滏口径外围的壁垒,像一颗嵌入赵国血肉中的钉子,终日承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与赵骑交锋的硝烟尚未彻底散去,新的伤亡名单和消耗统计便已呈送到秦天案头。战争的残酷,以最直接的方式,日复一日地冲刷着每个人的神经。
然而,比刀剑弓弩更让人感到压抑的,是一种无形的、弥漫在空气里的沉重氛围。尤其是在与其他壁垒换防、或是前往主大营汇报军情时,秦天都能够清晰地感觉到,许多中下层军官乃至普通士卒,在提及某个名字时,眼神中难以掩饰的忌惮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惧。
那个名字便是——李牧。
起初,只是些零碎的传闻。在运送伤员回主大营的途中,秦天听到几名伤兵在低声交谈。
“……听说了吗?北边雁门那边,李牧又出手了,好像狠狠教训了一伙南下的匈奴部落,斩首数千……”
“真的假的?他不是被赵王撵去守边了吗?怎么还有这么大能耐?”
“守边?哼,那是龙困浅滩!只要他在北边一天,匈奴人就不敢大举南下!咱们这边……唉,只希望他别被调回来。”
又一日,秦天奉命前往主大营领取一批补充的箭簇,在军需官那里,遇到了一位头发花白、脸上带着狰狞刀疤的老军侯。那老军侯看到秦天麾下士卒正在搬运的、从赵骑那里缴获的箭矢,瞥了一眼,嗤笑一声:
“小子,缴获了几支赵狗的箭,就觉得自己摸到赵军的底了?”
秦天眉头微皱,停下脚步,拱手道:“请老将军指教。”
那老军侯打量了秦天几眼,见他态度还算恭敬,便指了指那些箭矢:“赵军边骑的箭,是不错。但你可知道,李牧当年在雁门,用的可不是这种轻飘飘的玩意儿。他让工匠特制了一种破甲重箭,箭头带血槽,箭杆加粗,专破皮甲锁子甲!匈奴人的皮甲在他那重箭面前,跟纸糊的差不多!”
他顿了顿,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追忆和……敬畏:“他那打法才叫狠!从来不跟匈奴人正面硬冲,就带着精锐骑兵,像狼一样吊着,找到机会就扑上去咬一口,专挑后勤、老弱下手。等匈奴人被磨得筋疲力尽、人心惶惶想撤退时,他早就布好了口袋阵,伏兵四起,一战就能把几万匈奴精锐包了饺子!那才是真正的用兵如神!”
老军侯的话,像是一块投入湖面的石子,在秦天心中荡开层层涟漪。他之前对李牧的了解,多限于“名将”、“善守”等模糊概念,此刻却有了更具体的印象——精准、狠辣、极富耐心,善于利用和放大敌人的弱点。
真正让秦天对李牧之威有更深切体会的,是数日后一次小范围的军情汇总会议。主持会议的是一名蒙武麾下的资深司马,与会者都是负责前沿侦查、袭扰的各部校尉、军侯。
当汇总到滏口径正面赵军的动向时,那司马眉头紧锁,用木杆敲打着沙盘上代表赵军防线的位置,沉声道:“庞煖守得中规中矩,各处壁垒呼应紧密,没什么破绽。但最让人担心的,不是他。”
他抬起木杆,指向沙盘上赵国纵深的广阔区域,最终悬停在北方的代郡、雁门一带:“根据北边传来的零星消息,李牧……似乎有异动。他麾下的那支‘代北劲旅’,最近调动频繁,有部分精锐离开了原有的驻防地,去向不明。”
此言一出,帐内顿时响起一片压抑的吸气声。
一名脸上带着箭疤的校尉忍不住道:“司马大人,您的意思是……李牧可能要南下了?”
那司马摇了摇头,脸色凝重:“不确定。李牧用兵,虚虚实实,谁也摸不准他的脉。可能是正常的换防,也可能是疑兵之计,甚至……他真的可能被赵王启用,前来应对我大军。”
他目光扫过帐内诸将,语气前所未有的严肃:“诸位,若真是李牧前来……我等皆需打起十二分精神!此人用兵,与庞煖截然不同。庞煖是盾,厚重坚实;李牧……是藏在盾后的毒牙,不出则已,一出必见血!他极擅捕捉战机,往往能从我们意想不到的角度发起致命一击。当年他大破匈奴,靠的就是这等本事。”
帐内一片寂静,只有火把燃烧的噼啪声。每个人脸上都笼罩着一层阴霾。庞煖已经让他们感到棘手,若再加上一个用兵如鬼的李牧……
秦天默默听着,心中波澜起伏。他回想起野人谷断粮后遭遇玄甲锐士的围追堵截,那时虽险,却尚有迹可循。可若对手是李牧这等人物,其用兵恐怕如同天马行空,无迹可寻。你永远不知道,他看似平静的布局之下,隐藏着怎样致命的杀机。
这是一种截然不同的压力。面对庞煖,是攻坚的艰难;而想到可能面对李牧,则是一种对未知和智谋被碾压的恐惧。
会议结束后,秦天心情沉重地返回自己的壁垒。夜色中,他独立于望楼之上,任凭寒冷的山风吹拂。远方,赵军防线灯火如星,绵延不绝。
李牧……
这个名字,如同一座无形的大山,压在心头。作为敌人,秦天对其充满了最高级别的警惕,深知此人将是伐赵之战最大的变数和障碍。他甚至开始反思自己之前的作战思路是否过于直接和线性,能否应对李牧那种层出不群的诡变战术。
但抛开立场,作为一名军人,内心深处,他又难以抑制地生出一丝敬佩。能以弱势兵力屡破强敌,镇守北疆令胡人不敢南下牧马,这等战绩,这等能力,足以让任何投身行伍之人肃然起敬。
“真乃国士也……”秦天望着北方漆黑的夜空,低声自语。那不仅是勇力,更是智慧、耐心与对战场洞察达到极致的体现。
他握紧了冰冷的栏杆。压力并未消失,反而更加具体。但他眼中的迷茫却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坚定的光芒。
对手越强,战胜之后,获得的荣耀与成长也越大!
李牧之威,如同一面镜子,照出了他自身的不足,也照亮了前路的方向。他需要更快地提升自己,不仅是个人武力,更是统兵、谋略、以及对大局的判断力。
《九阴真经》的奥义,或许不能仅仅用于搏杀了。其总纲中阴阳变幻、虚实相生的道理,是否也能应用于战阵之道?
他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气,转身走下望楼。
无论李牧是否会来,他都必须做好准备。这场仗,他要赢,而且要赢得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