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山别院歇息一夜,次日清晨,二人皆神清气爽。用罢别院仆役准备的清粥小菜后,便兴致勃勃地准备徒步上山,去领略香山最负盛名的红叶秋色。
山道以青石铺就,蜿蜒曲折,两旁尽是茂密的黄栌、枫树、槭树。此时已是深秋,经霜之后,树叶色彩达到了极致的绚烂,或猩红似火,燃烧着热烈的生命力;或明黄如金,闪耀着温暖的光泽;或橙红相间,层层叠叠,在秋日澄澈明亮的阳光下,宛如打翻了调色盘,构成一幅巨大而辉煌的画卷。山风拂过,带下片片红叶,翩跹起舞,犹如绚丽的蝶阵。
梁婉清今日换上了一身便于行走的淡青色素面窄袖襦裙,外罩一件月白绣缠枝梅花的斗篷,青丝轻绾,只簪一支简单的玉簪,显得清新脱俗。萧景珩则是一袭天青色暗云纹锦袍,玉带束腰,更显长身玉立。二人携手缓步而行,并不急于登顶,而是不时驻足,细细观赏。见到特别奇崛的古木或是特别浓艳的一树红叶,便停留片刻。
行至一处较为平缓开阔之地,梁婉清俯身拾起一片形状完美、颜色尤其饱满鲜艳的红叶,对着阳光细看,只见叶肉近乎透明,脉络清晰如画,红得那般透彻、纯粹,不由递到萧景珩眼前,嫣然笑道:“夫君你看,这叶脉如此精致,红得这般浓烈,竟像是用最上等的朱砂染就一般。”
萧景珩接过红叶,指尖感受着叶片的微凉与韧性,对着阳光细细观赏,亦是赞叹:“草木有本心,秋叶之静美,其绚烂与沉静,有时确胜春花之喧闹。” 他环顾四周,但见层林尽染,万山红遍,秋意浓郁得化不开,与身边人如玉的侧颜相映,心中触动,一股诗情自然而然地涌上心头,不觉吟诵道: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此诗前两句勾勒出山行所见之幽深高远,后两句则直抒胸臆,将眼前流连忘返之情与秋叶胜于春花之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意境浑然天成。梁婉清正凝神欣赏着眼前美景,忽闻此诗,只觉眼前景与诗中意完美契合,尤其是那“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道尽了她心中赞叹却难以言表的美妙。她转头望向萧景珩,眸中闪烁着欣喜与钦佩的光芒:“夫君此诗,意象高远,又贴切无比!尤其是这‘红于二月花’之喻,真切无比!妾身只觉得好,却不知如何形容,夫君信口吟来,便是如此佳作。”
萧景珩微微一笑,握住她的手:“非是我有多高明,实是此情此景,天地造化之功,令人心折,偶有所感罢了。能得婉儿喜欢,便是这诗的造化了。”
两人继续向上,一路谈笑,观赏秋色。至山腰一处视野极佳的平台,但见群山起伏,皆披彩装,远处京城轮廓隐于淡淡的烟霭之中,脚下山谷幽深,色彩斑斓。有山民担着新采的山货、一筐筐橙红的柿子从旁经过,见到他们气度不凡,皆恭敬避道。萧景珩命展鹏买些新摘的柿子,那柿子饱满可爱,颜色诱人。梁婉清尝了一小口,只觉清甜如蜜,冰凉沁心,笑道:“这山野之物,竟如此甘美爽口。”
萧景珩亦尝了一口,望着远处繁华帝都的方向,又看看手中这简朴的山果,再看向身边因简单快乐而笑靥如花的妻子,心中涌起一股远离名利场、回归自然与本真的惬意与满足,不由感慨道:“是啊,世间至味,往往是这般简单纯粹。今日得此美景,良伴,还有这山野清甜,实乃人生乐事。只不知回到那纷扰之地,何时再能得此闲暇趣味了。”
梁婉清知他心有所感,柔声安慰道:“夫君何必感怀?只要心有所安,胸怀丘壑,纵然身处繁华,亦能保有山林之趣。日后但得闲暇,妾身便陪夫君再来,或是去旁处,看四时之景,品天地之妙。”
他们在山上盘桓至日头偏西,方尽兴而归。晚间歇息时,梁婉清将日间所拾几片品相极好的红叶,细心用软纸吸去潮气,夹在随身携带的一本诗集之中,以为留念。萧景珩则于灯下,将日间所得诗句,用工楷录于一枚笺纸之上,并在旁以小字注明了时节地点。香山第一日的悠游,便在无边秋色与这自然流淌的诗意中,悠然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