虽然总额远不及之前在“乡味”的规模,但却像星星之火,点燃了独立的希望。
第一步,总算在风雨飘摇中,踉踉跄跄地迈了出去。
但陈飞知道,真正的考验,是如何让这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
而魏东明,也绝不会坐视这棵幼苗独自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