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离开后,李双林在窗前站了许久。
夜更深,寒气像无孔的针,透过单薄的玻璃,扎进人的骨头缝里。他裹紧了身上那件略显单薄的旧外套,感觉手脚都有些冻得麻木了。这间出租屋的取暖设施几乎为零,只有一个老旧的小太阳取暖器,他舍不得开,那玩意儿耗电惊人,对他目前拮据的经济状况来说是笔不小的开销。
生理上的寒冷尚可忍受,但精神上的孤寂和巨大的压力,却如同潮水般一阵阵涌来。与陈静的结盟像是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但随之而来的是更沉重的责任感和不确定性。陈静能顶住压力吗?县局经侦的人可靠吗?王猛会不会抢先一步?
无数个问号在他脑海中盘旋。
他强迫自己不再空想,行动起来是抵抗寒冷和焦虑最好的方式。他插上那小太阳取暖器,橘红色的光芒和有限的热量勉强驱散了一小片区域的寒意。然后,他开始正式将这个简陋的栖身之所,打造成对抗王猛势力的前沿“作战室”。
他从行李箱底层,取出那些藏匿的分析笔记和资料复印件。这些是他前期调查的心血,虽然U盘里的证据更具爆炸性,但这些纸质的、由他亲手整理和分析的东西,更能帮助他理清思路,看清全局。
他找房东老太太要了点废弃的报纸和之前租客留下的一卷透明胶带。然后,他选择了一面相对干净、对着床的墙壁。
第一步,清理墙面。他用湿抹布仔细地将那一块墙壁擦干净,等待晾干。
第二步,规划版面。他在脑海中构建了一个信息图谱。最上方,贴上写着“王猛”二字的纸条,用红笔重重圈起。下方,分出几个区域:“利益关联”、“涉案事件”、“资金流向”、“盟友与阻力”、“待查线索”。
第三步,张贴信息。他开始将笔记本上梳理出的关键信息,抄写或裁剪粘贴到大小不一的纸条上,然后按照所属类别,贴到对应的区域。
“刘富贵(王猛妻弟)—空壳公司—农机接收\/青城项目资金通道”
“吴天豪(碧水蓝天)—娱乐掩护\/工程围标\/洗钱”
“张万和(已故)—被迫参与—秘密记录—被灭口”
“宏图评估公司—虚假报告”
“‘上面的人’(身份未知)—保护伞?”
在“涉案事件”区,他贴上了“农机站资产侵吞(赃物:山南头旧砖窑)”、“青城项目(数千万高速补偿款)”、“张万和死亡疑案(他杀)”、“李双林被诬陷案”。
“资金流向”区,他根据U盘账目和前期调查,画出了简单的资金示意图,箭头从“青城项目专项资金”指向刘富贵、吴天豪控制的数个空壳公司,再指向未知的最终去向。
“盟友与阻力”区,贴上了“陈静(县纪委?)”、“周国良(前书记?)”、“林燕(省报记者?)”、“老赵(档案室,知情但恐惧)”,以及“王猛势力网”、“镇政府内部阻力”、“未知保护伞”。
最后是“待查线索”,写着“山南头赃物确认与保护”、“青城项目完整证据链”、“‘上面的人’真实身份”、“张万和死亡直接证据(通话记录来源?)”。
当他将最后一张纸条贴好,退后几步观看时,一整面墙壁已经被密密麻麻的纸条所覆盖,红色的箭头、问号、圈注遍布其上,看上去混乱不堪,但在李双林眼中,却是一张逐渐清晰的战场态势图。
每一个名字,每一条线索,背后都代表着利益的纠葛、人性的挣扎和罪恶的阴影。他站在这里,如同一个孤独的棋手,面对着庞大而黑暗的对手。
做完这一切,他额头上竟然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不知是因为小太阳的烘烤,还是因为精神的高度集中。
他坐到电脑前,再次打开那个二手笔记本电脑。他没有连接网络(为了安全,他使用独立的USb无线网卡,且每次使用时间很短),而是调出了U盘里资料的备份,与自己墙上的图谱进行交叉验证和深度分析。
他重点关注“青城项目”的资金流向。张万和记录的账目虽然关键,但毕竟是内部流水,需要与公开的工商信息、招投标文件等进行印证。他尝试通过网络搜索与刘富贵、吴天豪关联的那些公司,发现其中大部分都是注册没多久、没有任何实际业务记录的“空壳”,这进一步印证了他的判断。
时间在专注中飞快流逝。当他感到眼睛酸涩,抬起头时,发现窗外天色已经蒙蒙发亮。雨后的清晨,空气格外清冷。
他竟然工作了一整夜。
疲惫如同潮水般袭来,但他精神却处于一种奇异的亢奋状态。这个简陋的“作战室”给了他一种莫名的掌控感和力量感,仿佛将散乱的线索握成了拳头。
就在这时,他那部老旧的功能机突然震动了起来,发出沉闷的嗡嗡声。
他拿起手机,看到屏幕上跳动的名字,心脏猛地一缩——
是陈静!
这么快就有消息了?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他深吸一口气,按下了接听键。
“李双林,”陈静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带着一丝压抑不住的急促和……凝重?“山南头那边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