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祭大典的圆满成功,为朝廷带来了祥和之气,也预示着一段佳话的瓜熟蒂落。大典次日,元景帝临朝,百官山呼万岁,金殿之上一派肃穆。然而,与往日商议军国要务的凝重不同,今日的氛围中,隐隐透着一丝不同寻常的期待与喜庆。
待日常政务奏报完毕,元景帝并未如常宣布散朝,而是目光缓缓扫过丹陛下的文武百官,最终落在班列前端那道挺拔的身影上,嘴角泛起一丝温和的笑意。他看了一眼侍立一旁的司礼太监,微微颔首。
司礼太监会意,上前一步,展开一卷明黄绫缎,尖细而清晰的声音响彻大殿:“陛下有旨!众卿听宣!”
满殿文武,包括萧景珩在内,齐齐躬身聆听。
“诏曰:朕闻《关雎》咏德,风化之始;《麟趾》呈祥,邦家之基。男女居室,人之大伦;婚姻之道,王化之源。咨尔四女婉清,皇后所出,朕之嫡长,柔明毓德,娴雅持身,恪恭孝慈,克秉贞懿。年已及笄,宜择佳婿,以正壶范,以光帝室。”
圣旨的开篇,是标准的赐婚诏书格式,褒奖公主德行。殿中众人屏息凝神,皆知关键在后。
“咨尔靖安侯萧景珩,器宇轩昂,忠勤体国。昔年雁门文会,扬威塞外;北疆督运,功在社稷;春闱秉公,选贤与能;吐蕃怀柔,香策安边。屡建功勋,才德昭彰,克称朕意。尔二人,郎才女貌,天作之合。”
听到此处,萧景珩心潮澎湃,强自抑制着激动,深深低下头。百官中不少人已露出会心的笑容。
“朕承天命,抚育兆民,于尔婚事,特降殊恩。兹以钦天监择吉,礼部备仪,以靖安侯萧景珩尚四公主婉清。允文允武,既宜家室;同心同德,永固邦基。布告中外,咸使闻知。钦此!”
“臣萧景珩,领旨谢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萧景珩撩袍端带,恭敬跪拜,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却清晰坚定,回荡在金殿之中。这一刻,他等待了太久,拼搏了太久!所有的艰辛、所有的隐忍、所有的谋划,在这一声“领旨”中,都有了最好的归宿。
“臣等恭贺陛下!恭贺靖安侯!恭贺四公主!” 满朝文武齐声祝贺,声震屋瓦。慕容皓、周秉正等清流官员满面红光,由衷为萧景珩感到高兴。即便是以往与赵党亲近、如今势微的官员,此刻也不得不随众道贺,心中滋味复杂。
圣旨随即传至后宫。毓秀宫内,梁婉清跪接懿旨(赐婚旨意亦以皇后名义颁给公主),听着内侍宣读“天作之合”、“永固邦基”等语,泪水终于忍不住夺眶而出,却是喜悦的泪水。云袖等贴身宫女皆欢喜不已,连连道贺。
元景帝看着殿下跪拜的萧景珩,龙颜大悦,朗声道:“平身!景珩,朕今日将婉儿托付于你,望你日后善加珍爱,夫妇同心,不负朕望!”
“臣定当视公主如珍宝,竭尽驽钝,辅佐陛下,守护家国,永不负陛下与公主!” 萧景珩起身,目光灼灼,许下了庄重的承诺。
金殿赐婚的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传遍京师。靖安侯尚主,才子佳人,珠联璧合,顿时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佳话。靖安侯府门前车马络绎,贺客盈门,比以往任何时刻都要热闹。宫中亦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公主大婚的诸多事宜。
萧景珩与梁婉清,这对历经磨难、彼此守护的恋人,终于冲破了重重阻碍,迎来了属于他们的光明未来。然而,他们都明白,婚姻不是终点,而是另一段征程的开始。朝堂依旧风云变幻,家国责任重于泰山。但此刻,他们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携手并进的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