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亮,李慕白就蹲在展台边上拧瓶盖。最后一排“寒跳”切片已经摆好,灯光一打,紫得发亮,像谁把晚霞剪成薄片塞进了玻璃罐。
苏婉清提着个竹篮过来,里面是刚蒸好的花卷。“吃一个?”她把篮子往桌上一放,“别光顾着摆弄瓶子,人比展品金贵。”
王铁柱正踮脚挂红布流苏,听见这话差点踩空梯子。“哎哟我的姑奶奶,这话说反了吧?咱全村老少忙活十天,不就为了让人看得住眼?”
“那也得分清主次。”苏婉清白他一眼,“人倒下了,还展什么?”
李慕白笑着接过花卷,咬了一口,热气直冲鼻尖。“行了,你们俩一个挂布条,一个送早饭,搞得跟送嫁妆似的。”
话没说完,王铁柱手一抖,流苏角儿勾住了头顶的灯线,整串红布哗啦一下滑下来,兜头盖脸罩住三人。
“我说你能不能稳当点!”苏婉清从布里钻出来,头发上还缠着半截金穗子。
“这不是配合你‘送嫁妆’嘛。”王铁柱嘿嘿笑,顺手把流苏重新挂好,“瞧,多喜庆,洋人见了准以为咱这是办庙会。”
展台刚收拾利索,人群就开始往这边聚。隔壁展位是个国营农场,挂着“全自动喷灌系统示范单位”的牌子,喇叭循环播放“科技兴农”,声儿大得能把鸟震下来。
可偏偏,看热闹的都往李慕白这边挤。
“这果子真能生吃?”一个戴眼镜的老头凑近玻璃罐,伸手想摸又缩回去。
“不仅能吃,还能炒菜炖汤。”王铁柱立马接话,嗓门洪亮,“我们村小孩从小当糖豆啃,补维c,不上火。”
“维c?”老头乐了,“你们农民也懂这个?”
“不懂。”王铁柱咧嘴,“但我们知道冬天不感冒的人,都爱吃这玩意儿。”
围观的人哄笑起来,气氛一下子松快了。
李慕白没跟着起哄,眼角扫到一个穿旧中山装的男人,一直站在三步外,手指轻轻敲着玻璃罐壁,像是在听回响。
他走过去,递上一张宣传单。“同志,要不要了解下‘寒跳’?”
那人接过,翻了两页,抬头:“你们这品种,是从哪来的?”
“山里捡的。”李慕白实话实说,“三十年前,有位老猎户在北岭断崖发现的,耐寒,皮实,种一次能收三季。”
“北岭?”那人眯起眼,“那地方雪线以下,普通番茄撑不过霜降。”
“所以它才叫‘寒跳’。”李慕白笑了,“冷地里蹦出来的命,活得反而更硬气。”
那人盯着他看了几秒,忽然从包里掏出本子记了两句,又问:“有没有原始种子?我想做个基因比对。”
李慕白犹豫了一瞬,转身从随身布包里取出赵老汉给的备用种,用油纸包着,封得严实。
“就这些。”他说,“您要是拿去做研究,记得留点回来,我们还得继续种。”
那人接过,小心翼翼打开一角,捻出一粒细小的褐籽,在掌心滚了滚。“活性不错。”他点头,“我是省农科院的陈明,作物所的。你们这个项目,我有兴趣合作。”
王铁柱一听,差点把手里的木架扔了。“啥?农科院?真的假的?”
陈明没理他,只看着李慕白:“我们正在做抗寒蔬菜攻关,目前试了十几个品系,都没突破零下十五度的极限。你们这个‘寒跳’,如果能在自然环境下越冬,可能是重大突破。”
“那您想怎么合作?”李慕白问。
“三个月试种期。”陈明说,“我带团队去你们村,监测生长数据,同时测试智能灌溉系统的适配性。如果通过评审,农科院可以提供全套设备支持。”
“智能灌溉?”王铁柱挠头,“是不是那种一按按钮,水就自己喷的那种?”
“差不多。”陈明笑了笑,“还能根据土壤湿度自动调节水量,减少人力浪费。”
李慕白眼睛亮了。“我们最缺的就是这个。地浇多了烂根,少了又干死,全靠经验摸,碰运气。”
“所以才有合作价值。”陈明直视他,“你们有实物成果,我们有技术支撑。与其各自摸索,不如搭个桥。”
苏婉清这时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一本手写记录册。“这是我们这一个月的种植日志,每天温度、浇水时间、光照情况都记了,您看看有没有参考价值。”
陈明翻开一看,字迹工整,图表清晰,连阴雨天的棚内湿度变化都标了曲线。
“你写的?”
“嗯。”苏婉清点头,“不会画图,就拿尺子比着描。”
陈明合上册子,语气郑重了几分:“这样的记录,很多专业农技员都做不到。你们不是闹着玩的。”
“当然不是。”李慕白接过话,“我们想把这果子种成气候,不光卖钱,还想让更多人知道,咱们中国农村也能搞出新东西。”
陈明深深看了他一眼,从包里抽出一份文件。“那就先签个合作意向书。非正式的,但代表我们课题组的认可。后续还要过院里评审,但只要数据真实,问题不大。”
李慕白接过笔,没急着签,而是问:“需要我们做什么?”
“开放两亩地作为试验田,允许我们安装监测设备,定期采样。”陈明说,“另外,原始种子得留存备份,防止杂交污染。”
“没问题。”李慕白提笔写下名字,力道沉稳。
签字那一刻,王铁柱激动得直搓手,差点把旁边一瓶“寒跳”碰倒。
“轻点。”苏婉清扶住瓶子,小声嘀咕,“这可是咱们的命根子。”
陈明收好文件,又叮嘱:“三天内我会派人去村里考察,你们准备一下接待工作。”
“随时欢迎。”李慕白笑着说,“门不上锁,饭管够。”
两人正说着,李慕白忽然察觉不对劲——展馆立柱后头,一道人影一闪而过,手里举着个方盒子,镜头正对着他们这边。
他眯了眯眼。
“咋了?”王铁柱顺着他的视线看去,也发现了,“那不是李富贵吗?他来这儿干啥?”
“偷拍。”李慕白冷笑,“估计是想拿照片去找赵天雄告状。”
“要不我去把他相机收了?”王铁柱撸袖子就要追。
“别。”李慕白拦住他,“让他拍。拍得越多越好。”
“啊?”
“咱们签的是合作意向,又不是机密文件。”李慕白目光沉了沉,“他越觉得我们藏着掖着,越会往上捅。等农科院的人真去了村里,看他怎么圆谎。”
王铁柱挠头:“你还挺会钓鱼。”
“不是钓鱼。”李慕白低声说,“是给他机会,自己跳进坑里。”
苏婉清在一旁听着,忍不住笑出声。“你们俩,一个演红脸一个唱黑脸,比县剧团还像那么回事。”
陈明虽没全听清,但也察觉到气氛变化。“有人捣乱?”
“小苍蝇而已。”李慕白摆手,“不碍事。倒是您刚才说的智能灌溉系统,能不能详细讲讲?我们村水源不稳定,要是能精准控水,产量至少翻一倍。”
“这正是系统的优势。”陈明来了兴致,“它可以连接小型蓄水池,通过传感器判断每块地的需水量,自动启停水泵。耗电低,维护也简单。”
“听着像神仙法宝。”王铁柱啧啧称奇,“就是不知道咱们村那台老发电机撑不撑得住。”
“设备功率不大。”陈明说,“如果电压不稳,我们可以加装稳压器。”
李慕白听得认真,时不时点头。苏婉清则默默记下要点,准备回头整理成清单。
聊了将近半小时,陈明看了看表,起身告辞。“我得赶回单位开会,后续联系会有人对接。记住,保持数据真实,别为了好看造假。”
“我们种地的,最怕假。”李慕白送他到展区门口,“庄稼长得好不好,太阳底下藏不住。”
陈明笑了下,转身离去。
展台恢复安静,王铁柱长舒一口气。“总算把大佬送走了。”
“别放松。”李慕白望着远处,“这才刚开始。”
苏婉清忽然拉了拉他袖子。“你看那边。”
李富贵不知何时又绕了回来,正和一个穿灰夹克的男人低声说话,手里还晃着那张偷拍的照片。
李慕白不动声色,只对王铁柱说:“盯紧点,别让他靠近展台。”
王铁柱应了一声,假装巡视展区,慢慢朝那边挪。
苏婉清小声问:“你说……赵天雄会不会真派人来查?”
“会。”李慕白语气平静,“而且来得越快,对我们越有利。”
“为什么?”
“因为农科院的人一到,所有质疑都会变成笑话。”他顿了顿,嘴角微扬,“咱们现在,可是有‘组织’的人了。”
苏婉清愣了愣,随即笑弯了眼。
展台上的紫番茄在灯光下泛着润泽的光,一瓶瓶排列整齐,像等待检阅的士兵。
李慕白低头看了看手表,十一点二十三分。
距离下一波外宾参观团到场,还有三十七分钟。
他拿起一瓶“寒跳”,对着光看了看,然后轻轻放回原位。
瓶身微凉,指尖却有些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