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底的北疆,气温已然攀升,正午的阳光带着不容忽视的灼热力道。校园里,梧桐树荫成了最受欢迎的庇护所,学生们也纷纷换上了轻薄的夏装。女孩们的裙摆随风轻扬,男孩们穿着短袖t恤,空气中弥漫着独属于初夏的、躁动又鲜活的气息。
然而,在这片日渐热烈的氛围中,沈雯晴却像是一个不和谐的、凝固的音符。
她依旧穿着那条洗得发白的、厚实的蓝色劳动布长裤,上身是一件看起来就闷热的、长袖的格子衬衫,纽扣一丝不苟地扣到最上面一颗。这身打扮,与周围格格不入,仿佛还固执地停留在春寒料峭的时节。
走在校园里,她能清晰地感受到偶尔投来的、带着些许诧异的目光。那些目光像细小的针尖,轻轻刺着她本就敏感不安的神经。她知道自己这身打扮很奇怪,很突兀,但她就是无法说服自己换上箱子里那几件母亲新买的、颜色更鲜亮、布料更轻薄的夏装。
一种深层的、连她自己都难以完全理解的混乱,正在她内心激烈地交战。
她发现自己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了。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变化,更是内心世界的悄然颠覆。
比起前世作为沈文勤时那个目标明确、情绪内敛、甚至有些钝感的自己,也比重生初期那个一心只想改变命运、咬牙硬扛的状态,现在的她,似乎变得……格外“脆弱”。
她更容易被一些细微的事物触动。看到一片叶子旋转着落下,心里会莫名泛起一丝惆怅;听到一首不知名的忧伤旋律,鼻尖会微微发酸;甚至偶尔看到林薇那执着又带着哀怨的眼神,除了烦躁,心底深处竟也会掠过一丝极其微弱、被她立刻强行压下的……类似于怜悯的情绪?
这种不受控制的、细腻的情感波动,让她感到无比陌生和强烈的不适。这和她认知中的“自己”——那个理性、冷静、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男性思维”——背道而驰。仿佛有一个陌生的、感性的灵魂,正试图在她体内扎根,并不断蚕食着她熟悉的、赖以生存的理性堡垒。
更让她感到恐慌的是,有时在深夜,盯着黑暗中模糊的天花板,她会陷入一种诡异的自我怀疑:前世那个作为沈文勤活了近四十年的男人,真的存在过吗?那些记忆,会不会只是自己卧病在床时,因为身份认知障碍而臆想出来的一个漫长而逼真的梦?
尤其是当她对比两种截然不同的“父母之爱”时,这种不真实感尤为强烈。
前世的记忆里,父母的脸庞总是被愁苦和焦虑笼罩。他们像拧紧发条的陀螺,为破产后的生计不停奔波,疲惫而麻木。他们对“他”这个儿子唯一的、执拗的期望,就是“一定要考上公务员!”“必须当上官!”。仿佛只有那样,才能彻底摆脱底层挣扎的泥潭,光宗耀祖,扬眉吐气。那份爱,沉重、苛刻,带着孤注一掷的压迫感,让前世的“他”时常感到窒息。
而当“他”终于如他们所愿,挤进那个看似光鲜体制内,却发现日子不过是日复一日的枯燥文件整理、替领导端茶送水、以及看着那些有关系有背景的同事轻松晋升,自己却拿着微薄的薪水,在无形的排挤中艰难喘息时,那份期望就变成了更沉重的枷锁。
他至今还记得,当他终于无法忍受那种令人窒息一眼望到头的未来,鼓起勇气向父母提出,想辞掉工作,重新学习,去南方新兴的互联网企业碰碰运气时,家里掀起了怎样的惊涛骇浪。
母亲当场就摔了手里的杯子,尖利的声音几乎要刺破耳膜:“辞职?!你是不是疯了!我们辛辛苦苦供你读书,托人找关系让你进去,你现在说要辞职?去那种私企给人打工?朝不保夕的,有什么前途!脸都让你丢尽了!”
父亲更是气得脸色铁青,指着他的鼻子骂道:“没出息的东西!就知道异想天开!公务员这么好的铁饭碗不要,非要去搞那些歪门邪道!玩游戏还没玩够吗?我看你就是烂泥扶不上墙!”
“玩游戏”成了他一切“不务正业”的原罪。似乎他所有对枯燥现实的反抗,对另一种可能性的向往,都可以被归结为“网瘾”和“玩物丧志”。从那以后,家对他而言,不再是港湾,而成了一个令人窒息的压力舱。每次推开那扇门,迎接他的不是温暖,而是父母失望、讥讽的眼神,以及无休止的、关于“稳定”、“体面”和“别人家孩子”的唠叨与谩骂。他只能将自己更深地埋入游戏和网络技术的世界,那里有他能够掌控的规则,有他凭借努力就能获得的认可与成就,那是他灰暗现实中唯一透气的缝隙,却也因此被父母更加猛烈地批判为“逃避现实”、“无可救药”。
而这一世呢?
父亲沈卫国,那个曾经只会用粗嗓门吼叫、用冷硬态度打压儿子的严父,如今看向她的目光里,竟然会流露出笨拙的小心翼翼和隐约的担忧。他会默默把她喜欢吃的菜推到她面前,会在她晚归时,沉默地坐在院门口等她。
母亲白玲就更不用说了。手术前后那无微不至的照顾,那种仿佛要将过去十几年亏欠的温柔一次性弥补回来的架势,那种看着她时,眼里几乎要溢出来的、带着失而复得般珍惜的爱意……这一切,都让她有一种踩在云端般的不踏实感。
为什么对“儿子”那般严苛,仿佛不成功、不按既定路线走便是罪人?为什么对“女儿”却可以如此宽容,甚至带着几分无需理由的、小心翼翼的呵护?
难道仅仅是因为性别吗?还是说,这一世的父母,与记忆中的父母,根本就是不同的存在?
这个认知,让她心底发寒。她无法理解,也无法接受。仿佛她前世的挣扎、努力、以及所承受的压力,在这一世的“女儿”身份面前,都成了一个荒谬的笑话。
这种身份的割裂感、父母态度巨大反差带来的冲击,以及对自身情感变化的不安,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片浓得化不开的迷茫沼泽。她被困在其中,找不到方向,喘不过气。
而所有这些内心的困顿和迷茫,最终都直观地反应在了她的外在行为上。
她开始近乎偏执地穿着厚重、保守的衣服,仿佛那层多余的布料能构筑起一道屏障,隔绝外界探究的目光,也试图封印住体内那个正在苏醒的、让她感到陌生的“女性自我”。
她也不再认真打理头发。曾经,在白玲的指导下,她学会了扎简单的马尾,偶尔还会用根素色的发绳。但现在,她只是用一枚最普通的黑色铁发卡,粗暴地将总是垂下来遮挡视线的刘海和前额的碎发,胡乱地捋到脑后,固定住就算完事。她看着班里那些男生随手扒拉两下就利落清爽的短发,心里偶尔会闪过一丝羡慕,一种想要模仿那种不羁和随性的冲动,但每次抬手摸摸自己已经长过肩膀的头发,又会被一种无力的违和感击中。
她的体态,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无法支撑她想要表现的“潇洒”。日渐清晰的腰线,走路时连自己都无法完全忽略的、属于少女的轻微韵律,都在无声地宣告着这具身体的“事实”。她想学男同学那样大步流星、不拘小节地走路,却总觉得自己动作别扭;想学他们那样随意地靠在墙上,却会因为胸前那已无法忽视的弧度而感到莫名的尴尬和羞耻。
这种内在认知与外在现实的剧烈冲突,让她每一天都像是在无形的战场上跋涉,疲惫不堪。
这天放学回家,夕阳的余晖将小院染成暖金色。沈雯晴放下书包,径直走到屋里那面有些模糊的旧镜子前。
镜子里的人,脸色有些苍白,眼神里带着掩饰不住的疲惫和烦躁。厚重的衣服让她看起来有些臃肿,而被发卡随意别住的头发,也显得凌乱而无生气。她盯着镜中的自己,越看越觉得陌生,越看越觉得心头那股无名火在往上窜。
一种强烈的、想要打破什么的冲动攫住了她。
她猛地转身,冲到书桌前,拉开抽屉,翻找起来。很快,她找到了那把裁布用的、看起来颇为锋利的剪刀。
冰凉的金属触感让她打了个激灵,但动作却没有停下。她回到镜子前,深吸一口气,眼神一狠,抓起一缕垂在肩头的黑发,就要剪下去!
“晴晴!你干什么?!”
一声惊恐的尖叫从门口传来。下一秒,白玲像一阵风似的冲了进来,脸色煞白,一把死死攥住了沈雯晴握着剪刀的手腕!力道之大,几乎要捏碎她的骨头。
“妈……你放开!”沈雯晴挣扎着,声音带着一种压抑的嘶哑。
“你疯了吗?!好好的头发剪它做什么?!”白玲又急又气,声音都在发抖,另一只手用力去掰沈雯晴的手指,试图夺下那把危险的剪刀。母女俩在镜子前无声地角力,气氛紧张得如同绷紧的弦。
最终,还是白玲的力气更大,加上沈雯晴心底那丝残存的理智,剪刀“哐当”一声被夺下,掉在了地上。
白玲惊魂未定,看着女儿那双空洞又充满挣扎的眼睛,胸口剧烈起伏。她这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女儿这段时间的异常,绝不仅仅是因为天气热没胃口或者学习累那么简单。她想起女儿最近又穿回厚衣服,想起她总是沉默寡言,想起她眼神里那种与年龄不符的沉重……
她忽然想起,前几天碰到林薇那孩子,林薇似乎欲言又止地提过一句:“白阿姨,雯晴她……最近好像心情不太好,在学校也……穿得挺多的。”当时她只当是小女孩之间的闲话,没往心里去,毕竟她自己这段时间也沉迷于麻将桌,似乎……对女儿的关心确实疏忽了。
一股强烈的愧疚和担忧涌上白玲心头。她拉着沈雯晴在床边坐下,紧紧握着女儿冰凉的手,声音放得极柔,带着小心翼翼:“晴晴,告诉妈,到底怎么了?是不是……有人欺负你了?还是……身体哪里不舒服?”
沈雯晴低着头,沉默了很久很久。久到白玲以为她不会开口了。
然后,她听到女儿用一种极其轻微、却像锤子一样砸在她心上的声音,喃喃地问:
“妈……我到底是你的儿子,还是女儿?”
白玲的心猛地一缩,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狠狠揪住。
还没等她反应过来,沈雯晴抬起头,那双黑沉沉的眼睛直直地望着她,里面充满了困惑和一种深切的痛苦,问出了第二个更让她心惊的问题:
“如果……如果我还是‘他’……你们还会……还会像现在这样对我吗?还是会像……像要求‘他’那样,一定要出人头地,一定要当官,做不到……就是没用,就是给你们丢脸?”
这些话,像一把淬了冰的匕首,瞬间剖开了白玲一直试图回避和掩饰的某些东西。她看着女儿苍白的小脸,看着她身上那件与季节格格不入的厚衬衫,看着她眼中那不属于这个年龄的沧桑和迷茫……
巨大的心痛和悔恨如同潮水般将她淹没。
“呜……”白玲再也忍不住,一把将沈雯晴紧紧、紧紧地搂进怀里,仿佛要将她揉进自己的骨血里,声音哽咽,带着哭腔,“傻孩子!傻孩子!你是妈的女儿啊!是妈的命根子啊!以前……以前是妈不对,是妈不好……妈不该……不该那么逼……逼……”
她泣不成声,那些关于过往对“儿子”苛刻要求的记忆,如同鞭子一样抽打着她的心。她终于清晰地意识到,那道横亘在过往与现在、儿子与女儿之间的巨大鸿沟,以及自己那因性别而截然不同的态度,给这个内心本就经历着惊天巨变的孩子,带来了怎样深重的困惑和伤害。
沈雯晴僵硬地被母亲抱着,脸颊贴着母亲温热的、被泪水濡湿的颈窝。母亲滚烫的眼泪滴落在她的皮肤上,那温暖的怀抱和崩溃的哭泣,像一道微光,短暂地穿透了她内心厚重的迷雾。
她没有哭,只是静静地靠在母亲怀里,感受着这份迟来的、或许更多是给予“女儿”的温暖与脆弱。内心的战场并未因此停火,那些关于身份、关于过往、关于未来的迷茫和挣扎,依然存在。但至少在这一刻,在这个温暖的、带着泪水的拥抱里,她感受到了一丝久违的、脆弱的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