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儿的关键证词,如同在暗流汹涌的潭水中投下了一块明石,瞬间改变了“凝神玉失窃案”的调查方向。张院长与严司业的面色愈发凝重,他们深知此事已绝非简单的学子行窃,背后可能牵扯着更为复杂的院内倾轧甚至外部势力的黑手。若不能彻查清楚,不仅会冤屈无辜学子,更会严重损害白鹿书院百年清誉,令天下士子寒心
。
张院长当即立断,沉声下令:“严司业,即刻依林婉儿所提线索,加派人手,分头严查!一、核实萧景珩、林婉儿辰末至巳初在览文轩的行程,询问当日值守书吏及可能路过的杂役;二、重点排查书院内所有身形矮壮之人员,包括学子、杂役、护卫,详细询问其今日上午行踪,尤其关注是否有人曾接近蕴灵阁或慎思斋;三、仔细搜索蕴灵阁侧后方的竹林,寻找任何可疑痕迹,一片衣角、一个脚印都不许放过;四、重新鉴定‘凝神玉’真伪,仔细查验包裹它的油纸,以及其上的气味、灰尘等一切细微之处!”
命令条理清晰,覆盖了人证、物证、时间、空间所有关键环节。严司业雷厉风行,立刻调派得力可靠的执事弟子与资深教授,组成数个调查小组,分头行动。整个书院的气氛瞬间从之前的震惊与猜疑,转变为一种肃穆而紧张的调查状态。
李卓的脸色在院长下令时变得极其难看,他试图说些什么,但在张院长严厉的目光和严司业高效的调度下,只得悻悻然地闭上了嘴,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
调查迅速展开。
前往览文轩的小组很快带回消息:值守老书吏证实,今日辰时末刻至巳时初刻,确见萧景珩与林婉儿先后抵达览文轩,并于内间探讨诗文,期间未有离开,直至巳时钟响方各自离去。另有数名在附近劳作的花匠也证实,曾见二人身影,时间吻合。
此结果,彻底坐实了萧景珩的不在场证明,李卓的证词不攻自破。
对身形矮壮人员的排查也在紧张进行。书院内符合此体貌特征者约有十余人,包括几名学子、数名杂役和两名护卫。经过逐一仔细询问和交叉印证,大部分人都提供了明确且可证实的不在场证明。唯独负责“慎思斋”一带洒扫的杂役老刘,在回答今日上午行踪时,言辞闪烁,前言不搭后语,对于辰时末至巳时初这一关键时间段的活动,支支吾吾,无法自圆其说,只反复强调自己“一直在扫地”,却无人能为其作证。其异常的反应,立刻引起了调查人员的重点关注。
与此同时,对“凝神玉”及物证的鉴定也有了惊人发现。书院一位精通玉器鉴定的古老教授仔细查验后,向院长和司业禀报:“院长,司业,此玉……质地、雕工虽可乱真,但绝非真正的‘凝神玉’!真品‘凝神玉’触手温润,内蕴灵光,细察之下有天然纹理与灵气流动。而此玉入手冰凉,光泽呆滞,毫无灵韵,乃是高手仿制的赝品,虽形似,神却远不及!”此外,查验油纸的执事也回报,包裹玉佩的油纸崭新干净,并无长期存放或沾染床下积尘的痕迹,反而隐约带有一丝淡淡的、与书院日常所用不同的劣质桐油气味。
前往蕴灵阁侧后方竹林搜索的小组亦有收获:他们在竹林边缘的泥地上,发现了几枚模糊但依稀可辨的脚印,其尺寸与花纹,与杂役老刘所穿的工作靴极为相似!且在几株竹子的根部,发现了一小片被勾住的、与老刘所穿杂役服材质相同的灰色粗布纤维!
所有的线索,如同无数条溪流,最终都汇聚到了杂役老刘这一个点上!
严司业亲自带人,于杂役房中找到了正坐立不安、满头大汗的老刘。面对严司业冰冷的目光和接连抛出的铁证——无人佐证的行踪、竹林边的脚印与布片、其对油纸上特殊气味的无法解释、以及那枚被指认的赝品玉佩……老刘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了。
他“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浑身筛糠般颤抖,涕泪横流,磕头如捣蒜:“司业大人饶命!院长饶命!小的……小的也是一时鬼迷心窍啊!是……是外面的人逼我这么干的!我不这么做,他们就要害我儿子啊!”
在严司业的严厉审讯下,老刘断断续续地交代了全部经过:几日前,一个自称是“周老板”手下的人找到他,以重金利诱,并威胁其若不肯合作,便让其在外谋生的儿子“好看”。对方提供了仿制的玉佩和油纸,命他于今日清晨,趁萧景珩前往水房打水、慎思斋内暂无他人之机,迅速将玉佩藏入萧景珩床下缝隙。事成之后,对方还许诺会再给他一笔钱,并保证他儿子的安全。至于李卓的指证,老刘并不知情,推测应是对方安排的另一重保险。
“周老板?”张院长眼中寒光一闪,“可是城中那个名声狼藉的粮商周扒皮?”
“是…是的…就是他!小人不敢隐瞒啊!”老刘哭喊着。
真相至此,终于水落石出!这就是一场针对萧景珩的、里应外合的精心诬陷!其目的,就是要彻底毁掉萧景珩在白鹿书院的前程,令其身败名裂!
张院长闻言,勃然大怒,一掌重重拍在案几之上:“岂有此理!区区一个市井奸商,竟敢将手伸到我白鹿书院,构陷我书院学子!毁我书院清誉!此风绝不可长!”他当即下令,“将此人羁押看管,录下详细口供画押!严司业,即刻修书,将此事本末、人证物证及口供,一并呈送江宁府衙,报官严查那周扒皮!我书院将持续关注,定要讨回一个公道!”
随后,张院长与严司业亲自前往“慎思斋”。此刻斋舍外围满了闻讯赶来的学子,众人皆已大致知晓了解案结果,看向萧景珩的目光已从之前的怀疑、鄙夷转变为同情、敬佩与歉意。
张院长当着所有学子的面,面色沉痛而郑重地对萧景珩说道:“萧景珩,此次事件,书院察查不明,险些令你蒙受不白之冤,此乃书院之过。本院代表白鹿书院,向你致歉。”说着,竟微微向萧景珩颔首示意。
此举令众学子一片哗然,院长亲自致歉,可见书院对此事的重视与对萧景珩的回护。
院长继续道:“如今真相大白,你是清白的。你所遭受的委屈与非议,书院深表歉意。此事也警示我等,治学之地,更需明辨是非,不可人云亦云,妄下断论。你的冷静、睿智与坚守,值得诸位同窗学习。望你勿因此事而心存芥蒂,安心向学,书院必将严惩诬陷之徒,还你公道,并保障你日后在书院不再受此类侵扰。”
严司业也宣布:“即日起,解除对萧景珩的一切限制。相关诬告者及失职之人,书院将依院规严肃处理!”
萧景珩心中百感交集,面上却依旧保持谦逊,他深深一揖:“学生多谢院长、司业明察秋毫,还学生清白。学生相信书院公正,日后定当更加勤勉向学,不负书院与师长厚望。”
人群中的林婉儿,看着萧景珩,脸上露出了欣慰的浅浅笑容。而李卓则早已面如死灰,悄悄溜走,想必日后在书院的日子绝不会好过。
经此一事,萧景珩非但彻底洗清了嫌疑,其临危不乱、理智自辩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赢得了许多原本中立甚至轻视他的学子的由衷敬佩。书院高层也通过此事,看到了他的心性、才智与价值,对其愈发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