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条纹睡衣的男孩》在全球下映后,最终票房定格在了13.72亿美元。这个数字对于一部沉重的历史题材电影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成功。中影、华纳兄弟、吉卜力工作室以及陈阳自己的公司,四家出品方对此都非常满意,影片的口碑和票房双丰收,远超所有人的预期。
然而,在一片赞誉和各种合作邀约面前,陈阳却选择了急流勇退。他婉言拒绝了多家顶级电影公司递来的橄榄枝,那些邀请他执导商业大片的丰厚合约,都没能动摇他的决定。
经历了长达一年多的紧张拍摄和全球宣传,陈阳早已身心俱疲。他推掉了所有工作,卸下了“国际大导演”的光环,重新回归到家庭生活中。他陪着家人旅行,弥补那些因工作而错过的时光;他亲自下厨,为家人做一顿简单的饭菜;他不再被剧本和拍摄计划填满,而是享受着久违的宁静与平淡。
对于陈阳来说,这部电影不仅是他导演生涯的巅峰之作,更像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如今,责任已了,他终于可以好好陪伴那些他最珍视的人,享受属于自己的平静生活。
2006年初,陈阳享受家庭生活的宁静被一个电话打破了。电话那头是中影集团的韩三平,他邀请陈阳出山,希望他能为中影写一个剧本,并执导一部符合特定题材要求的电影。盛情难却,陈阳最终答应了。
他选择了《风声》这个故事,并很快完成了剧本创作。随后,剧组在青岛集结,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紧张拍摄。《风声》的拍摄过程与《穿条纹睡衣的男孩》截然不同,它更侧重于密室悬疑和心理博弈。陈阳再次展现了他深厚的导演功力,将那种压抑、猜忌的氛围营造得淋漓尽致。
尽管拍摄周期只有三个月,但节奏非常快,陈阳投入了全部精力。影片顺利杀青后,他没有立刻休息,而是马不停蹄地开始着手另一部电影的前期准备工作——这部电影,就是他计划中真正的退休之作,《盗梦空间》。
他深知,这将是一部挑战想象力极限的作品,需要漫长而细致的筹备。从剧本的反复打磨,到梦境场景的概念设计,再到特效团队的组建,每一个环节都耗费着他的心血。他要确保,这部电影能成为他导演生涯最华丽的终章。
国庆节的档口,《风声》一上映便收获满堂彩。影院里座无虚席,散场后总有观众攥着湿透的纸巾讨论,有人为裘庄里的绝境博弈心惊,有人被角色藏在细节里的信仰打动,媒体更是评价其“为谍战类型片立了新标杆”。陈阳看着票房与口碑双丰收的数据,只短暂松了口气,便转身扎进了另一间会议室——《盗梦空间》的前期筹备已在团队的推进下有条不紊地铺展开来。
演员联络是首要任务。陈阳亲自拿起电话,第一个拨给了莱昂纳多,电话里他没有多谈商业噱头,只聊柯布内心的挣扎:“这个角色不是单纯的‘盗梦者’,他是个被记忆困住的人,你眼底的疲惫和执着,正是他该有的样子。”莱昂纳多被这份对角色的深刻理解打动,当场敲定了档期。接着他联系张国荣,两人在电话里笑谈过往合作的默契,陈阳说起亚瑟的新设定:“他不是工具人智囊,是柯布摔进深渊时能抓住的那只手,你的温和里藏着的韧劲,没人比你更合适。”张国荣二话没说便应下,还主动提议加几句体现两人多年情谊的调侃台词。
何晴接到邀约时正在看剧本,陈阳直接道:“这次的造梦师不是毛躁的新人,是懂人心的‘解梦人’,你演她,能让那些折叠的城市、旋转的楼梯里,都藏着人的温度。”刘亦菲则是在试读剧本后被梅尔的故事打动,陈阳特意补充:“她不是单纯的干扰者,是柯布的白月光,也是他的镜子,那些闪回里的爱与遗憾,要比梦境更真实。”渡边谦和汤姆·哈迪接到消息时毫不意外——圈内早传陈阳要打磨一部“有血有肉的科幻片”,两人都爽快应约,哈迪还开玩笑说:“这次的伪装者要和张国荣斗嘴?我已经开始想怎么接梗了。”剩下的药剂师、目标人物等角色,陈阳全交给了合作过的国内演员,只提了一个要求:“哪怕只有十分钟戏份,也要让观众记得住他的动机。”
演员敲定的同时,陈阳把自己关在剪辑室旁的编剧房,对着原版剧本改得密密麻麻。针对角色单薄的问题,他给每个核心人物加了“情感锚点”:给亚瑟加了一段早年为掩护柯布受伤的回忆,让他在团队争执时说“我信他,不是信盗梦,是信当年他把唯一的逃生机会让给我”,瞬间立住两人的羁绊;给何晴饰演的艾里阿德妮加了“研究梦境是为了治愈失忆的母亲”的背景,让她设计梦境时总会下意识加入老洋房元素,既合理又催泪。
对于情感内核薄弱的问题,陈阳重写了柯布与梅尔的线。他加了一场“星空梦境定情”的闪回:年轻时的柯布牵着梅尔的手,在自己设计的银河下说“梦会醒,但我不会走”,而梅尔回应“只要和你在一起,真假又有什么关系”。这段台词成了贯穿始终的伏笔,直到柯布在迷失域找到梅尔,终于说出“我记得约定,但我该回到有孩子的现实了”,让“放下执念”的主题从愧疚升华为和解,比原版多了层温暖的底色。
逻辑硬伤更是被逐一拆解。针对斋藤为何亲自参与危险任务,陈阳补了他的动机:他雇佣柯布不仅为商业利益,更想通过植入记忆,让竞争对手放弃收购濒临破产的老工厂——那是他父亲毕生的心血。这让他的“冒险”有了情感支撑,不再是单纯的资本家。而失重酒店打斗的物理规则,他特意标注让动作指导结合“梦境层间力的传导”设计,比如上层电梯坠落的冲击会引发下层走廊的短暂失重,让每一个动作都有规则可循。
为了控制时长,陈阳删掉了原版中过于冗长的梦境规则解释,改用“艾里阿德妮设计迷宫时边画边说”的方式,让设定融入剧情;把多个支线冲突合并,比如让艾姆斯的伪装任务与费舍尔的童年创伤线交织,既推进任务又丰满角色。他在剧本封面上写了一行字:“烧脑的该是结构,温暖的该是人心”,直到助理第三次来提醒“演员定妆时间到了”,他才揉着酸胀的脖子起身,窗外的天光已泛起鱼肚白——属于他的“梦境”,终于要开机了。
时间来到2007年4月,《盗梦空间》正式开机。
由于演员们已经提前进行了数月的准备,无论是对复杂剧本的理解,还是角色状态的把握,都已十分到位。再加上前期筹备工作的充分,整个拍摄过程非常顺利。
剧组辗转于香港、东京以及欧美多个城市取景,虽然因多地转场耽误了一些时间,但并未影响整体进度。历时近四个月,这部凝聚了陈阳无数心血的电影终于顺利杀青。
杀青庆功宴上,气氛热烈。一众演员们兴奋地围着陈阳,轮番给他敬酒,庆祝拍摄圆满结束。陈阳来者不拒,其实每杯酒都被他悄悄收进了自己的空间里,但最后还是装作酩酊大醉的样子。他早安排好了助手,会在宴后给每位演职人员发红包,所以并不担心后续事宜。
让陈阳没想到的是,最后扶他回房间的人,竟然是何晴。最近这段时间,他总觉得何晴看他的眼神有些不一样,此刻更是纳闷。
进了房间,何晴像一位妻子一样,细心地给他擦脸、盖被子,全程悉心照料。陈阳心中一紧,立刻感觉到了不对劲。
何晴是他一直非常欣赏和仰慕的演员,她身上那种古典大气的美,一直让他印象深刻。但她早已成家,有自己的家庭和孩子。陈阳什么也做不了,只能闭紧眼睛,继续装睡,任由复杂的情绪在心中翻涌。
陈阳装睡时,清晰地感知到何晴躺在了他的身旁。这个举动让他无法再继续装下去,只能缓缓睁开眼睛,打破了房间里微妙的宁静。
“何晴,”陈阳的声音带着一丝刚睡醒的沙哑,他坐起身,认真地看着她,“我们能聊聊吗?”
何晴也坐了起来,眼神里没有丝毫躲闪,反而带着一种释然和勇气。她看着陈阳,轻声说道:“陈阳,从我们合作第一部电影《调音师》相遇那天起,你就走进了我的心里。这么多年,我的心里再也容不下其他人了。”
陈阳的心里猛地一震。他回想起来,好像确实隐约听过一些关于何晴感情经历不顺的传闻,但后来就没再听说她成家的消息。只是那时自己一直忙于工作,并未将这些放在心上。如今亲耳从何晴口中证实,他的心中五味杂陈,感慨万千。
他沉默了片刻,声音带着一丝遗憾和真诚:“何晴,如果我们能早点相遇,我真的会娶你。其实,我也一直有关注你,了解你。只是后来听说你有了感情归宿,我便选择了不打扰。”
他看着何晴,眼中充满了无奈:“这一切,都怪我们缘分太浅,相遇得太晚了。”
房间里再次安静下来,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惆怅和惋惜。两个互相欣赏、甚至可能彼此爱慕的人,终究还是错过了。